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书第21-22页例1,做一做,第24页练习五第1和第2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2.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障卡、学生尺及文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提问:上学期我们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要精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师:观察下面的物体有多长?(课件出示整厘米的物件)
师:请在纸上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再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再画一条比6厘米短5厘米的线段。

指出: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比1厘米更短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毫米的认识)
二、毫米产生的意义
1.估一估
(1)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义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3)提问: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量一量
(1)提出要求: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

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汇报交流。

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

例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8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
(3)师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

说明: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mm)表示。

(板书:毫米 mm)
三、合作探究,认识毫米
1.初步认识1毫米。

师:关于毫米,你知道什么?
预设:1毫米是直尺上的1小格,显示1小格是1毫米。

师:观察自己的直尺,你也能在直尺上找到这样的1小格吗?用手指一指,遇到什么问题了?
预设:手指太粗指不清楚。

师:那要找个细点的东西来帮忙了,找谁呢?
组织学生用铅笔笔尖指一指1毫米。

师:1厘米里有几个1毫米呢?我们一起数一数。

课件展示1格1格的数。

从刻度线0开始,一毫米一毫米地数,发现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

师:那其他的1厘米里是否也有10个1毫米呢?
组织学生再找一些1厘米,数一数。

师:通过我们的验证,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厘米=10毫米(板书)
追问:刚才在直尺上指1毫米的时候为什么用手指指不清,要用铅笔的笔尖才行呢?
预设:因为1毫米很短。

2.进一步认识1毫米,建立表象。

(1)比划
师:1毫米究竟有多短,你能用手比划给大家看一看吗?
学生比划。

师:不好比划吧?我来教给大家一个好方法。

老师课前发给每位小朋友一张电话卡,拿出来看一看,这张卡的厚度是1毫米,用手捏一捏这张卡,你有什么感觉?用手捏住,然后捏卡的两个手指保持不动,把电话卡抽出来。

这时,我们两指间的这道缝大约是1
毫米。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同步操作。

师:把电话卡再插回去,比照一下,正好捏住了吗?
再知道学生借助电话卡,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2)生活中的1毫米。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1、学生举例,教师参与交流,出示实物光盘、1分硬币,并指出:光盘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2、学生动手操作
用直尺实际测量光盘、购物卡、硬币……的厚度是不是1毫米。

(强化直尺上一格就是1毫米)
(3)游戏。

师:现在同学们对1毫米的长度应该有感觉了,我们来做个游戏吧!猜一猜几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学生汇报交流。

指导: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数出1张、2张、3张……并用手捏一捏,看看几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说明:像我们数学书这样的纸,把它捏紧,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用毫米测量。

师: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时,谈到量数学书的厚度要用“毫米”做单位。

数学书的厚度是几毫米呢?请同学们动手量一量。

师:你是怎么数的?
预设:1格1格的数。

师:有谁不是1格1格的数,直接看出是6毫米的?
指导:直尺上,在每一个厘米之间,都有1根刻度线稍微长一点,从整厘米到这根刻度线的地方就是5毫米(课件显示)。

这根线虽然只长了一点点,但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

4、小结:我们知道了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学生比划一下),1厘米里面有10小格,也就是1厘米=10毫米,下面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练一练。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第22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练习时第2题时应引导学生正确摆放直尺,以及正确读数。

明确:可以数一数有几个整厘米数,有几个整厘米就是有几十毫米,再数一数剩下的小格数,最后把两次数的结果合起来。

2.完成练习五的第1和第2题。

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五、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日记里吗?请回家剪一条长10厘米的纸条,明天带来。

在长度单位的大家族里还有很多成员,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