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章-人口的年龄构成-

第6章-人口的年龄构成-

这样的人口金字塔能使我们在短时间内了解某个人口的许多情况。例如,可以看 出在最大的年龄组中,女性占了绝大多数。在大多数国家,女性都比男性长寿。
用人口金字塔所表示的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
最可能出现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是哪种情况?
人口金字塔显示性別和年龄资料,是了解人口组成的最佳图解,可以提 供下列咨讯:人力资源数字及走势、人口老化程度、需要抚养的老年人 和儿童人口、生育年龄人口、未來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未来人口总数等。 是各类涉及人口之发展或规划的基础。
不同时期中国三个年龄组人口的平均年增长率(%)
在不同时期,三个年龄组人口增长率反差十分强烈 1953-1964年间,少儿组人口高速度增长,老年人口有所减少,这是三年经济 困难造成的后果 1964-1990年间,少儿组人口增长率大幅度减缓,其他两组转为高速增长,且 老年组超过了青年和成年组 90年代,形势又发生很大变化,少儿组人口开始绝对减少,青年和成年组增 速显著放慢,老年组仍然保持快速增长,显示出老龄化的强劲势头。预计到 2025年以后,老年人将成为惟一人口正增长的人群。
• 死亡率的降低在婴儿和儿童中是最显著的,他们较大的存 活率延缓了人口的老化。
• 在儿童死亡率已降至很低水平的发达国家,老人死亡率的 下降确实是推动人口向老龄化演变的主要动力。
• 发展中国家,目前儿童死亡率还有很大的下降余地,这将是 影响年龄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也很有影响。美国和某些欧洲国家因 移民大量迁入而减缓了老龄化势头。
第六章 人口的年龄构成
第一节 人口年龄结构的度量和划分
国际上通常把全部人口划分为三大类: 0~14岁为少年儿童 15~64岁为青年和壮年 65岁及以上为老年
一、人口比重(或人口系数)
少年儿童、老年等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称为人口比重,其中: 少年儿童比重=0~14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老年人口比重=65岁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老人系数%
4.1
4.4 3.60 4.9 5.6 6.7 7.0 7.7 8.3
老少比
11.8
12.1 8.7 14.6 20.1 23.5 30.4 37.9 43.6
总抚养比
63.7 68.6 78.2 62.6 49.9
年龄中位数
24.3 21.7 19.4 22.9 25.3
42.6
30.8
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适龄人口的规模和比重及其与被抚养(从属) 人口的比例关系上。
• 目前多数发达国家都面临着老年抚养比过高的问题,交纳养老保险基 金的人越来越少,享受者则越来越多;人们对未来的收入预期降低,许 多人不得不为养老而增加储蓄,
• 所有这些均抑低了现实的消费力,成为导致经济萧条的重要原因,这在 日本表现得最为典型。
图为106岁的老人黄好美金还能穿针 引线
烟台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相对发达,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早在 1987年,人口年龄结构就进入老龄化阶段,比全省提前了7年
目前,全市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到104万,占全市人口的15.6%,呈现了老 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趋势明显,空巢家庭增多的趋势。
2007年烟台市共有百岁老寿星326位(2006年为318位),女性占83%。其中 年龄最大的两位老人是1897年8月和1897年11月出生的杨明运老人和栾月明老 人,被称为山东省“长寿之星”。
第二节 制约人口年龄结构的因素
一、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
任何时期人口的年龄结构均直接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 率的变动。
• 出生率上升,则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反之则趋于老龄化。 • 死亡率变动对年龄结构的影响则比较复杂。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人口与过去相比,明显地趋于年轻 化,但期内人口出生率仍大致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并没有 上升。原因分析?
3、人口老化程度的地区差异大
从地区分布情况看,我国东部地区人口老年化进程快于中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转变为典型的老 年型社会的年龄结构,到9.5末期,老人比重上升到7.8%,老人比重 最高的是上海,已经超过了13% 在中部和西部的19各省区,老年人比重在9.5末分别为6.5%和6.3%, 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宁夏、青海和新疆老年人比重低于5%,人口年 龄结构类型刚刚步入成年型。
第三节 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
青少年比重大的,必然死亡率低,出生率高;老年人口比重大的,必然死亡 率高,出生率低,这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制约的。 育龄妇女比重是对当前人口再生产形势影响最大的年龄结因素。
辨析出生率和生育率两个概念
二、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们处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社会环境会有不同的要 求和影响。当年龄结构发生变动时,有关的一切社会职能 都要随之作相应的变化和调整。 年龄结构对若干社会职能具有"指导性"。
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年龄构成情况
总的说来,旧中国中国属于成年人口型,年龄构成大致相当于所 有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再生产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同时期的波 动起伏很大
20世纪50年代人口出生率一度小幅上扬,死亡率锐降,少年儿童 比重和老年人口比重都上升了。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出生减少,死亡率大幅度升高,成为影响人 门年龄构成的重大事件。
•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情况则正相反,其共同面临的问题是青少年儿童抚 养比过高,对加速经济发展也很不利
第三节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
解放前
1953年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08年
少儿系数%
38.4
36.3 40.7 33.6 27.7 26.7 22.9 20.3 百岁老人今年达到293位。其中,男 性67位,女性226位。年龄最大的朝 阳区宋香云老太太1893年出生,今年 已经112岁。按照有关政策,这些老 人可以从今年开始每年领取1000元的 补助,直到亡故
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之乡调查团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世界第五长寿 乡”广西巴马是目前世界上长寿率最 高的地方。
四、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
又称人口百岁图,表示特定地区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的一种形似 金字塔的图形。该金字塔由位于中轴两侧的许多横条组成,男性在 左,女性在右,每一条代表一个等距年龄组,横条长短与实际人口数 成比例,年龄从小到大由下往上顺序排列
金字塔底部每年都有新的出生同批人增加进来,而其他年龄组同批人则往更高年 龄组移动。随着同批人年龄的增长,人数将逐渐减少,迁移也会使人数增加或减 少。45岁以后,减少过程加速,以至所有的金字塔都有一个狭窄的顶部
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人口的年龄构成在不同年份之间波动太大,一 下三个年份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峰谷参差,大收大放,波动非常剧烈。
思考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主要受哪两个因素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什么?探讨积极的应对措施
1、老年人口增加规模大,速度快 2001年首次超过7%,预计2026年超过14%,翻一番只需25年。 翻一番的时间:日本24年,欧洲国家40-90年,法国115年
二、老少比
老年人口与少年儿童人口之比率称为老少比。 老少比=>65岁人口数/0~14岁人口数×100%
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少儿系数 40以上 30-40 30以下
老人系数 5以下 5-7 7以上
老少比 15以下 15-30 30以上
三、抚养比
少年儿童人口或/和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率为抚养比。 按国际常用的划分方法,又有以下三种指标: 少年儿童抚养比=0~14岁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老年抚养比=>65岁人口数/但15~64岁人口数×100%, 总抚养比=少年儿童抚养比+老年抚养比
2、未富先老,超前进入老龄化社会
• 日本在1970年老人系数达到7%时,已经完成工业化,并成为世界 第二经济强国;
• 韩国1987年年老人系数达到7%时,也已是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并 跻身“四小龙”行列
• 中国在经济收入较低,社会养老机制很不健全的情况下,超前进 入老龄化,如何应对各种矛盾,无疑具有更大挑战性,须引起全 社会的高度重视
中国高龄老化系数以东部沿海省为最高,山东省(12.21% )和上海 市(12.16%)居前两位;青海省(5.32%)和内蒙古(5.68%)最低。 全球百岁老人数量在迅速增加。2000年发达国家百岁老人比重(1/10 万)为8.42,发展中国家为1.13,
中国为1.44,城乡差异不大。少数民族为3.26,汉族为1.27。
14 12
各地老年人口比重差异
10
8
6
4
2
0
上海 浙江 江苏 北京 天津 山东 重庆 辽宁 四川 安徽 湖南 广西 河南 河北 海南 福建 湖北 山西 江西 广东 云南 陕西 吉林 贵州 黑龙江 内蒙古 甘肃 新疆 西藏 宁夏 青海
4、高龄化势头日益明显
老龄化系数指80岁以上人口占60岁及以上人口数的比重,2000年为 9.23%(1953年为4.47%,预计2050年超过22%) 高龄老人与年轻老人存在着心理和生理上的明显差别,导致他们对社 会有较多依赖。
随后紧接着出现了罕见的补偿性生育高峰,使中国由成年型退回 到年轻型。
到60年代中后期,中国人口的年轻化达到了全部历史上的最大值, 少年儿童比重最高时估计达到41%左右。
从70年代起,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年龄构成经成年型迅速向老 年型演变。
2000年少年儿童比重已降至22.89%,老年人口比重则达到6.96 %,到2001年,正式成老年人口型的国家。
山东老年人口全国第一 65岁以上917万人
•新华网(2006.6.13日) 山东省老龄委提供的数据说,尽管山东是 中国第二人口大省,但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917万人,总 量位居全国第一 •在过去的5年中,山东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是总人口增长 速度的12.5倍,其总量已达129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3.98 %。到2050年,山东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将达35%,平 均每3个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 •照人口结构类型划分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 10%、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就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 了老年型社会。早在1994年,山东就已进入老年型社会。到200 5年,山东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917万,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呈现 出典型的“未富先老”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