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思作文之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性反思的文献综述

反思作文之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性反思的文献综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性反思的文献综述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二十世纪开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事件。

它立足于古今中外交汇点上,使古老的中国走向近现代化,具
有重要意义的关键一步。

一个世纪过去了,当我们用新的眼光,新
的视角去看待新文化运动,不断会有新的认识和新的历史文化反思。

一个世纪以前,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遭受三座大山压迫
的同时,中国的知识分子不断探索寻求新的救国良方。

关键词: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现代性;反思
在中西碰撞、古今更替的历史背景下,在国家和民族面临救亡
图存之时,“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德”“赛”两面旗帜,发挥了重大
的文化启蒙作用。

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的文化启蒙并
没有如人们所愿,真正实现科学与民主。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西方
启蒙运动相似,是促成中国文化近现代转型的文化启蒙运动,但不
同的是,作为一种外源性启蒙,它是在中西文化碰撞、冲突中发生的,表现为文化比较视域下的文化启蒙。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夜,东西方文化无处不在昭示着文化时代性的巨大落差,在中西文化比
较中文化时代性凸显表现为“世界主义”倾向的形成和“变”的思想的
激进化。

从东西文化论战中可以看出,对科学与民主的肯认、对东西文
化之间根本性差异的认识,新文化派与文化保守主义者是一致的,
但两者在东西文化的差异性质的判断、新旧文化的理解、世界文化
未来走向等方面表现出迥然不同的理解。

科学与民主是西方启蒙运
动孕育出的两大成果,“五四”新文化运动则试图在缺乏两者的社会
基础上,通过对两者的提倡来回应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表现出科
学与民主的泛化趋向。

新文化运动率先崛起,民主和科学的两大口号,旗帜鲜明要和过去决裂。

在当时的境遇状况下,用全盘否定的
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强烈的批判。

对待西方的文化和制度,
一度吹捧,甚至有人提出全盘西化的理念。

对新文化运动进行反思
和重新审视。

在全面理解其缺陷基础上,进行文化批判,甚至对认
识论进行重建。

对于今天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借鉴西方文化,具有
重要的价值意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从文学革命发端的,但它的内容和意义远远
超出单纯的文学革命的范围,而发展成了一场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
内容和政治和社会思想的革命。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含有多丰富,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有多少种解释。

就目前国内研究的范围来看,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古” “今”之争(传统与反传统)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关键一步,寻求救国良方的中
国人民在经历了从武器项制度在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转变。

它是
一个立足于古代向近代转换的一次重大转型。

吴炫在所着《中国当代思想批判》:“五四反传统暴露的问题,
一是在学术上,从未产生过如此反传统的理论,多的是直接的拿来
主义,从而使新文化的内容不可能是创造性的,二是以救国代替思
想的变革或思想的变革意义就够维持都这样,能救国的策略,就不
一定是创造性的,而非创造性的策略,也就不一定是真正救国的。

三是以传统的方式来反传统,其结果必然是有气无力的,其原因就
在于“重义轻利”和“重利轻义”是传统的两极性循环的组成部分,因
而也不可能体现出反传统的功能。

”[1]
胡适在着作《中国文化的反省》:“新思潮对旧文化的态度,在
消极一方面是反对盲从,反对调和;在积极一方面,是用科学的方
法来做整理的功夫,即主张整理国故。

”[2]
2 中西之争(“中国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
邓晓芒曾说:“把西方文化作为镜子,来反观中国文化”。

林毓生在《五四多元的反思》一书中写到:“多年来,我们用既
定的西方人文思想,来否定中国人伦思想,想就是典型的一例。


种“否定”“肯定”的是西方人文思想,当然也就不会诞生中国当代学者,自己人的人文话语;反过来,用中国传统人文观念来拒绝,西
方也同样如此而本体化的否定由于强调“诞生”的含义,这样,我们
今天的否定就不能不是对中西方现有文化成果的双重反思。

”[3]在冯契先生主编的《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教训所在:儒道释传统是中国人原创精神的产物,而
我肆意吸血为参照进行传统的变革,丧失的正是这种原创。

其结果
也必然是今天的文明碎片,思想的品牌,以及国人心灵的空虚感,
并由此宣告了整体上依托西学的流产。

[4]他从反面说明,传统的延
续需要我们激发另一种,被遗忘的传统,那种是稳定性可见性的传统,诞生的人的原创性之传统。

3 “认识论”、“本体论”
上海大学刘静芳教授在“变法、革命与现代转型——聚焦1989
年到1919年的中国社会”跨学科学术研讨会作了《五四认识论》的
发言:五四的认识论可以总结为科学与民主,其目标是反对脱离实
际和不容置疑的独断论。

五四认识论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延安
整风运动和真理标准大讨论都是具体体现。

[5]然而,反对独断论并
未真正完成,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并未完全涵盖科学与民主的内涵。

对五四认识论的继承,一定要反对思想和权力的结合,以此避免二
者的局限性和僵化。

4 “民主”与“科学”
邓晓芒在《世纪之风:中国当代文化批判与人文建构》:五四
以来对民主的理解也有很本性的偏颇,这就是等同于中国传统的“为
民做主” ,自上而下地给人民以发表意见的机会,或广泛征求和采纳
群众意见。

但其中最重要的缺失就是“人权”的缺位。

[7]民主只有一
群自主之民才能建立起来,首先,自由之民就要对自己的权利有清
楚的认识,追求自己应得的合法权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