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三权分立思想的发展及其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启示摘要:本文界定了三权分立的概念,阐述了近代三权分立思想的发展历程,列举了三权分立主要的三种实践模式,分析了三权分立思想的历史意义及其在现代的新发展,最后总结了三权分立思想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三权分立总统制内阁制双首长制政治体制改革[中图分类号]:D5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of separation of powers,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idea separation of powers,lists the three main practical mode of separation of powers,analysis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in the modern. Finally,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of reference for China's political reform.Key words: Separation of powers Presidential System Cabinet System Dual-leadership System Political Reform一三权分立概念的界定三权分立(checks and balances)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
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三权分立具体到做法上,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
是当前世界上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民主政治思想[1]。
三权分立的目的在于避免独裁者的产生。
古代的皇帝以至地方官员均集立法、执法(行政)、司法三大权于一身,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
即使在现代,立法、运用税款的权力通常掌握在代表人民意愿的议会中,司法权的独立在于防止执法机构滥权。
二近代三权分立思想的发展历程三权分立是一个政治学说,其主张政府的行政、立法与司法职权范围要分明,以免滥用权力。
三权分立原则的起源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时代。
不过近代三权分立学说起源于17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政府论》的发表,表明现代意义上的分权理论初步形成。
洛克在《政府论》中,对权力分立理论有详尽的描述。
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这三种权力应该分别有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
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对外权涉及到和平与战争、外交与结盟,也为国王行使。
继洛克之后,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更进一步发展了分权理论,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
他在《论法的精神》中,将国家权力分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所谓三权分立,就是通过法律规定,将三种权力分别交给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执掌,既保持各自的权限,又要相互制约保持平衡。
美国的联邦党人是近代分权理论的最终完成者,总的说来,联邦党人的国家权力理论是以洛克的政治分权与法律分权思想为蓝本的,经过改造后创立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复合共和制的国家制度。
首先他们将人民的权力与政府的权力分开吸收并改造了洛克“人民最高权力”理论和欧洲“人民主权”的思想,坚持国家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本质上是有限的。
其次,在法律上他们把人民所赋予的国家权力分为两部,一是联邦权力,二是州的权力。
因此他们的分权思想就分为了两个部分:在中央与地方的分权(纵向分权)方面,由于美国特殊的建国历史对他们的影响,他们认为联邦的权力是各州权力和让度,是有限的;就联邦权力而言,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2、特别提出:他们第一次明确赋予了司法机关以独立的违宪审查权和弹劾审判权,这样司法权不再像孟德斯鸠说的那样暧昧了,而是真正可以与立法权、行政权抗衡。
3、评述:联邦党人分权是一种完全的职能分权思想[2]。
三三权分立的实现模式三权分立的实现模式在各大资本主义国家有所不同,而真实的情况是只有美国(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而其他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实行议会制。
西方议会制国家的显著特点是,立法权与行政权不分立。
议会不但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而且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行使行政权的那些人来自议会(下院),包括总理也是由议会推举的(一般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
他们既属于立法部门,又属于行政部门。
也就是说,立法权与行政权在实质上是合一的。
两种权力不但共生,即产生议会成员的选举也间接是产生总理(首相)的选举;而且共灭,即总理(首相)必须保持议会大多数成员的支持,否则要么下台,要么解散议会而重新举行大选。
不但如此,一般而言,议会制是没有任期限制的,只要获得议会多数的支持,总理(首相)就可以永远干下去。
在议会制下,政府(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执政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三权分立最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模式是以下三种:(一)美国的总统制为了保障公民自由和限制政府的权力,美国接纳了孟德斯鸠的想法,在美国宪法之内清楚地把行政、司法、立法分开,而且让它们互相制衡。
在当时这种宪制是前所未有的崭新尝试。
至今美国联邦政府的三权分立,仍然是众多民主政体中比较彻底的。
而美国大部分的州政府亦有相同的宪制架构。
下图详细表述了美国立法、行政、司法三者之间的分权制衡关系:图1:美国立法、行政、司法三者之间的分权制衡关系图(二)英国的内阁制英国的权力分立跟美国的有很大程度的差异,主因是英国的政治现实跟其他地方的不同。
英国的议会由上、下院组成。
上议院也叫贵族院,主要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的重要人物组成。
上议院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按照英国的传统,上院议长由大法官兼任。
英国的大法官亦即法律大臣,位高权重,不仅是全国司法界领袖,而且是内阁部长。
下议院又称平民院或众议院,其议员由选民按小选区多数代表制直接选举产生。
下议院行使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立法的程序一般是提出议案、议会辩论、经三读通过、送交上议院通过,最后呈英王批准颁布。
议会的财政权由下议院行使,财政大权为内阁一手把持。
议会对行政的监督权是通过议员对政府大臣的工作提出质问;对政府的政策进行辩论;批准或否决政府缔结的条约;同时议会有权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出现这种情况时,内阁必须辞职,或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和下议院相比,上议院的权力相对有限,它的职权主要有搁置否决权,有权审查下议院通过的法案。
上议院如果不同意下议院通过的议案,只能将议案拖延一年后生效,对于下议院通过的财政法案,则只能拖延1个月。
上议院保留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司法权,是英国最高上诉法院,也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
上议院有权受理除苏格兰刑事案件以外的所有民事和刑事上诉案件,也审理贵族的案件和下议院提出的弹劾案。
基本上英国也是三权分立的国家,可是英国因为历史的缘故,并没有明文的宪法,以致于立法权在三权分立的地位高于其他二权(即行政权及司法权),亦即议会通过的任何法案皆是最高的法案,并不受任何宪法章程规范。
英国议会可以通过任何新法案而司法机构是没有权力宣布该新法案为无效的。
另外传统上英国行政的权力是源自二个方面,一是议会通过的法例,二是英王特权。
英王特权是一些源自英王保有的权力如签署国际公约的权力,宣战权,向国民发出护照的权力,特赦权等。
英王特权也是司法权不能挑战的权力。
所以总括的说在英国立法权是最高的权力,这个安排亦是宪法的基石。
其次的是行政权而最低的是司法权。
在英国,司法部门只是按着现有的法例及普通法内的案例对案件作出判决。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议会(下议院)是民主选举产生的,但首相(即行政机关首长)一职是英王按惯例,委任组成议会的最大党的党魁出任的,亦即是说执政党在英国是执行政权及立法权的政党,政府很容易会运用影响力去通过一些对自已有利的法例。
与其说英国有三权分立,不如说英国只有司法独立。
(三)法国的双首长制在第五共和建立时,汲取了前几次共和时期议会民主制度失败的教训,因此开始创立并执行半总统半议会民主制(双首长制),维持到现时法国的政体,并未改变。
而最近几年法国和德国的密切合作成为欧洲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主要动力,例如在1999年欧元的流通就是一例。
图2:法国立法、行政、司法三者之间的分权制衡关系图 解散 总统任命 议 会 直接选举国 民 议 会 参议院 据总理提名任免 总理 政府成员 政府 直接选举 选举人团 对议会负责 选 民三权分立制度在西方各国的具体模式不尽相同,但体现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国家职能部门分别拥有其特定的权力,并在相互牵制中达到权力的平衡。
现在,不少国家根据自己国情,积极吸取三权分立制度中的合理因素,努力建成高效、廉价的国家政治体制[3]。
四三权分立思想的历史意义及其在现代的新发展(一)三权分立思想的历史意义事实证明,三权分立的制衡模式确实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在反封建专制的斗争中,成为推眼的指路明灯;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民族国家,成为立宪者们纷纷借鉴的政治架构;随着任期制、政党制、普选制等各项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这一模式允许的范围内,各种政治力量找到了较量、妥协、合作的理想场所。
特别是,这一模式至少在理论上使人相信,三权中的任何一权都无法完全取得一种支配性地位,从而在政府内部搭建了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对保护和促进民主、自由与人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明确提出一个政府有三大职能和三大机构的划分,这一划分至今仍然是大部分现代国家政府机构和职能的基本划分,三权分立学说首要的贡献在于明确划分出政府有三种职能即立法、司法、行政,与之对应的有三种机构。
其次:从历史价值看,这一学说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进行斗争的一种思想武器,它客观上帮助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具有促进历史进步的价值。
再次,凝结在这一学说中的核心价值就是“权力要受制约”的思想。
权力一定要受到制约的思想,在古希腊时期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
到了近代,在洛克和孟德斯鸠那里,认为权力的集中会使人受到极大的诱惑,而一切有权力的人又都容易滥用权力,所以,权力应该分开行使。
最后,在美国,“深受社会契约论影响的美国人提出了较为完整的人权学说和限权思想。
具体体现在1776 年7 月4 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的《独立宣言》中。
如,它提出了‘它认为权力具有天然的扩张性和腐蚀性,而且容易和人性的不完善相结合,从而造成极大的危害,侵害公民利益,所以在授予政府权力的同时,必须限定权力的行使范围和行使方式,使其不至于危害个人自由和公共福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