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林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1概念
1998年1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以后,国内外对此都做出了积极的响应。
专家们针对我国的情况又具体地提出了“数字中国”、“数字海洋”、“数字城市”以及“数字林业”等相关概念。
1.1“数字林业”的定义
国家林业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的决定中提出,要全面建设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六项林业科学技术工程(即:①集中力量组织实施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②林业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③森林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④林业生物产业发展、⑤数字林业、⑥林业创新能力建设)。
这六个科技工程中,其中一项是数字林业科技工程。
“数字林业”是在“数字化”理念的基础上于2001 年由国家林业局提出的,其概念被明确为“系统地获取、融合、分析和应用数字信息来支持可持续森林经营管理的科学、技术和艺术”。
1.2“数字林业”的内涵
“数字林业”主要有三方面的涵义,一是基于3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林业信息数字化;二是对这些数字信息的储存、处理、传输和应用;三就是林业部门政务信息化的实现。
2“数字林业”总体框架
依据2008年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修订稿(2008-2020年))的内容描述,提出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内、外网都采用“四横两纵”的总体框架结构,“四横”为基础设施、数据库、应用支撑和应用系统,
“两纵”为支撑“四横”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如下图:
2.1框架说明
(1)内外网:通过门户实现内容管理、内容展示,实现个性化界面;
(2)应用系统:是实现各种服务的关键,分为应用服务和业务应用两个部分;
(3)应用支撑:是实现应用系统各种服务功能的技术关键,为应用系统之间无缝
集成提供信息交换服务和业务协同支持;
(4)数据库:是实现各种服务的数据依据和来源;
(5)基础设施:是实现资源共享、政务协同、辅助决策和公共服务的物理平台;
(6)标准规范体系:主要是为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政务协同等工作提供技术准
则;
(7)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主要是通过授权管理、数据保密等功能提供安全服务,
以及通过信息化组织机构、人才队伍、运行机制建设等提供组织保障。
2.2重点介绍
2.2.1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分为应用服务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两个部分。
(1)应用服务基于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以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业务协同服
务、辅助决策和公众应用服务等形式,通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门户为
各类用户提供共享服务。
应用服务对象包括各级林业部门、上级国家机
关、其他政府部门、企业、教育和科研部门及社会公众。
(2)业务应用系统可分为业务类、综合类和公用类三类应用系统:业务类应
用系统包括林业资源监管、森林培育经营、防灾减灾、森林公安、林业
法规等系统;综合类应用系统包括综合办公系统、公文传输系统和视频
会议系统等;公用类应用系统包括林业计划、财务、科技、教育、人事、党务、国际交流等系统。
建设重点:
(1)林业资源监管系统:用于森林资源管理、荒漠化土地资源管理、湿地资源
管理和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等业务;
(2)营造林管理系统:实现营造林全过程管理,营造林的规划、计划、作业设
计、进度控制、检查验收和统计上报等各环节实行一体化管理;
(3)林业灾害监控和应急系统:用于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
疫病监测、沙尘暴防治等林业灾害的管理系统,为林业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应急事务处理、损失评估和灾后重建等提供支撑;
(4)林业综合办公系统:即:林业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行业内各部门间
互联互通,改善林业政务协同工作环境,利用内外网门户网站实现信息查询和服务。
2.2.2应用支撑
应用支撑为应用系统建设、运行、协同提供统一支撑,涉及应用所需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换、业务访问、业务集成、流程控制、安全控制和系统管理等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