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登记表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主要有电镀、热浸镀和喷涂三大类方法,当前公路钢护栏生产表面处理技术主要采用热镀锌、环氧锌基聚酯复合涂层和达克罗涂层技术。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热镀锌企业严格进行三废治理,要求热镀锌企业应100%达到无环境污染标准;同时欧洲国家在积极发展无铅热镀锌和无铬钝化工艺;达克罗(DACROMET)涂层技术由美国科学家发明研制,涂层材料以黏结和钝化作用较强的铬酸盐为主要成分,涂覆性能与效果得到了极大改进,但其存在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Cr6+、烧结温度较高、固化时间较长、能耗大、表面硬度低、耐磨性较差等缺陷,因此选择铬酸盐的替代物质是无铬达克罗涂层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法国Dacral公司调整了锌铝铬涂料配方及工艺,于20世纪90代末推出Dacromet LC低铬锌铝涂料,后相继研发了多种无铬达克罗涂料。
对技术应用效果进行跟踪、信息采集和总结
8
王立功
潍坊远大金属表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与实施
9
孙华东
山东交通学院
达克罗涂液和封闭剂配方的研发
10
乔弘山东交通学院源自11杨波山东公路学会
技术咨询指导
12
贾斌
潍坊远大金属表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资料管理及对外联系
13
房立珠
山东公路学会
技术资料与推广
成果公报内容
科技成果登记表
成果名称
公路环保型达克罗钢护栏成套技术与装备
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成果登记号
知识产权
完成单位
序号
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
1
潍坊远大金属表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冀州路南首
2
山东公路学会
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17号
3
山东交通学院
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
完成人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对成果的贡献
交通工程
研究员
组织验收(评价)单位: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管理服务中心
组织验收(评价)意见
2019年7月10日,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管理服务中心在济南组织了“公路环保型达克罗钢护栏成套技术与装备”研究成果评价工作。评价委员会(名单附后)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文件,经质询和讨论,形成评价意见如下:
1
耿雷
潍坊远大金属表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面负责项目工程
2
杨永顺
山东公路学会
技术推广
3
张爱勤
山东交通学院
技术咨询与指导
4
王彦敏
山东交通学院
达克罗涂液和封闭剂的配方研发
5
庄传仪
山东交通学院
环保生产线优化
6
张文武
潍坊远大金属表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与达克罗涂层技术研究与高速公路护栏板实体应用研究
7
杨秀生
潍坊远大金属表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见,公路钢护栏金属表面涂层技术从热镀锌涂层技术→达克罗涂层技术→环氧锌基聚酯复合涂层→环保型达克罗涂层技术,涂层技术从电镀→热浸镀锌→喷涂技术,涂层材料从含铅→无铅、含铬→低铬→无铬,达克罗技术从低铬→无铬,经历了不断地探索与研究,获得了诸多成果。但是在新型环保达克罗涂覆液与钢化封闭液材料、环保型达克罗钢护栏流水线生产技术、先进技术装备、质量控制与评价指标,以及安装与施工技术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与提升空间。因此,“公路环保型达克罗钢护栏成套技术与装备”研究对公路工程建设工业制造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项目组提交的技术文件齐全,内容完整,符合评价要求。
二、项目取得了如下主要创新成果:
1、研发了环保型达克罗涂料和钢化封闭涂液,优化了达克罗钢护栏的生产技术与施工工艺,提高了达克罗涂层表面硬度,解决了传统达克罗存在铬污染等材料缺陷问题。
2、提出了钢护栏达克罗二次涂覆和钢化封闭技术,发明了彩色达克罗生产线及操作工艺,开发了环保型达克罗钢护栏生产设备,编制了《公路达克罗钢护栏技术要求》山东省地方标准。
由于锌的电化学性能具有良好的牺牲性保护作用,且热镀锌镀层廉价、耐大气腐蚀性良好,因此热镀锌技术在我国钢材保护镀层工业中的应用历史较长,但热镀锌的排放污染严重,其三废治理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而我国目前仍存在一部分溶剂法热镀锌企业,设备落后、排放有毒烟气、水污染严重、治理技术薄弱,这与发达国家同类镀锌企业相比差距巨大。热镀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铅热镀、溶剂法镀锌的三废排放(溶剂烟、酸雾以及废酸、废碱和废水等)、铬酸盐钝化,我国制造业在改进金属涂层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与努力,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如:(1)新型环氧锌基聚酯复合涂层、环氧树脂与氯醚树脂物理复配、聚脲树脂复合双层漆复合、锌基环氧涂层+聚酯涂层双层防腐结构等新材料和新技术;(2)达克罗技术包括低铬和无铬涂层产品。国内锌铝铬涂料生产企业现主要采用钼或钛的化合物代替部分铬酸以降低铬含量,如昆明达克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低铬型锌铬涂料;目前国内外对无铬锌铝涂层研发的系列化产品有Geomet涂层、Delta涂层、Magni涂层以及北京永泰和BNC水性无铬锌铝涂层等,且全球市场占比超过95%。
3、提出了达克罗公路钢护栏的施工方法,为提高达克罗公路钢护栏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能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项目获得了4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成果在G25长深高速、武荆高速、德商高速、G18荣乌高速、G206临沂西外环等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项目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组织验收(评价)委员会名单
序号
姓名
单位
专业领域
职称
1
王有志
山东大学
土木工程
教授
2
孙吉勇
山东交通定额站
公路工程
研究员
3
房培阳
山东交通规划设计院
交通工程
研究员
4
张爱勤
山东交通学院
土木工程
教授
5
李艳
齐鲁交通建设公司
公路工程
研究员
6
辛公锋
山东高速科技有限公司
土木工程
研究员
7
卢林果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检测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