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全中西医病名对照

最全中西医病名对照

中西医得病名对照说明:中西医得病名对照只就是一个大概得参考,实践技能第一站时还就是要以主症辨病为主。

中医得病名基本就是以主症为主,中西医考生对于中医病名得理解,详见“中医病名得概念”。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咳嗽3、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4、支气管哮喘:哮病5、肺炎:咳嗽,喘证6、肺结核:肺痨7、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胸痹(真心痛)8、心律失常:心悸9、高血压病:眩晕,头痛,中风10、急性胃炎:胃痛,血证(吐血),呕吐慢性胃炎:胃痛11、消化性溃疡:胃痛12、溃疡性结肠炎:泄泻13、急性胰腺炎:腹痛14、细菌性痢疾:痢疾15、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郁证16、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血证(尿血)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虚劳,腰痛,血证(尿血)17、肾病综合症:水肿,腰痛,虚劳18、尿路感染:淋证,腰痛,虚劳19、糖尿病:消渴20、缺铁性贫血:虚劳21、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2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证(紫斑)23、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24、脑梗死、脑出血:中风—中脏腑/中经络25、癫痫:痫病26、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毒27、急性阑尾炎:肠痈28、急性胆道感染:胁痛,腹痛29、乳腺囊性增生病:乳癖30、前列腺增生症:癃闭,虚劳31、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盆腔炎/带下病(中西医大纲得中医病名直接用得就就是“盆腔炎”,传统中医病名就是“带下病”)3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无排卵型):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排卵型):崩漏,月经失调(“月经失调”未被列入中西、中西医实践大纲中得中医病种)33、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证34、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腹痛,不孕症35、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西医没要求,但“胎漏、胎动不安”中医有要求)36、小儿肺炎:肺炎喘嗽37、流行性腮腺炎:痄腮38、小儿腹泻、:小儿泄泻39、颈椎病:颈椎病40、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中医西医病名对照【一】内科糖尿病—-消渴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心律失常--心动悸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风湿性心脏病--心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急性肺部炎性病变--肺热病气管--支气管炎-—肺咳支气管哮喘——哮病肺脓肿—-肺痈肺结核--肺痨胸腔积液--悬饮肺性脑病--肺厥胃溃疡——胃疡、胃脘痛胃炎—-胃脘痛、痞满、纳呆胃下垂-—胃缓胃石-—胃结石幽门梗阻-—胃反溃疡性结肠炎—-腹泻、腹痛、大瘕泄肠结核——肠痨习惯性便秘—-脾约急性胰腺炎--胰瘅慢性胰腺炎—-胰胀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积聚、虚劳肝硬化—-肝积、胁痛、积聚、膨胀肝硬化腹水--膨胀肝脓肿-—肝痈肝结核--肝痨脂肪肝--肝癖、肝痞肝昏迷-—肝厥慢性肾盂肾炎--肾着、淋证肾病综合征--肾水、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石水、水肿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肾结核——肾痨尿潴留——癃闭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证、髓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病神经性失眠-—不寐三叉神经痛—-面风病癫痫——痈病、癫痫脑血管性痴呆--痴呆、呆病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偏头痛脑动脉硬化症--脑络痹、健忘、眩晕面神经麻痹——口僻帕金森病——颤病、脑风表脑血栓-—中风、偏枯脑出血--中风高血压脑病--厥头痛、真头痛过敏性休克--风厥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春温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二】外科肾结石-—石淋、血淋泌尿系结石--石淋胆石病—-胁痛、黄疸胆囊炎——胆胀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肠痈肠梗阻--肠痹胰腺炎--胰胀乳腺炎--乳痈前列腺增生-—癃闭、淋症、精癃前列腺炎--精浊血栓性静脉炎--脉痹、股肿睾丸炎、附睾炎--子痈附睾结核—-子痰隐睾——子隐龟头炎—-龟头痈男性不育——不育【三】妇科痛经-—痛经闭经--闭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经前紧张综合征--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前后诸症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症子宫肌瘤--石瘕子宫脱垂--阴挺女阴溃疡——阴疮乳房结核——乳痨乳腺囊性增生症--乳癖乳腺纤维腺瘤—-乳核先兆流产——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滑胎不孕症--不孕症、无子、断绪盆腔炎--带下、腹痛【四】儿科新生儿黄疽--胎黄新生儿破伤风—-脐风婴儿湿疹--奶(胎)癣--新生儿脐炎-—脐疮营养不良——疳病支气管肺炎--肺炎喘嗽脑性瘫痪、佝偻病-—五迟、五软百日咳——百日咳、顿咳细菌性痢疾--痢疾麻疹-—麻疹脊髓灰质炎-—温病(早期)、痿证(后期)白喉—-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痄腮【五】皮肤科带状疱疹--蛇串疮、蛇丹、缠腰火丹寻常疣—-疣目、千日疣、枯盘箭扁平疣-—扁瘊传染性软疣——鼠乳、水瘊尖锐湿疣--臊疣脓疱疮--黄水疮、滴脓疮、脓窝疮手癣--鹅掌风足癣--脚湿气、臭田螺甲癣--灰指甲趾甲癣——灰趾甲神经性皮炎--摄领疮、牛皮癣、顽癣荨麻疹-—瘾疹、风疹块结节性痒疹--顽湿结聚银屑病--白疵、白壳风斑秃--油风脱发脂溢性皮炎-—面游风寻常痤疮-—粉刺药物性皮炎——药毒、膏药风日光性皮炎—-日晒疮扁平苔癣——紫癜风多形性红斑—-猫眼疮、雁疮结节性红斑--瓜藤缠盘状红斑狼疮--红蝴蝶疮、蝴蝶疮系统性红斑狼疮-—蝶疮流注白塞病--狐惑白癜风-—白驳风【六】眼科麦粒肿-—针眼麦粒肿—-胞生痰核、胞睑痰核沙眼—-椒目眼睑炎--睑弦赤烂、风弦赤烂眼睑下垂--上胞下垂、睢目、睑废结膜结石——睑内结石睑内翻倒睫--倒睫拳毛急性泪囊炎—-漏晴疮慢性泪囊炎——窍漏、眦漏、漏睛过敏性结膜炎——暴风客热慢性结膜炎—-白涩症巩膜炎—-炎疳、乌轮赤晕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聚星障化脓性角膜炎——凝脂翳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紧小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干缺青光眼-—五风内障老年性白内障-—圆翳内障、如银内障玻璃体混浊-—云雾移睛视神经萎缩—-青肓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高风内障、高风雀目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络阻暴盲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目暴盲【七】耳鼻喉科外耳道炎-—耳疮急性卡她性中耳炎--耳胀慢性卡她性中耳炎—-耳闭化脓性中耳炎--脓耳、耳疳突发性聋—-暴聋感音神经性聋-—久聋慢性鼻炎--鼻窒萎缩性鼻炎--鼻槁化脓性鼻窦炎--鼻渊过敏性鼻炎——鼻鼽、鼽嚏鼻出血——鼻衄慢性咽炎——慢喉痹、虚火喉痹扁桃体炎--乳蛾扁桃体周围脓肿-—喉关痈喉炎、声带炎-—喉喑【八】口腔科智齿冠周炎-—牙咬痈萎缩性牙周炎—-牙宣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口疳白塞病--狐惑病口腔扁平苔癣—-口蕈、口藓、口破、口糜舌脓肿-—舌痈舌下血管神经性水肿--木舌中医古今疾病名称对照粘液性水肿。

中医古称阳虚水泛。

ﻫ重症肌无力。

中医古称筋痿。

ﻫ多睡症。

中医古称过力脱气。

性淡漠。

中医古称不欲近房。

阳萎。

中医古称阳萎。

肥胖性生殖无能症。

中医古称肥人不育。

ﻫ多内分泌腺功能减退症—席汉氏综合症。

中医古称黑疸。

ﻫ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古称感冒、急性气管炎、中医古称风热犯肺。

ﻫ大叶性肺炎。

中医古称肺热。

急性痢疾。

中医古称滞下。

急性胃肠炎。

中医古称食泻、霍乱。

中医古称霍乱。

夏季热。

中医古称疰夏。

ﻫ肝炎。

中医古称湿阻。

肝硬化。

中医古称水鼓(就是肝炎后期出现腹水)。

性病。

中医古称花柳病。

糖尿病。

中医古称消渴、糖尿病并发脑血栓。

中医古称消渴偏枯。

ﻫ糖尿病合并宫颈癌。

中医古称消渴倒开花。

ﻫ腹膜后血肿。

中医古称瘀血腰疼。

ﻫ子宫肌瘤。

中医古称经来结块。

红斑狼疮。

中医古称鬼脸疮。

ﻫ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古称历节风。

ﻫ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中医古称书痴。

ﻫ大发作型癫痫。

中医古称羊角风。

ﻫ戒毒。

中医古称戒断大烟毒。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古称久痢。

ﻫ胃溃疡、中医古称胃脘疼、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急性黄疸型肝炎。

中医古称萎黄急黄。

功能性子宫出血。

中医古称崩漏。

尿毒症合并乙型肝炎。

中医古称癃闭湿阻。

肾结石、中医古称石淋。

ﻫ心肌病。

中医古称心水、ﻫ过去,中医认为咳嗽低热消瘦就是肺痨,其实肺痨之中就有肺癌、乳腺癌就是古老得疾病,中医古称乳岩。

阴茎癌就是古老得疾病,中医古称肾岩。

ﻫ结肠癌就是古老得疾病,中医古称肠结。

恶性黑色素瘤就是古老得疾病,中医古称翻花疮ﻫ胰腺癌就是古老得疾病,中医古称阴黄。

胃癌就是古老得疾病,中医古称反胃。

子宫内膜癌就是古老得疾病,中医古称血带、ﻫ甲状腺癌就是古老得疾病,中医古称石瘿。

ﻫ恶性淋巴瘤就是古老得疾病,中医古称失荣食道癌就是古老得疾病,中医古称噎膈卵巢癌就是古老得疾病,中医古称腹块、睾丸癌就是古老得疾病,中医古称肾囊瘤。

ﻫ膀胱癌就是古老得疾病,中医古称溺血、ﻫ恶性骨髓瘤就是古老得疾病,中医古称骨疽。

ﻫ鼻咽癌就是古老得疾病,中医古称真头痛。

ﻫ中医知道脑胶质细胞瘤、不过中医称作脑风。

中医知道前列腺癌。

不过中医称作癃闭。

ﻫ胆囊癌就是古老得疾病,中医古称胆胀。

肝癌就是古老得疾病,中医古称血鼓,就是肝癌出现腹水,才能确诊。

ﻫ慢性呼吸衰竭。

中医古称肺痿、ﻫ慢性气管炎。

中医古称痰喘。

慢性肺心病、中医古称肺水。

ﻫ支气管哮喘。

中医古称气喘。

ﻫ支气管扩张。

中医古称肺痈。

急性化脓性炎症——疮疖、扁桃腺炎反复发作、中医古称乳蛾、阑尾炎反复发作、中医古称肠痈。

ﻫ急性胆囊炎。

中医古称胆热。

ﻫ急性胰腺炎、中医古称脾心病。

女孩子性早熟。

中医古称经早。

ﻫ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古称眩晕。

ﻫ脑血栓。

中医古称偏枯。

ﻫ冠心病、中医古称胸痹、ﻫ震颤麻痹、中医古称振掉。

亚健康、中医古称交病。

未病已病之交。

谓之交病。

皆胃气不足而生、其险有二。

一者饮食不化、营血亏虚。

一者百病将至。

浑然不知、ﻫ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古称进食疼。

胆结石。

中医古称胆黄。

ﻫ小儿无名热。

中医古称小儿假热。

小儿多动症、中医古称小儿阳盛、ﻫ精神抑郁症、中医古称思虑伤脾、ﻫ肥胖、中医古称肥人。

中医病名解感冒1。

感冒就是由风邪侵袭人体引起得常见外感热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尤以冬春两季为多见。

临床以头痛、鼻塞、喷嚏、流涕、咽痒咳嗽、发热恶寒等为主要证候特点。

病情有轻重不同,轻者俗称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

若病情较重,且在一段时间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西医得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可参考本病辨证治疗。

哮证2、哮证就是一种发作性得痰鸣气喘疾患,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

西医得支气管哮喘可按本证辨证论治。

痹证3。

痹证就是指肢体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得病证。

西医之风湿病,则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咳嗽4。

咳嗽就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就是肺系疾病得主要症状之一、一般由于感受外邪引起得咳嗽,称为外感咳嗽;因脏腑功能失调,波及于肺以致得咳嗽,称之内伤咳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