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企业经营管理重点整理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企业经营管理重点整理

企业: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产品或劳务满足社会需要,并以获取盈利为目的,依法设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以及对职工的领导和激励等一系列工作活动的总称。

企业管理的职能:①计划职能②组织职能③领导职能④控制职能企业管理的基本观念:战略管理观念、注意了管理观念、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无形资产管理观念、知识管理观念、时间成本观念、生态管理观念、危机管理观念现代科学管理原理:系统原理、分工—协调原理、反馈原理、能级原理、封闭原理、弹性原理建筑企业:是指从事建筑与土木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和其他建筑业等新建、扩建、改建活动或提供建筑劳务的企业。

建筑企业又称建筑施工企业,通常包括建筑公司、建筑安装公司、机械化施工公司及其他专业性建设公司。

建筑企业管理的层次:①企业层:竞争主体、责任主体、利益主体②项目层:一次性授权、一次性临时组织、一次性成本组织③作业层:专业化、独立化、社会化建筑企业管理组织:是围绕一项共同目标建立的组织机构,并对组织机构中的全体成员指定职位,明确职责,交流信息,并协调其工作,使其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效率。

建筑企业管理组织设计原则:①层级化原则②统一指挥原则③责权一致原则④分工与协作原则⑤机构精简原则⑥弹性结构原则⑦集权与分权相平衡原则建筑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类型:1.直线制组织结构①直线项目制组织结构②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③事业部制组织结构3.职能制组织结构建筑企业组织设计的内容:基础工作、硬组织设计及软组织设计企业诊断的内容:企业经营环境诊断、企业经营战略诊断、企业经营范围诊断、企业经营成果诊断建筑企业组织变革:就是组织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其组成的各个要素进行调整、改变和创新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变革的类型:激进式变革、渐进式变革学习型组织的五项原则: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建筑企业控制的两种理论:①建筑企业控制理论: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对建筑企业职能部门的管理,表现为绩效管理或岗位承包制;二是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的控制,表现为授权、合同归口管理等;三是对建筑企业的第三产业实行包干管理。

②建筑企业承包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企业内部职能部门的承包,实行岗位目标承包责任制;二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承包,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麦克莱兰的激励需要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积极性=目标价值×期望概率激发的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亚当斯的公平理论:①横向比较OP/IP=OC/ICOP—自己对所获报酬的感觉IP—自己对他人所获报酬的感觉IP—自己对个人所做投入的感觉IC—自己对他人所做投入的感觉②纵向比较OP/IP=OH/IHOH—自己对过去所获报酬的感觉IH—自己对个人过去投入的感觉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正强化、惩戒、负强化、自然消退企业战略:是以企业未来发展作为基点,为寻求和维持持久的竞争优势而做出的有关全局的重大筹划和谋略。

建筑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公司战略:又称总体战略①企业使命的确定②战略经营单位的划分及战略事业的发展规划③关键的战略经营单位的战略目标竞争战略:也称为业务战略或经营战略,它是在公司战略指导下,经营管理有一个特定的战略经营单位的战略计划,是公司战略之下的子战略。

职能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战略与竞争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重点是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现代建筑企业资源的分类:有形资源:实物资源、财务资源、组织资源无形资源:技术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建筑企业能力①经营管理能力:高层管理者的能力、企业战略管理水平、组织管理完善程度②生产能力:目标管理能力、技术装备水平、施工工艺先进程度③财务管理能力:筹资融资能力、财务控制能力、风险控制能力④技术研发能力:研发人员素质和数量、研发经费投入量、技术模仿创新转化能力⑤市场开拓能力:市场调研能力、信息及时获取能力、社会资源协调能力、应变能力⑥人才培育能力:对人才的吸引能力、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培育能力⑦品牌塑造能力:企业形象策划能力、企业文化塑造能力、企业商誉维护能力预测:是根据历史资料和个人经验,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和逻辑推理,对未知实物作出预计和推测,估计实物的内在规律,并对这种估计加以评价,以指导人们的行动。

决策: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根据客观条件的可能性,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用一定的工具,方法和技巧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

简单地说,决策就是考虑和选择解决问题方案的行为和过程。

预测与决策的关系:预测与决策的关系:决策与预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预测是决策的前提,决策时预测的逻辑延续。

关系图P124经济寿命周期曲线:(定性预测)试销期、畅销期、饱和期、滞销期P126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定量预测)建筑企业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体系,计划指标体系以及计划的编制、实施、控制与评估。

建筑企业计划管理的特定:①缺乏主动性②多变性③不均衡性④全面性建筑企业计划管理的工作过程:建筑企业计划管理的基础工作:①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能力信息子系统、企业管理效果信息子系统、各项计划所用的定额信息子系统、企业外部信息子系统②建立和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统计核对制度、原始记录制度、其他有关制度③制定和完善技术经济定额:劳动定额、原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消耗定额、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工期定额、资金定额④建立和健全技术标准: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建筑安装材料、半成品的技术标准及相应的检验标准、施工工艺规程、职工操作规程、设备维护和检修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第七章建筑企业施工管理建筑企业施工管理过程的实质:施工组织设计的实现过程第八章建筑企业技术管理技术的特征:多变性、生产性、无形性、商品性建筑企业技术管理:是对建筑企业中各项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的各种要素进行的科学管理工作。

建筑企业技术管理的根本任务:有计划地、合理地组织和利用企业内、外部的科技力量和资源,科学地组织企业的科学研究活动,尽快把最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不断提高建筑企业的技术素质和经济效益,促使技术进步。

技术管理的工作内容P196技术措施:是指建筑企业为克服施工生产中的薄弱化解,挖掘施工生产潜力,包装完成施工生产任务,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在技术上采取的各种有效防范和手段。

技术交底:是指工程开工之前,由各级技术负责人将有关工程施工的和项技术要求逐级向下贯彻,指导职工作业层。

其目的是使参与施工任务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明确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因此,技术交底是施工技术准备的必要环节,建筑企业应认真组织技术交底工作。

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技术安全措施、规范要求、质量标准、设计变更等。

标准化:未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执行,对实际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

标准化是组织和管理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科技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个建筑企业的标准化水平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工法: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它必须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特点。

第九章建筑企业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C或TQM)是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让顾客和所有相关方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TQM基本特征:全面、全过程、全员、全方法PDCA①P 计划阶段包括调查分析、选题、确定目标、研究对策、确定实施计划第一步:调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第二步:分析原因和影响因素。

第三步: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第四步:制定改善质量的措施,提出行动计划、时间、地点、完成方法等。

预计效果并落实到具体执行者和实施时间。

②D 执行阶段第五步:按照制定的措施和计划认真贯彻执行③C 检查阶段第六步:在执行过程中对比制定的措施个计划进行检查,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④A 处理阶段第七步:总结经验、巩固成绩,进行标准化第八步: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并找出原因,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

PDCA循环的特点:①不断循环,质量步步提高②环环相扣,保证质量步步提高PDCA循环P220建筑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2.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3.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第十章建筑企业生产要素管理机械设备管理:是对机械设备从选购、验收、使用、维护、修理、更新到调出或报废为止的运动全过程的管理。

建筑企业机械设备的配备:机械设备配备的原则、机械设备的选择、机械设备的经济评价。

设备的磨损:有形磨损:使用磨损:慢性损伤、机械性损伤、化学热损伤自然磨损无形磨损:经济磨损:经济贬值、技术落后精神磨损机械设备磨损曲线图P26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