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师基础知识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道”就是规律,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生的规律。 “道可道 非常道”就是说,人生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可掌握的,但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识的那
样。
道德的特征与类型
特征 1)以“善恶”为标准 2)非强制性 3)整体利益
P2
类型 1)家庭美德 2)社会公德 3)职业道德
道德与法律
长期与短期:唯一可变因素
A
B
P66-67 C
P67 劳动力需求弹性(略)
弹性: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系。 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因素: 1)产品需求↑ ,劳动力需求↑; 2)其他要素对劳动的替代性↑ ,劳动力需求↑; 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劳动力需求↑; 4)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 ,劳动力需求↑。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主要内容 道德教育 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建设氛围 法律支持与政策保障 道德建设领导
P14-19
核心:为人民服务 原则:集体主义
P15
基本要求: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
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着力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本章小结
职业道德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约束。道德的修炼,是要付出的。道德修 炼的过程是痛苦的蜕变过程。人生在世,不能因为怕苦而不去追求高尚的道 德,否则你就不是真正的人,简称不是人。
职业道德与人的发展
遵章守法,为人师表
职业道德与企业发展
勤于钻研,精益求精
以人为本,开拓创新
提高素质,促进发展
P2 道德 定义: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人的信念的力量去调整人与
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涵义:道德属于思想,属于上层建筑,由经济关系决定。
附:《劳动经济学》体系框架
劳动 经济学
微观 部分
宏观 部分
劳动力 供给
工作闲暇
参与率
劳动力 素质
劳动力 需求
劳动效率/ 支付计划
工资结构
劳动力 市场
工作搜寻
流动 和迁移
工会和 集体谈判
政府
歧视
个人收入
生产率
就业 和失业
劳动力
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并非人的一切能力都是劳动力(在劳动中的才是) 体力与智力的总和
内容:价格机制(核心)、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利率机制、工资机制、风险机制等。
P64 计划经济
含义:以计划为基础配置资源的经济,是市场经济的相对概念。 前提: 1)拥有全部信息 2)全社会利益一体化 利弊:弊大于利→发展市场经济
企业培训与市场竞争
P64-65
企业培训
人力资源 竞争力
市场 竞争力
P2-3
区别 1)早晚 2)内外 3)强制性 4)范围
联系 1)作用:相辅相成 2)内容:相互重叠 3)形式:相互转化
P3 职业道德
定义: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 德品质的总和。
涵义: 1)内容:职业差异性→道德差异性 2)形式:多样 3)范围:内部人员&服务对象 4)效果:社会道德职业化&个人道德成熟化
《个人考核条例》(1990)
10
《职业技能鉴定规定》(1993)
《企业职工培训规定》(1996)
《职业培训实体管理规定》(1994)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
P40 毛泽东的教育培训思想 重视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 重视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 重视提高农民和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全国扫盲) 提出了我国的教育方针
市场经济的主要规律
P62-63
价值规律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
价交换。 2)作用:调解资源配置、刺激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者优胜劣汰。 竞争规律:由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运动引起。 供求规律:供求-价格-平衡
P63 市场机制
含义: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是市场机体内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因素之间互为因果、互相 制约的联系和作用。
P65-66
劳动力需求(略)
P11-13
含义:企业(主体)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雇佣意愿)并能够(支付能 力)雇佣的劳动量。
分解 1)派生性需求:实质上是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2)边际生产率:递减 3)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需求不等于需要
劳动力需求的分类 企业需求A、行业需求B、市场需求C
P4 职业道德的特点
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特定的职业有特定的责任与义务)
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具有强烈的纪律性
(纪律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特殊规范)
P4-5 职业道德与人的发展
成功成才
职业 道德
素质提升
德才关系:A德才兼备破格重用;B有德无才培养使用; C有才无德限制录用;D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就业准入:就业上岗的条件-“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劳动法》、《职业教 育法》)
意义: 1)规范劳动力市场 2)配置人力资源 3)提高劳动者素质
P27 基本政策2:职业技能鉴定制度
制度: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是由考试考核结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 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分为知识要求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
建立:1999年,1-3年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面试入学。 对象:城镇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从事非农产业工
作或进城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 内容:技能、知识、道德 机构: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其他职业培训机构。
基本政策5:培训管理政策
对培训实体:自主办学 对培训人员: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
P23-24
国外职业培训管理体制
P24-25
美国:“必须”、“三级管理”、“三个途径” 英国:“必须”
前苏联:多层次的培训机构,基地企业,与生产结合,全面发展重视考核,师资(对我国培 训影响较大)
日本:职业培训、职业技能考核 新加坡:独立系统,健全的考试发证制度
P26 基本政策1:就业准入制度
P41-42
胡锦涛的教育培训思想
强化素质教育 注重创业培训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P42-44
附录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职业技能鉴定规定》 《企业职工培训规定》* 《江苏省申办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工作规程》
P45-60
本章小结
遵纪守法是现代企业经营的最低限。无数事实证明一个没有法律意识的 企业,一个爱钻法律空子,甚至无视政策法规只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终究不 可能做大做强。
6
《教师法》
P32-37
各自背景、内容、培 训应用
职业培训教育政策规定
P37-4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198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1998)
如何成为专家:勤学苦练 精益求精、熟能生巧: 1)“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毛主席“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以人为本,开拓创新 “企”,从人从止。
P9-10
培训
人
创新
企业竞争
P10 提高素质,促进发展
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提高素质
“5S管理法”
P61 市场
含义:商品交换的“场所”(有形、无形) 基本功能: 1)资源配置-优化 2)激励-竞争 3)调节-供需 4)评估-产品
P62 市场经济
含义:由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化进行调节的商品经济。 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特征: 1)市场基础性-一切经济活动 2)市场开放性-资源的自由流动 3)企业自主性 4)市场法制性 5)政府调控性-不直接干预
企业培训师(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章目
第一章 职业道德 第二章 教育培训政策法规 第三章 经济学基本知识 第四章 教育培训基本常识 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常识 第六章 团队精神与人际合作 第七章 拓展训练
第一章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
基本知识
职业守则
道德教育
道德与职业道德
敬业爱岗,恪尽职守
P7-10
P7-8 敬业爱岗,恪尽职守
敬业涵义:谋生&精神 敬业与爱岗:辩证统一;爱岗是敬业的基础,敬业是爱岗的表现 “只干一行”、“只爱一行”:狭隘思想-双向选择、合理流动 “干一行,厌一行”:跳槽-招聘 “干一行,爱一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社会合理性
P8-9
遵章守法,为人师表
人,缺钱没事,但不能缺德;缺钱往往是暂时的,而缺德往往几辈子都 翻不了身。
第二章 教育培训政策法规
管理体制
基本政策
我国
就准入
国外
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资格证书
劳动预备
培训管理
政策法规
立法与管理 原则
法律法规 解读
领导人教育 培训思想
法律
毛泽东
法规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我国职业培训管理体制发展沿革
1950-1963:劳动行政部门 1964-1977:教育行政部门 1978-1993:劳动人事部门 1994- :劳动和教育行政部门
所以,作为职业培训师,除了自己要有强烈的法律观念外,还要帮助企业 和员工个人增强法律观念,树立法律意识。这样于国于民于人于己都功德无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