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防制
二、病媒生物防制现状
一、国外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状况 病媒生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病媒生物不仅能 传播许多重大疾病,给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 严重威胁,而且病媒生物极易成为生物恐怖的载 体,由其引发的病媒疾病易成为危及国家安全, 造成社会动荡的不稳定因素,影响一个国家或一 个城市的声誉和形象,造成国民经济的巨大损伤。 美国“911”后的“白粉事件”──炭疽危机使世界 震惊,昭示生物恐怖并非耸人听闻;印度“苏拉 特风暴”的鼠疫大流行,不仅引起了人们的极度 恐慌,使数十万苏拉特市民逃向印度的四面八方, 而且使一些毗连的国家中断了与印度的所有空中、 海上交通,关闭了两国边境沿线的陆路通道,对 印度来说,经济方面造成的损失是难于估量的。
(2)蟑螂常钻入电器、开关及电脑设备内生 息,经常造成电器短路、设备损坏等。 (3)蟑螂在日常生活中,偷吃食物,留下难 以接受的“蟑螂臭”;时常咬坏衣物、书籍等; 还会钻入仪器,使仪器中断工作。 (4)蟑螂的侵害严重的影响着餐饮业的发展。
(三) 苍蝇的种类和危害 蝇类为双翅目环裂亚目昆虫。常见种类:家蝇、 市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腐蝇、麻蝇、巨 尾阿丽蝇等。 它们繁殖力强,一只苍蝇一次可繁殖200粒卵, 由卵发育成为成蝇需8~20天。 蝇类的危害:机械性传播疾病、引起蝇蛆症、 污染食物、骚扰、吸血
病媒生物防制
安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9.3.23
主要内容:
病媒生物的概述 病媒生物防制现状 病媒生物监测技术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 卫生县城病媒生物防制达标考核规范
一、病媒生物的概述
病危害 鼠类是哺乳类中最繁盛的群类,属哺乳类 啮齿目。它们食性杂、繁殖力强,一对鼠三个 月就可繁殖36只,五个月可繁殖226只,适应 环境能力极强。鼠害无处不在,有人之处必有 鼠,有鼠之处必有害。 1.鼠的种类: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黑线 姬鼠。 2.鼠的危害:传播疾病、损坏财物、造成火灾
苍蝇生活史
(四)、蚊子的种类及危害 蚊子的种类:蚊类是完全变态昆虫,属于昆虫 纲,双翅目、长角亚目、蚊科。 1、蚊类的常见种类:淡色库蚊、白纹伊蚊、 中华按蚊、三带库蚊。 蚊、蝇的生活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
蚊子生活史
2、蚊虫的危害:传播疾病、骚扰、吸血, 叮刺等。 直接危害:骚扰、吸血、叮刺等严重影响人 们的休息和正常的生活。 致敏。引起主肌体(皮肤)过敏即变态反应。 间接危害:机械性或生物传播疾病,是多种 疾病的传播媒介。 可传播疾病:疟疾、乙型脑炎、丝虫病、登 革热、黄热病等。
苍蝇是人们熟悉而厌恶的昆虫。首先它能携带病原体 传播疾病,在人们的食物上边吃、边吐、边拉给食物 造成严重污染,其次由蝇幼虫寄生与人、畜活体组织 或腔道的蝇蛆症。再次是骚扰和吸血。影响食品卫生, 影响客人食欲,引起客户投诉。同时苍蝇的有无或多 少,直接反映了环境卫生的好坏,影响着饮食业和旅 游业的发展卫生城市的建设。 通过苍蝇机械携带传播的疾病有: 痢疾、伤寒、霍乱、肝炎、沙眼、天花、脊髓灰质炎、 蝇蛆症等。
(1)鼠类可传播三十余种疾病,主要的有鼠 疫、出血热、多种蜱传性班疹伤寒、细螺旋体 病、丹毒、传染性肝炎、李氏杆菌病、狂犬病 等自然疫源性病原体。 据调查显示,家栖鼠类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全世 界人口数量的4倍之多,而且鼠疫夺走的人的 生命是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这样的数字 是惊人的。
(2)农业上的损失:盗食粮食及其它食品:凡人类 能吃的,它无一不吃。有时也吃肥皂、垃圾等,经常 咬坏食品,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据联合国农林组 织报告,全世界农业约有20%损于鼠害,相当于25个 最贫穷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举例来说,北京一大型 养鸡场一年被老鼠吃掉上万斤鸡蛋,咬死雏鸡上万只; 1984年的粮食产量是40700多万吨,增产率5.1%,而 鼠害损耗占了年产量的5%,达2035万吨,超过了当 年的进口量。再比如,每只鼠1天排粪25-150粒,排 尿10-20毫升,终生不断脱毛,这些对贮粮的污染损 失也是巨大的。
(3)咬坏东西:鼠牙终生生长,每年生长17—20cm, 为了保持锋利和长度适宜,所以有“磨牙”习性。木 质、纸质、塑料、胶木等无一不咬。 (4)工业上的损失:以鞍钢为例,1960-1986年的 26年中,由于鼠害停电80次,平均3.1次/年(一次几 千、几万甚至几十万)。1980年上海石化总厂一次因 鼠窜入高压电闸造成停电事故,损失达1700万。 (5)造成的火灾:据资料显示,约有1/4的火灾都是 由于鼠害造成的。
二、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状况 建国以前,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着 重在本底调查,防制工作薄弱,对病媒生物 控制未起明显作用,这个时期可以称为简单 环境治理阶段,主要依靠处理孳生地或使用 无机物杀灭幼虫,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病媒生物防制受到高度重视, 防制研究工作得到了空前发展,随着DDT等有 机杀虫剂的出现,使病媒生物的控制上了一个 新台阶,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称为化学防治阶段。 这个时期对病媒生物控制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化学防制几乎替代了环境防制等手段,随着 病媒生物抗药性高度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出现, 出现防制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和影响人类健 康的问题。
(二)蟑螂的种类和危害 蟑螂是渐变态的昆虫,又叫蜚蠊, 俗称茶婆子、 偷油婆、货郎、灶蚂子等,在昆虫中,蟑螂是 最古老的种类之一,出现于2亿5千万年前。最 常见的有美洲大蠊、澳洲大蠊、褐斑大蠊、日 本大蠊、黑胸大蠊和德国小蠊。
蟑螂生活史
它们食性杂、繁殖力及强,雌性蟑螂一生可产卵鞘10个 左右,一个卵鞘可孵出50只左右若虫,从原理上讲一对 蟑螂一年可产100万只,适应环境能力极强。 2.蟑螂的危害:传播疾病、污染食物、造成电器短路 (1)蟑螂可传播多种疾病,如霍乱、腹泻、胃肠炎、小 儿麻痹症、疾痢、伤寒等。至今记载,蟑螂能携带约40 种病原菌和7种病原蠕虫卵。据北京儿童医院统计,每天 约有5例因蟑螂钻进儿童耳孔里。蟑螂的侵害严重的影响 着人们的健康。 凡人类能吃的,它无一不吃。有时常吃纸品、书籍、棉 毛制品。以垃圾中有机物、食物残渣、腐败物为食。成 虫还吃同类的尸体及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