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徐子亮 吴仁甫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课件
徐子亮 吴仁甫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课件
思考题
1、说说教学环节、教学步骤与教学行为的区别 和联系。 2、根据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草拟一份备课笔记。 3、教学方案的实施要注意些什么?要做好哪些 工作? 4、课堂教学应贯彻哪些原则?为什么?
第四章 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对象
一、教材的选择与处理
• 教材的选择 1、学习者的基本条件和特点
2、课型与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徐子亮 吴仁甫 著
第 一 章
总 论
一、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 语言学原理
外语教学法的主要理论支柱
教学内容跟语言(母语或目的语)有关
• 心理学原理
外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之一
心理活动、心理过程、个性倾向、个性特征 会影响外语教学方法
• 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 教育学——外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之一 教育现象和问题普遍适用于各种各类教学 教育心理学——外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提供心理学的基础,对教育的心理方面进 行科学的研究
4、直接法的基本原则 1)直接联系原则
2)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
3)以模仿为主原则
4)句本位原则
5)归纳途径教语法原则
6)以当代通用语言为教材原则
5、直接法的教学方法及过程 教师做动作,配上目的语词语和句子
展示教学内容
教师反复领读词语和句子并正音
操练
看课本认读文字
抄写句子
6、对直接法的评价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 Approach)
语言点;注释;词语例解;练习。
2、调整和增减教材内容
调整教材内容:各课同步;急用先学
增减教学内容:词语;语言点;课文;练
习。
二、教学对象
• 学习者的一般分类 1、国别 2、年龄
3、身份
4、文化程度
• 学习者的一般心理机制 1、认知风格的差异
1)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2)沉思型和冲动型
3)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生的历史背景。
2、听说法在哪些方面对直接法有所改进和修正?
3、功能法的特点是什么?它在哪些方面承袭了直接法、 听说法、视听法的优点?哪些方面有所创新?
4、任务型教学法为什么能得以流行和推广?它有哪些长 处和优势? 5、对外汉语教学应怎样对待各种教学法流派?
第三章 课堂教学的过程与原则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 大量的反复练习
• 最终达到熟巧 1、自觉对比法产生的背景 2、自觉对比法的理论基础
3、自觉对比法的基本原则 1)用母语讲解外语
2)实践要有理论指导
3)理解地模仿
4)文字为基础,四会并重
5)典范的文学语言作为学习的材料
4、对自觉对比法的评价
附:自觉实践法
七、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 教学行为:
与教学有关的具体活动
二、教学的一般过程
• 分析阶段 1、确定起点状态 2、分析教学任务 3、陈述技术 2、适应个别差异和民族差异的教学
3、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
4、教学方案实施
• 反馈阶段 1、测量与评估教学结果
日常教学的测评要注意:
1)测评时间 2)测评形式
3、举例说明对外汉语教学在语音教学、词语教学和语法 教学方面有哪些重要特点。
4、对于无汉字背景的学习者,对外汉语教学应注意哪些 特点? 5、对于有汉字背景的学习者,对外汉语教学应如何充分 利用他们的长处?
第二章 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
一、语法翻译法
• 语法翻译法是以语法为基础用母语来教授外 语的一种方法 1、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 2、语法翻译法的教学原则
6、利用图表和心理图式
7、情景的设计和营造
二、教案的撰写
• 教案的构成要素
1、课文的教学目的、要求 (分课时教学 目的、要求 )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主要教学方法(如归纳、演绎、串讲、 讲练等) 4、课时
5、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2)导入新课 3)讲解新课——由下列步骤组成 朗读 词语解释 课文学习—分段 、难句解释、提问回答 语法点的讲授、操练和小结 解释有关的文化内容 4)巩固新课(课堂练习、复述或小结) 5)布置作业
• 按照认知规律 调动学生的智力潜能
• 努力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
• 创造性地活用语言 • 又称为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1、认知法产生的背景
2、认知法的理论基础
3、认知法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以自学为主
2)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 学习和操练 3)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4)利用母语 5)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 6)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景
4、认知法的教学过程 1)语言的理解阶段 2)语言能力培养阶段
3)语言运用阶段
5、对认知法的评价
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
• 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 一种教学方法
• 又称为 “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1、功能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威尔金斯《意念大纲》(Notional
• 学习者有无汉字背景的教学特点 1、无汉字背景的学习者认知汉语的特点 听说比读写容易 书写和识记汉字难 利用母语识记汉语词语 句式的掌握和应用以简单句为主 2、有汉字背景的学习者认知汉语的特点 阅读比听说进展快 利用汉字来识记和积累词语 受本国汉字(词)意义和用法的干扰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语言学原理是外语教学法的主要理论支柱? 2、为什么说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影响着新的外语教学 法流派的产生、形成和变化?
• 教学单位 教学活动相对集中的某个教学时段
1、教学课时:学期总课时和课文课时 2、教学单元:若干篇课文组合 3、教学阶段:教学单元更大、时间跨度更长
• 教学环节: 1、组织教学 2、复习检查 3、讲练新内容 1)导入新课 2)讲解新知 3)操练新知 4、巩固新内容 5、布置课外作业
• 教学步骤: 比教学环节小一级的教学结构单位
Syllabuses,1978 )
2、功能法的理论基础
1)语言学理论基础
2)心理学理论基础
3、功能法的基本原则
1)以单元—学分体系组织语言教学 2)以功能意念为纲,考虑交际要素 3)教学过程交际化 4)基本目的语和专业目的语兼顾
4、功能法的教学过程
1)展示语言材料
2)学习和操练 3)自由交际及表达 5、对功能法的评价 电视英语教学片《跟我学》
• 教案撰写的注意事项 1、教学目的、要求的撰写
2、五大环节的安排
3、教学步骤的组织
4、例句的编拟
5、问题的设计
6、文化内容的确定
7、作业的布置 8、执教记录
• 教案的修改和变更 1、教学目的、要求的高低 2、重点和难点的合适度 3、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4、教学步骤的顺序 5、词语解释、例句、问题和练习的补充
3)注释部分的内容
4)词语例释所作的词语辨析情况
5)练习落实课文、生词、语言点、功能 点的情况
2、学习材料的重点 1)课文所安排的语言点
学生没接触过的新内容
2)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语
3)学习者不易辨别而又常用的同义词 或有一个词素相同的词语 4)某种表达功能所常用的句式或句子
5)课文所表达的有关中国文化习俗或 价值观念的内容
• 对学习者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把握 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同化新知的能力
• 对学习材料的地位和价值的分析
1、后续知识的基础
2、培养某种技能的必要条件
3、交际会话中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
4、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
5、与其他课的材料是并列的知识内容 或并列的功能意念
•
对学习材料的分解 1、学习材料的结构 1)生词在课文中出现的情况和复现率 2)语言点在课文中的体现和落实情况
4、任务型语言教学目标、任务分析与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2)任务分析:语言知识与能力 学生需求与发展 3)任务设计:设计的有关项目
成功的任务设计
5、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过程 (1)语言材料的引入 (2)语言的练习 (3) 新语言材料的输出
6、对任务型教学法的评价
思考题
1、直接法与语法翻译法有哪些不同和差异?说说他们产
2、学习的情感因素 1)动机 任务激发 兴趣激发 成就激发 竞争激发
2)态度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3)性格 独立型和顺从型
外倾型和内倾型
• 不同类的学习主体的特点
•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学习主体的关系 1、提问法
2、对话法
3、讲练法
4、练讲法
5、归纳法
6、演绎法
7、交际法
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 汉语语音、词语、语法的特点与教学
1、汉语语音的特点与教学 汉语的音节由声韵调构成 汉语声母可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 分类或分组 汉语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汉语拼音方案类似音标,只有注音作
用
2、汉语词语的特点与教学 趋向双音节 缺乏形态变化 词义引申 3、汉语语法的特点与教学 不同层级内部组合的一致性 语序的配对特点 语序的变式
3)测评项目 4)测评标准
2、诊断与补救教学
“诊断”是找出原因
根据“诊断”进行补救 要分别对待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 精讲多练原则
1、精讲
2、多练
• 讲练结合原则
1、先讲后练
2、先练后讲 3、边讲边练或边练边讲
• 突出语言教学特点的原则 1、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2、由中介语向目的语靠近 3、结构、功能、文化的结合 4、强化学习环境 •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
• 听说放在首位 先用耳听 后用口说
(audio-oral)
反复口头操练
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
1、听说法的历史背景
2、听说法的主要代表人物
3、听说法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