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考生须知: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刀耕火种一一井田制的形成B、铁犁牛耕――小农经济的形成C、土地兼并一一政府税收增加D、盐铁官营—一官营手工业出现2、东汉时期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A、用来炼钢的工具B、利用水力鼓风的工具C、灌溉工具D、用来舂米的工具3、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表明()A、崇仁坊中出现了发达的草市B、崇仁坊商业发展突破市的范围限制C、崇仁坊出现实力雄厚的商帮D、长安城商业发展有严格的时间限制4、《新唐书》载(太宗)谓房玄龄曰:“……工商杂流,假使技出等夷(等夷意指同行),正当厚给以财,不可假以官,与贤者比肩立、同坐食也。

”这反映唐太宗的主张是()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严禁工商业者的技术发明C、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D、遏制商人对高利润的追求5、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

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加速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②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④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C、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7、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是()A. 钢铁工业B. 电力工业C. 石油工业D. 汽车工业8、据当代学者研究,近代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总产值的比重,由19世纪末的约10%增长为1920年的17%。

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用来论证()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洋务运动持续发展D、世界市场的拓展9、“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批评洋务派的“中体西用”B、肯定洋务派“中体”的作用C、反对引进“西用”D、主张实行西方的“君主立宪”10、一战期间,张骞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了下坡路,是由于()A、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B、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11、下表为我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的分布情况。

由此可见,“一五”计划()A、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B、工业体系全面建立C、完全照搬苏联的经验D、工业布局得到改善12、1985年4月30日安庆市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工作全面开展。

纺织厂等18家企业为第一批厂长(经理)负责制试行单位。

这一工作开展的相关背景是()A、安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B、城市经济体制的开展C、中央开发14个沿海城市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3、现代城市街头“美团外卖”“饿了吗”等送外卖的车辆络绎不绝,人们也随时随地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休息时间。

这一现象反映了()A、城市交通建设推动了餐饮业的革命B、经济发展带来饮食结构的颠覆C、现代人们饮食习惯发生革命性变化D、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4、1932年6月,美国东北各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步老学长的后尘,拼命的找工作。

那时连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也要有学士学位,而这已是最好的差使了。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A、教育发达,人才过剩B、新政开展,以工代赈C、经济萧条,失业严重D、产业更新,技术升级15、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这句话说明( )A、经济危机来势凶猛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C、危机蔓延到全世界D、危机持续时间长16、下表是美国总统胡佛任期内采取的主要措施。

这些措施反映出()A、胡佛并非国家干预经济的坚决反对者B、美国已经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C、美国已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胡佛对美国经济走势有精准预测17、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名签署于1935年的反对新政的宣言中写道:“新政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财富,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

”宣言主要反对新政()A、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B、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C、举办了各项公共建设工程D、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18、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开端。

”这里“新的经济时代”是指()A、“自由放任”的经济时代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C、“福利国家”的时代D、发展“新经济”的时代19、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调整劳资关系的立法,政府给了工人一定的政治权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经济利益和劳动极限。

在美国历史上,由国会通过此种内容的法案,并经总统签署生效,最高法院亦不得不承认,实属罕见。

这一现象反映出()A.政府的职能与角色发生变化B.部门权力统一不再相互制衡C.总统权力介入立法司法领域D.工人阶级权益全面得到保护20、马克思说:“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的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下列各项中,能与马克思这一观点相印证的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第三产业的兴起C、“福利国家”的建立D、“新经济”的出现21、“新经济”的出现是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它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列有关“新经济”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这一趋势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B、它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C、“新经济”不受经济周期规律的影响D、推动了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22、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混合经济”是指()A、工业、农业和商业共同发展的经济B、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C、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D、重工业、轻工业按比例协调发展的经济23、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自由主义;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适时调整C、资本主义国家未找到合适经济政策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24、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

”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25、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

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A、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农产品自由贸易26、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成分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③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④国民经济比例长期严重失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7、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趋于崩溃,而苏联经济发展迅速,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它”是指苏联的()A、农业集体化道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D、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28、下表是苏联1960—1985年经济增长率百分比。

——根据1985年的《苏联国民经济年鉴》造成苏联25年来出现这种经济变化趋势的原因不包括()A、斯大林模式的僵化B、与美国长期争霸C、赫鲁晓夫和勃列涅夫改革的失败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29、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苏联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改革,其根本原因是()A、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C、苏共“二十大”的推动D、外国势力的影响30、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30年代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上述政策共性()A、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B、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对外开放国内市场D、依据国情制定经济政策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31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材料一:五谷丰登莫高窟“耕作图”男耕女织材料二: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

”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

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抵押、倒卖一空。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原因有哪些?(4分)你认为他的救国理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

(3分)(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32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4分)材料一:新生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它只是因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材料二: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旨在通过“联邦与各州、各领地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合作,减轻因失业造成的艰难和痛苦”。

1933~1939年建造了全国近70%的新校舍,65%的县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工厂,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10%的道路、桥梁、地铁和类似的工程建筑。

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方面产生的影响。

(6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并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美国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怎样变化?(10分)(3)材料三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有何意义?(8分)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