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EOR)第五章-B

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EOR)第五章-B


乳化Emuls-Entrap) 三、乳化-捕集 (Emuls-Entrap)机理
在低的碱质量分数和低的盐含量下,由 的碱质量分数和低的盐含量下, 于低界面张力使油乳化在碱水相中, 于低界面张力使油乳化在碱水相中,但油 珠半径较大,因此当它向前移动时,就被 珠半径较大,因此当它向前移动时, 捕集,增加了水的流动阻力,即降低了水 捕集,增加了水的流动阻力, 流度比, 的流度,从而改善了流度比 的流度,从而改善了流度比,增加了波及 系数,提高了采收率。 系数,提高了采收率。
图9 碱系数的概念
第四节 碱驱用碱
一般碱
潜在碱
碱木素
图5-10 pH值与碱质量分数的关系 pH值与碱质量分数的关系
第五节
适合碱驱的原油
原油酸值是指 原油被中和到 值产生突跃 原油酸值是指1g原油被中和到pH值产生突跃 是指1g原油被中和到pH 时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单位为mg·g-1。 时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单位为mg· 一般要求原油的酸值大于0.2 mg· 一般要求原油的酸值大于0.2 mg·g-1。 原油粘度要求小于35mPa·s。 原油粘度要求小于35mPa·s。 一定的酸值是进行碱驱的必要条件,但不 是充分条件。用Jennings碱系数评价原油碱 是充分条件。 Jennings碱系数 驱适应性比用原油的酸值合理。 驱适应性比用原油的酸值合理。
●碱驱是一种提出最早(1917年) 碱驱是一种提出最早 1917年 最早( ●1927年申请第一个专利 1927年申请 年申请第一个专利 ●试验最早(1930年),化学剂最便宜,操作最 试验最早(1930年),化学剂最便宜, 化学剂最便宜
简单 美国进行了50个碱驱矿场试验, 50个碱驱矿场试验 ●美国进行了50个碱驱矿场试验,都未获得工业 成功。驱油机理最复杂 限制也多, 最复杂, 成功。驱油机理最复杂,限制也多,因此矿场试 验的规模和范围远小于聚合物驱的一种提高采收 率方法。 率方法。
第二节 碱驱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机理
一、低界面张力(LIFT)原理 低界面张力(LIFT)
这机理认为在低的碱质量分数和一个最佳的盐含量下 这机理认为在低的碱质量分数和一个最佳的盐含量下, 低的碱质量分数和一个最佳的盐含量下, 碱与原油中酸性成分反应生成的表面活性剂, 碱与原油中酸性成分反应生成的表面活性剂,可使油水 界面张力降至10 以下。 界面张力降至10-2mN·m-1以下。 从粘附功公式可以看到, 从粘附功公式可以看到,油水界面张力低意味着粘附 功小,即油易从岩石表面洗下来,提高了洗油效率 洗油效率。 功小,即油易从岩石表面洗下来,提高了洗油效率。
第一节 碱驱概述
碱驱是一种二次采油法 也是一种三次采油法。 碱驱是一种二次采油法,也是一种三次采油法。 二次采油法,
☆最好用在二次采油的早期阶段,因为这时含油 最好用在二次采油的早期阶段, 早期阶段
饱和度高,油多,油中的酸与碱反应生成的表面活 饱和度高,油多, 性物质也高;而且此时的krw低,λw低,Mwo低,波 性物质也高;而且此时的k 及系数高,采收率高。 及系数高,采收率高。
EOR原理 原理
第五章 碱 驱
Alkaline Flooding
第五章 碱 驱
本章主要内容 ☆碱驱提高采收率的基本机理 ☆界面张力与碱质量分数关系曲 线及其应用 ☆什么原油适合于碱驱 ☆碱会与地层和地层流体作用 ☆碱驱存在的问题、改善方法 碱驱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碱驱概述
碱驱是指以碱溶液作为驱油剂的驱油法。 碱驱是指以碱溶液作为驱油剂的驱油法。
第二节 碱驱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机理
碱驱机理实现的条件
第三节 界面张力与碱质量分数曲线 的解释与应用
界面张力与碱质量分数的关系是碱驱的基础。 界面张力与碱质量分数的关系是碱驱的基础。
设原油中的酸性成分为HA,它可在水中解离: 设原油中的酸性成分为HA,它可在水中解离: (I) HA≒H++AHA与NaOH反应生成的表面活性剂NaA,也可在水中 HA与NaOH反应生成的表面活性剂 反应生成的表面活性剂NaA, 解离: 解离:
Jennings碱系数 Jennings碱系数
(caustic coefficient, cc) 碱系数是指双对数坐标内油水 碱系数是指双对数坐标内油水 界面张力与碱质量分数的关系曲 线和0.01mN·m 线和0.01mN·m-1~ 1.0mN·m-1所 包的面积与0.01mN·m 包的面积与0.01mN·m-1~ 1.0mN·m-1与0.001% ~ 1.0%碱 1.0%碱 质量分数总面积之比乘6 质量分数总面积之比乘6。 碱系数可用于评价油对碱驱的 适应性和选用碱驱用碱。 适应性和选用碱驱用碱。 碱系数越大的油,越适宜碱驱。 碱系数越大的油,越适宜碱驱。
最佳盐含量在 最佳盐含量在 10000mg/L以下 10000mg/L以下
图5-3 不同盐含量下界面张力与氢氧化钠质量分数的关系
乳化-携带(Emuls-Entrain) 二、乳化-携带(Emuls-Entrain)机理
在低的碱质量分数和低的盐含量下,由碱 的碱质量分数和低的盐含量下, 与石油酸反应生成的表面活性剂可使地层中的 剩余油乳化,并被碱水携带着通过地层。 剩余油乳化,并被碱水携带着通过地层。 按此机理,碱驱应用有如下特点: 特点: 按此机理,碱驱应用有如下特点 (1)可以形成油珠相当小的乳状液; 可以形成油珠相当小的乳状液; (2)通过乳化提高碱驱的洗油效率; 通过乳化提高碱驱的洗油效率 乳化提高碱驱的洗油效率; 突破前采油量不可能增加 (3)碱水突破前采油量不可能增加; 碱水突破前采油量不可能增加; (4)油珠的聚并性质对过程有较大影响。 油珠的聚并性质对过程有较大影响。
☆碱驱常用聚合物控制流度。 碱驱常用聚合物控制流度 聚合物控制流度。
图5-1 碱驱的段塞图 1-剩余油;2-淡水;3-碱溶液;4-聚合物溶液;5-水 剩余油; 淡水; 碱溶液; 聚合物溶液;
由于地层中的钙镁离子可与碱反应而消耗碱, 由于地层中的钙镁离子可与碱反应而消耗碱, 钙镁离子可与碱反应而消耗碱 因此在注碱溶液前需注入一段塞的淡水 淡水; 因此在注碱溶液前需注入一段塞的淡水;之后再 流度。 注入聚合物段塞以控制后续水驱的流度 注入聚合物段塞以控制后续水驱的流度。
图5-5 通过WW 通过WW
OW机理提高采收率 OW机理提高采收率
六、自发乳化与聚并机理
在最佳的碱质量分数下,原油可自发乳化 最佳的碱质量分数下, 的碱质量分数下 到碱水之中。 到碱水之中。 这种自发乳化现象 这种自发乳化现象是由于油中的石油酸与 自发乳化现象是由于油中的石油酸与 碱水中的碱在表面上反应产生表面活性剂, 碱水中的碱在表面上反应产生表面活性剂,先 是浓集在界面上,然后扩散至碱水中引起的。 是浓集在界面上,然后扩散至碱水中引起的。 油中的石油酸主要为羧酸 它可与碱( 油中的石油酸主要为羧酸,它可与碱(氢 羧酸, 羧酸钠。 氧化钠)反应产生羧酸钠 羧酸钠在水中的聚 氧化钠)反应产生羧酸钠。羧酸钠在水中的聚 集状况,决定于它的质量分数。 集状况,决定于它的质量分数。
四、由油湿反转为水湿(OW→WW)机理 由油湿反转为水湿( )
在高的碱质量分数和低的盐含量下, 在高的碱质量分数和低的盐含量下,碱可通 过改变吸附在岩石表面的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在 溶解度而解吸, 水中的溶解度而解吸 水中的溶解度而解吸,恢复岩石表面原来的亲 水性,使岩石表面由油湿反转为水湿,提高洗 水性,使岩石表面由油湿反转为水湿,提高洗 油效率,同时也可使油水相对渗透率发生变化, 油效率,同时也可使油水相对渗透率发生变化, 形成有利的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 波及系数。 形成有利的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
在高的碱质量分数和低的盐含量下 的碱质量分数和低
可提高油湿 可提高油湿 油层和高含 油层和高含 水油层的采 收率
图5-4 通过OW 通过OW
WW机理提高采收率 WW机理提高采收率
五、由水湿反转为油湿(WW 由水湿反转为油湿(
OW)机理 )
在高的碱质量分数和高的盐含量下,碱与石油酸反应 的碱质量分数和高的盐含量下, 生成的表面活性剂主要分配到油相并吸附到岩石表面上 使岩石表面从水湿转变为油湿 这样, 水湿转变为油湿。 来,使岩石表面从水湿转变为油湿。这样,非连续的剩 连续的油相, 余油变成连续的油相 为原油流动提供通道。与此同时, 余油变成连续的油相,为原油流动提供通道。与此同时, 在连续的油相中, 在连续的油相中,低界面张力将导致油包水乳状液的形 这些乳状液中的水珠将起到堵塞流通孔道的作用, 成,这些乳状液中的水珠将起到堵塞流通孔道的作用, 并在有水珠堵塞的孔隙介质中产生高的压力梯度 高的压力梯度。 并在有水珠堵塞的孔隙介质中产生高的压力梯度。这高 的压力梯度能克服被低界面张力所降低的毛管阻力。 的压力梯度能克服被低界面张力所降低的毛管阻力。油 是从乳化水珠与砂粒之间的连续油相这条通道排泄出去, 是从乳化水珠与砂粒之间的连续油相这条通道排泄出去, 而将高水含量的乳状液留在后面, 而将高水含量的乳状液留在后面,达到减小地层剩余油 饱和度的目的。 饱和度的目的。
NaA≒ NaA≒Na++AH2O≒H++OH(III)
(II)
在上述物质中,只有A 能有效地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在上述物质中,只有A-能有效地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HA、NaA均没有A-那种界面活性。 HA、NaA均没有 那种界面活性。 均没有A
当水中无碱时, 来源于反应( )。由于 由于HA 当水中无碱时,A-来源于反应(Ⅰ)。由于HA 在水中解离度很小,所以A 含量很少, 在水中解离度很小,所以A-含量很少,油水界面 张力高。 张力高。 当水加碱时,反应( 当水加碱时,反应(Ⅲ)的平衡向左移动,H+ 的平衡向左移动, 浓度减小,使反应( 向右移动, 含量增加, 浓度减小,使反应(Ⅰ)向右移动,A-含量增加, 油水界面张力减小。 油水界面张力减小。 当加碱到最佳值, 的浓度最大, 当加碱到最佳值,A-的浓度最大,它在油水界 面上吸附达到饱和,油水界面张力达到最低值。 面上吸附达到饱和,油水界面张力达到最低值。 若进一步加碱,由于反应(Ⅱ)左移,A-的浓 若进一步加碱,由于反应( 左移, 度减小,油水界面张力增加。 度减小,油水界面张力增加。 由此解释了图5 由此解释了图5-2曲线的变化。 曲线的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