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人文地理资料
克鲁伦河美景
克鲁伦河是蒙古国东部一条大河,流经中央省和肯特省,与我国境内的呼伦湖相连。
蒙古高原上从古到今有多个游牧民族和部族繁衍生息, 如匈奴, 柔然, 突厥等。 中国宋朝时期, 突厥实力 淡出该地区, 蒙古人迁入, 蒙古各部称属于金朝, 在13世纪初, 蒙古人的首领成吉思汗统一了这一地 区的所有蒙古部族, 建立了蒙古帝国。 气候忽必烈 建立的援朝包括现在的中国大部, 蒙古高原, 朝鲜 半岛等。 明朝时蒙古人退回塞外, 维持北元政权, 与明朝对 抗。 后来满族统治者与漠南蒙古-内蒙古诸部结盟, 进入中原, 建立清朝。
乌兰巴托的人民广场,有总统府(左侧)、议会大楼(中间)和大剧院(粉色建筑)。
人民广场上的雕像体现了其民族特性。
MobiCom
我们还买了Mobicom公司的手机卡,从蒙古往国内打电话差不多1块钱一分钟,发短信则便宜些。后来才发现, Mobicom在很多省份都不能漫游,那时候我们跟外界也就失去了联系。
蒙古族传统服装 蒙古袍 蒙古人喜欢穿长袍, 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 图案, 上衣高领。 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 古则的摔跤服。 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 第一件 为贴身衣, 袖长至腕, 第二件外衣, 袖长 至肘, 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 盯着直排闪 光纽扣, 格外醒目。
蒙古包 是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包”, 是 “家”、 “屋”的意思。 古时候蒙古包为“穹 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成圆形, 有大有小, 大者可容纳20多人休 息, 小者也能容纳10几个人。 蒙古包的架设很简 单, 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 根据包的大小先 画一个圈, 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娜”架好, 再架上顶部的乌尼, 将哈纳和乌尼按照圆形衔接 在一起绑架好, 然后搭上毛毡, 用毛绳系牢,便 大功告成。 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 蒙古包最大的优点就是拆装容易, 搬迁简便, 架 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 拆卸时将哈纳 折叠回体积便缩小, 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 一顶 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牛车就可以运走, 俩三小时就能搭盖好。
【国徽】 呈圆形。圆面为蓝 色,中间是一匹飞奔的骏马, 马中间的图案与国旗上的相 同,马之下是一个法轮。圆周 由褐色和金黄色的花纹装饰,下方饰以白 色的荷花花瓣,顶端是三颗宝石。 【独立日】3月13日(1921年) 【国庆日】7月11日(1921年) 【宪法纪念日】1月13日(1992年)
外蒙古的人文地理
外蒙古的现行政体和政治
蒙古国与1992年1月通过第四部宪法, 同年 2月12日期生效。 宪法规定;蒙古国是独立, 主权的共和国。根据该宪法, 改名为蒙古 国, 建立设立总统会议制。 蒙古国划分成1市、21省。 乌兰巴托市(首 都),21省:鄂尔浑、达尔汗乌勒、肯特、 库苏古尔、科布多、乌布苏、中央、色楞 格、苏赫巴托、南戈壁、内杭爱、扎布汗、 中戈壁、东方、东戈壁、戈壁松布尔、 戈 壁阿尔泰、布尔干、巴彦洪戈尔、巴彦乌 列盖、 后杭爱。
外蒙古的旅游景点
主要旅游点有哈尔和林古都、库苏古尔湖、特列尔吉旅游度假胜地、南 戈壁、东戈壁和阿尔泰狩猎区等。
20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注重保护自然资源,采取措施拯救濒危野生动物。 截至1999年底,先后建立49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800多万公顷,其覆 盖率为12%,其中面积最大的达530多万公顷,最小的有1600公顷。 自然保护区为保护野生动物,特别是戈壁熊、野马和野骆驼等濒危野生 动物创造了条件,使世界稀有野生动物戈壁熊从20多只增加到30多只。 野马绝迹后又从国外引进,已繁殖到130多匹,成为世界上拥有野马最多 的国家。野骆驼的数量增加到600多峰。被列入世界红皮书的野驴在蒙古 已大量繁殖,在戈壁地区上千头野驴经常成群出没,仅哈坦布拉格县境 内就有3万多头野驴。 蒙古野生动物中数量最多的是黄羊,全世界共有黄羊100多万只,而生存 在蒙古的就达80多万只。辽阔的蒙古草原已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野马原本产于蒙古高原,学名“普热瓦利斯基马”,是世界上唯一未经 任何驯化的野马种群。19世纪末俄罗斯人普热瓦利斯基将军发现了这种马, 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外蒙古的经济状况
蒙古国经济以畜牧业和采矿业为主,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 1991年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1997年7月,政府通过“1997 年至2000年国有资产私有化方案”,目标是使私营经济成分 在国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007年,蒙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宏观经济指标稳步增长,财政收入增加,汇率基本保持稳 定。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35亿美元,比前一年增 长9.9%。2008年,蒙古国GDP为49.91亿美元,列世界143 位;人均GDP为1980美元,列121位。货币名称:图格里克 地下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铜、钼、金、银、铀、铅、 锌、稀土、铁、萤石、磷、煤、石油等80多种矿产。厄尔 登特铜钼矿已列入世界十大铜钼矿之一,居亚洲之首。森 林面积为18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2%(2004年12月24日 蒙古自然环境部公布)。
敬献鼻烟是蒙古游牧民的一种日常见面礼。敬鼻烟壶一般 是相互交换。当路遇行人或到牧民家做客时,行人或主人 会掏出鼻烟壶敬递给对方,或者互相交换鼻烟壶表示尊重。 如有客来,从长者开始,年少者依次与客人递换鼻烟壶。 年少者需欠身双手递上鼻烟壶,同时接过长者的鼻烟壶, 取出少量吸闻后,再双手返还并拿回自己的鼻烟壶。在吸 闻鼻烟时,大家互致问候和敬意。 蒙古国人忌讳把鼻烟壶放到地上或者踩踏。当客人与主人 谈论悲伤的事情时,互换鼻烟壶时则不打开鼻烟壶盖,用 大拇指扶着鼻烟壶盖递出。而在谈到亲人病丧时,蒙古国 人讲究把荷包与鼻烟壶一起递出。 蒙古国妇女有的也礼节性地使用鼻烟壶,传统上最适合妇 女的是白玉鼻烟壶。同辈女性之间互换鼻烟壶,接住对方 的鼻烟壶后躬身施礼,轻轻地用壶体碰一下自己的前额, 然后返还
外蒙古的名族文化
猎鹰节 居住于蒙古国西部的哈萨克族居民传承了祖先 驯鹰的习俗,至今仍保持着驯鹰和狩猎的文化 传统。蒙古国哈萨克族人驯服的猎鹰大致属于 隼类,也称海东青。成年猎鹰体重可达6.5公 斤,通常母鹰比公鹰更凶猛。 宗教 居民主要信奉喇嘛教,根据《国家与寺庙关 系法》的规定,喇嘛教为国教。还有一些居民 信奉土著黄教和伊斯兰教。
敬酒 斟酒敬客, 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 他们认为 美酒是食品之精华, 五谷之结晶, 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 献, 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 客人若是推 让不喝酒, 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 不愿以诚相待, 宾客应随即接住酒, 接酒后用无名指沾酒向天、地、 火 炉方向点一下, 以示敬奉天、地、火神。 水忌 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 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 沐浴, 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 草原干旱缺水, 逐水草放牧, 无水则无法生存, 所以牧 民习惯节约用水, 注意保持水的清洁, 并是谁为生命之 源。 敬神 蒙古名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 据《蒙古风俗鉴》 描述, 厨师把羊割成9个相等的肉块, 第一块祭天, 第二 块祭地, 第三块供佛, 第四块祭鬼, 第五块给人, 第六 块祭山, 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 给皇帝。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 其崇拜多种 神坻, 直呼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有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 仰, 把众多的神袛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待客 梦富足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 对家 中来客, 不管常可还是陌生人, 都满腔热诚。 首先献上 香气沁人的奶茶, 端茶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 饮过奶 茶, 主任对敬上醇美的奶酒,剩下世界还会请客人和马奶 酒。 唱歌蒙古名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 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 往往一人主唱之后, 大家举 杯合唱, 然后大姐一起干杯, 如此数遍, 酒意酣畅, 按 各种可分为长调短调潮日、叙事、歌酒令、 儿歌、 摇篮 曲, 宗教歌曲“博”、 歌舞曲“安代”、 “浩都格沁” 等。 选猎狗 蒙古族有猎狗的习俗, 因此, 他们非常重视选留 一只好猎狗“台格”, 也就是经阉割的短毛细狗。 尊老爱幼 蒙古人长幼有序。 敬老爱幼。 到蒙古包牧民家 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 不在老人面前通过, 不坐其位 上, 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同排而坐, 称呼老人要成 “您”, 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 鉴到牧民的孩 子不要大声斥责, 更不能打孩子。
蒙古国
外蒙古的简述 外蒙古的现行政体和政治 外蒙古的人文地理 外蒙古的经济状况 外蒙古的名族文化 外蒙古的旅游景点 外蒙古的拾珍
外蒙古的简述
蒙古共和国简称“蒙古”, 别称“草原之 国”, 蒙语的原意为“永恒之火火永不熄 灭的火”。
蒙古国深居亚欧大陆内陆,属东亚,乃世 界第二大内陆国(第一大为哈萨克斯坦), 地处蒙古高原。 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北面同俄罗 斯的西伯利亚为邻。大部分地区为山地或 高原,平均海拔1600米。西部为山地,阿尔 泰山自西北向东南蜿蜒。
工业以肉、乳、皮革等畜产品加工业为主,木材加工、电 力、纺织、缝纫和采矿业也具一定规模。
蒙古国节日风俗习惯
蒙古国居民饮食习惯特点浓郁,食品以牛、 羊肉为主,经常食用的蔬菜品种包括马铃薯、 白菜、圆葱、萝卜等,喜饮酒; 向别人递交东西要用右手,以示尊敬; 蒙古人忌讳别人触摸自己的头部和帽子; 与客人正式会面或共同进餐要衣着整洁,男 士应着西装打领带,女士应化妆并佩戴首饰。 送客人离开时,主人不必出门。 敬茶 到牧民家做客活在旅游景点, 主人或 是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 宾 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 千万不要 用左手去接, 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
蒙古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季 节变化明显,冬季长,常有大风雪;夏季短, 昼夜温差大;春、秋两季短促。 每年有一半以上时间为大陆高气压笼罩,是 世界上最强大的蒙古高气压中心,为亚洲季 风气候区冬季“寒潮”的源地之一。 无霜期大约从6月—9月,只有90-110多天。 降水很少,年平均降水量约120 -250 毫米, 70 %集中在7、8月;西北部地区属温带针叶 林气候,许多高峰终年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