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制品行业发展报告(doc 7页)

水泥制品行业发展报告(doc 7页)

水泥制品行业发展报告(doc 7页)水泥制品2004年行业发展报告2004年上半年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仍是很不寻常的半年,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国民经济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关口。

继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引起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之后,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积极向好,宏观调控成效初现,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水泥制品仍在我国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被广泛应用,与去年同期相比,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在经济总体形势很好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与发展形势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

2004年上半年水泥制品行业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势是:1、宏观调控效果进一步显现,微观主体活力较强,水泥制品制造业生产与销售继续保持增长;2、利润相对低迷,亏损企业持续增加;3、私营经济已占主导地位,国有经济尚处困境;4、产品价格有所提高,但涨幅低于生产成本增长;5、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总之,水泥制品工业仍大而不强,企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表 2单位:亿元主要指标 2004年1-5月 2003年1-5月 同比增长% 工业增加值54.37 38.92 39.7 产品销售收入188.7 133.01 41.7 利润总额 3.8 2.62 45.0 利税总额 11.99 8.91 34.6 企业数(家)1372 1265 8.46 亏损企业数412 3827.85可以看出,2004年1-5月水泥制品制造业2004年1-5月与2003同期的比较2004年1-52003年1-5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及利税总额仍以二位数的速度大幅度增长,但亏损企业数也在继续增加,占企业总数的30%。

3、2004年1-5月水泥制品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在整个建材工业中所占比例及位置,见表3。

表三 3 单位:亿元主要指标 水泥制品 建材工业比例% 排名工业增加值 54.37 686.96 7.91 2 产品销售收入 188.7 1944.91 9.70 2 利润总额 3.8 123.45 3.08 8 利税总额 11.99 229.34 5.23 4 企业数(家) 1372 13412 10.23 2 亏损企业数(家)412 3314 12.43 2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企业数水泥制品建材由此可见,1-5月水泥制品制造业在建材工业中的主要经济指标比例多居第二位,但个别指标发生了很大变化。

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企业数和亏损企业数居第二位,利税总额为第四位,而利润总额却落至第八位。

4、2004年1-5月主要水泥制品产量与2003年同期的比较,见表4。

表4产品品种2004年1-5月2003年同期同比增长%排水管(千米)139539 135474.76 3.0压力管(千米)81641 83734.36 -2.5 电杆(万根) 191.2 248.31 -23 水泥预制桩(万米)1949.6 1226.16 59商品混凝土(万立米)2167 1526.06 42很明显,1-5月主要水泥制品产量起浮不定,水泥电杆产品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且是连续两年大幅度缩减;水泥预制桩及商品混凝土均较去年同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比分别增长了59%和42%。

而排水管和压力管产品产量与去年同期相差无几,升降幅度相对较小。

5、各经济所有制在行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各经济类型企业数及主要经济指标见表5。

表5 经济类型 企业数 亏损企业数 销售收入 利润总额 利税总额 国有经济 194 93 13.1 -0.9 -0.3 集体经济 162 29 14.9 0.5 1.1 私营经济42884 52.6 1.7 4.0 股份合作制和702011.2 0.30.85001000150020002500排水管(百公里)电杆(万根)商品混凝土(万立米)水泥制品主要产品产量与2003年同期的比较2004年1-5月2003年同期联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283 95 44.1 1.2 3.0 股份制公司 38136.0 0.20.5港澳台和外资企业 197 78 46.8 0.8 2.9 各经济类型在整个水泥制品工业中所占比例如下图:企业数14%12%3%14%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股份合作制和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公司港澳台和外资企业亏损企业数23%7%20%5%23%19%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股份合作制和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公司港澳台和外资企业销售收入8%24%25%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股份合作制和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公司港澳台和外资企业利润总额11%36%26%17%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股份合作制和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公司港澳台和外资企业利税总额24%4%24%集体经济私营经济股份合作制和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公司港澳台和外资企业以上可以看出,国有经济企业整体亏损,国有经济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亏损企业较多,有近半数的国有企业亏损;私营经济已占主导地位,企业数量增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以及利税总额均占三成,并已成为拉动行业经济效益增长的主要经济力量。

另外,有限责任公司及港澳台和外资企业也逐渐走强。

二、经济运行特点分析1、宏观调控效果进一步显现,微观主体活力较强,水泥制品制造业生产与销售继续保持增长。

今年上半年,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房地产、制造业等建设需求回落明显,但基础产业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对水泥制品的产品总需求仍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1-5月份,虽然工业生产增速进一步放缓,但市场销售稳中趋活,微观主体活力较强,1-5月水泥制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88.7亿元,同比增长45.9%;实现工业增加值54.37亿元,同比增长37.12%;水泥预制桩实现了同比59%的增长,商品混凝土也实现了42%的同比增长。

2003年上半年受非典的影响,一部分工程建设项目暂缓,销售收入及利润总额增速较慢,2003年下半年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增速过快,今年上半年虽受到宏观调控一定的抑制,但存在一段滞留期,因此相对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增速依然很快。

2、利润增长相对低迷,亏损企业持续增加。

今年1-5月水泥制品制造业虽实现销售收入188.7亿元,同比增长45.9%,但利润总额仅有3.8亿元,同比增长45.04%,虽较去年同期增速有所提高,但相对其他行业来说,经济效益增加不明显,企业数、产品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在建材工业中均居第二位,但利润总额在建材工业中的排名从第三位落至第八位,已成微利行业。

究其原因,仍是无序竞争、重复建设、原材料价格上涨。

目前,基本上是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相压价使效益下降。

另外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电力紧张,运输成本加大等诸多因素导致生产成本急剧增加,由于产品价格的增长跟不上成本的增加,因此利润则相对减少。

2004年1-5月水泥制品业亏损企业数持续增加,已占企业总数的30%。

3、私营经济已占主导地位,国有经济尚处困境。

目前,国退民进,国有经济逐渐退出,在1372家水泥制品企业中,私营经济企业已超过30%,且亏损企业数相对较少,在水泥制品工业中主要经济指标如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等私营经济也已占有近三分之一的份额,已成为拉动行业经济效益增长的主要经济力量。

2004年1-5月,国有经济整体亏损,国有经济企业占企业总数的14%,但亏损企业数却占总亏损企业数的22.6%,且有近半数的国有企业亏损。

其原因:国有经济企业改革不够深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企业改制不够深入、彻底。

富裕人员多、政策税收等方面均无任何优势、生产及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用工机制和销售机制都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4、产品价格有所提高,但涨幅仍低于原材料价格增长速度。

今年1-5月,虽较去年下半年有所好转,但物价仍然继续攀高,主要原材料如钢材、水泥等价格大幅攀升,电力、运输、人工、辅助材料等费用也同步上涨,涨幅在30-60%,而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仅在10-20%,甚至有的产品比去年同期还有所下降。

上游产品价格和最终产品价格同向上涨,消费环节价格涨幅明显低于生产环节,原因在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隔断了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产品的传递,直接影响了企业及行业的经济效益。

5、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从全国范围看,水泥制品发展极不均衡,企业集中分布在浙江、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北京,而这几个地区的销售收入占整个行业的70%以上,利润总额更是集中在浙江、江苏,占利润总额的47%以上,仅浙江一地就占31%,由此可见,长三角已经成为水泥制品行业最密集且发展最迅速的地区,该地区的发展将直接带动并影响全国水泥制品的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及建议1、原燃材料、运输费用上扬,经营成本增加,利润降低;2、部分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规模小、结构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3、市场不规范,不公平竞争严重;4、国企改革不够深入,严重制约企业发展;5、拖欠款现象严重,资金周转不利。

针对上半年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建议: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降耗挖潜,最大限度地减少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避免重复建设、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创新,开发新品,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3、积极疏通融资渠道,加大贷款回笼力度;4、严于律已、公平竞争,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5、深化国企改革,并大力发展私营经济;6、扩大生产规模,同时积极寻求多种合作方式,进行资产重组。

四、2004年下半年发展预测政策环境:2004年下半年,按照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国家仍将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随着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下半年经济运行趋向平稳,将实现“软着陆”。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的上升期,经济较快增长的惯性仍将持续,因此,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上看下半年水泥制品工业经济运行环境比较乐观。

市场空间:下半年市场需求将稳中趋旺,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高速公路、城市供水及污水处理工程,地铁、工业与民用建筑等极大地拉动了对水泥制品的需求。

柔性接口排水管、低压排水管、涵管、PCCP管、高强混凝土管桩、巨型隧道管、地铁管片等随着城市基本建设的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尤其是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势头强劲,市场需求量较大。

但也应该看到:原材料、辅助材料价格仍然上扬,能源、运输等瓶颈约束依然突出,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利润空间将会更小。

随着电网改造工程已近尾声,水泥电杆市场需求逐渐缩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