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藏药炮制品质量控制的思维方法探析

藏药炮制品质量控制的思维方法探析

藏药炮制品质量控制的思维方法探析发表时间:2015-05-13T15:21:24.0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期供稿作者:王嗣雷[导读] 在藏药的减毒、增效、改变药物性能等方面有独特作用,是藏药独有的加工工艺,也是藏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点。

王嗣雷(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810000)【摘要】目的:提高藏药产品的质量,确保临床效果。

方法:通过提高藏药炮制品的质量来达到提高藏药产品质量。

结果:通过源头思维、扬弃思维、传承思维、整合思维的方法来提高藏药炮制品的质量。

结论:本文为提高藏药品的质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藏药炮制;质量控制;思维方法【中图分类号】R2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1-0017-02Tibetan medicine processed products for quality control of thinking method analysis Wang Silei, Health in Qingha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Qinghai 8100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ibetan medicine products, to ensure clinical effect. Methods The quality of the processed products by improving the medicin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ibetan medicine products. Results Through sublation source thinking, thinking, inheritance thinking, integration think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ibetan medicine processed products. Conclusions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ibetan medicine provides a feasible method.【Key words】Tibetan medicine processing; Quality control; Thinking method藏药炮制是我国藏族文化传统的制药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

在藏药的减毒、增效、改变药物性能等方面有独特作用,是藏药独有的加工工艺,也是藏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点。

为了继承和发扬藏药炮制技术,保证藏药质量,提高藏药疗效,对藏药炮制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1.源头思维——规范藏药材的来源控制,是提高藏药品临床效果的有效途径藏药的种类很多,品种繁杂,别名、异名、俗名、藏文名、替代品名各异,称谓使用中存在一物多名、一名多物、多物一名的情况。

藏药材名称的记载大致有3种形式,即藏文名、音译汉文名和汉文名。

在藏文文献中多使用藏文名,也有音译汉文名和汉文名同时合用记载的,而汉文文献中则多采用3种名称合用记载。

由于汉字中的同音字,或因不同藏区藏语语音不同而造成不同音汉的使用等诸多原因,使得藏药材的品种研究中出现同物异名、一物多名的现象,有的还多达数十个。

如藏药材“蒂达”(藏茵陈)也被称为“滴达”、“斗达”、“地格达”等。

[1]另外,青藏高原地域辽阔,交通不便,生态环境及药源分布极为复杂,藏南、藏北经验用药有一定差异,加之古典藏医药著作记载不详,以及品种研究中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使得藏药材基源不清,品种混乱。

尤其是植物性药材,不管在总名称还是次级名称下,其原植物常常涉及到同属数种甚至不同科、属的数十种植物。

因此,在使用藏药材时认真辨别药名并进行药材的基源鉴定显得尤为重要。

2.扬弃思维——对藏药的炮制方法应作深入了解,避免简单机械的做法,改变或否定传统炮制方法传统的炮制经验是在长期的医药结合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适应藏医临床辨证用药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同时藏药的化学成分数十种,乃至上百种之多,绝不是一两个单体成分就可以说明其作用与功效,因而不能以单个已知成分变化来评价藏药炮制的科学内涵,而应注意其成分的复杂性和在复方中的作用。

但是应搞清炮制原理,了解药物炮制后的本质变化及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切不可不认真研究,武断的改变或否定传统炮制方法,否则将造成损失。

如雄黄的炮制工艺,传统炮制方法多为水飞法,1963年版《中国药典》却将干法制粉和水飞法同时收于雄黄炮制项下,因干法制粉省工、省时,所以多被制药单位所采用,基本取代了水飞法。

导致雄黄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追踪分析发现与雄黄法制粉炮制有关。

经研究水飞雄黄的炮制原理为在制粉的同时,溶去了大量毒性成分As2O3,而降低雄黄的毒性。

于是,2000年版《中国药典》取消了干法制雄黄粉。

又如实验表明[2],170 ℃以下受热鞣质含量的变化不大;170~190 ℃受热,鞣质含量迅速增高数倍;190 ℃以上受热,鞣质含量下降。

由此可见,温度是影响槐花炭中鞣质含量的关键因素。

在槐花炒炭炮制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炮制温度,才能达到临床预期疗效。

同时,传统炮制方法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影响饮片内在质量。

现代研究用远红外烘烤法170~190 ℃烘制槐花炭,受热均匀,成品火候一致,性状好、鞣质含量高。

因此,既要掌握炮制关键技术的内涵,改进传统炮制工艺,最大限度的利用药材,又要在继承传统炮制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炮制原理的研究,提高临床疗效,保证用药安全。

3.传承思维——明确藏药炮制的作用和意义藏药多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常带有一些非药用部分而影响疗效,并且不同药用部位药效常常有所差异,某些药材在发挥疗效的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或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副作用,所以需要通过炮制,以调整药性,减少毒副作用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藏药炮制的作用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3.1 清洁药材减少杂质,保证药物的用量准确,提高药物疗效:通过净选加工和切制,能去除药材的非用药部位而提高药材的质量,如动物的皮、肉、骨、筋、角等残留的恶血、腐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所夹有的泥沙、杂物:使用前进行清除杂物,洗去泥沙、污垢,筛去灰屑、除去霉烂变质之品和非药用部位,可使药物清洁纯净,保证临床用药剂量准确,提高疗效。

3.2 便于调剂和制剂植物的根及根茎类、藤木类、果实类经炮制后加工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便于调剂时分配剂量和配方;质地坚硬的药材,如矿物类、贝壳类、动物骨甲类等,很难粉碎,不利于制剂和调剂,入煎剂在短时间内不易使有效成分煎出,必须经过炮制才能应用;如自然铜、磁石、代赭石、牡砺、石决明、穿山甲等药物经炮制后质地变脆,易于粉碎,同时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

3.3 缓和药性,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消除药物本身不利于治疗的因素和调整辅助药物的药性,制约方中主药对机体的不利影响:如麻黄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较强,蜜制后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力增强;蒲黄生用活血化淤,炒炭后止血;生甘草清热解毒,蜜制后能补中益气[3]。

3.4 减小毒性部分中药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其毒性或副作用太大,临床需要通过降低其毒性或副作用。

如川乌、草乌有毒,可通过浸、漂、煮、蒸、加辅料等炮制方法,使有毒成分乌头碱水解为乌头原碱,降低毒性[4]。

3.5 提高药物的疗效通过加热炮制(炒、蒸、煮、煅等)或加辅料炮制,能增加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改变某些药物成分的结构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如种子类中药入煎剂大多要经过炒制使种皮破裂便于成分的煎出,故有“逢子必炒”之说。

3.6 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趋向或增强对某一部位的作用正如《雷公炮炙论》中所讲:“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醋入肝,米泔水制去燥和中,乳制滋润助生阴血,蜜炙甘缓,土炮补脾,麸皮制酸,甘草渍曝而降毒”。

3.7 其他作用中药炮制还能矫味矫臭,以利服用等作用。

4.整合思维——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并紧密结合中药炮制的改革成果,为藏药改进传统炮制方法或创新出新型炮制品提供了广阔的前景4.1 目前用于中药炮制研究的仪器方法较多,主要是紫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有的已成为常用方法,并且取得大量的成果。

近几年来,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炮制研究中的应用较多。

贾天柱等[5]采用高效液相法对肉豆蔻及其炮制品挥发油中肉豆蔻醚、黄樟醚进行了测定。

此法快速、准确地证明肉豆蔻醚在炮制后有同程度的降低,从而使毒性降低,阐明了炮制机理。

赵淑杰等[6]用HPLC法测定栀子产地加工炮制品酶解前后栀子甙含量,证明栀子经蒸气或沸水烫后,基本上起到了杀酶保甙的作用。

王静竹等[7]用HPLC法测定黄芪炮制品中黄芪甲甙的含量,结果发现,炮制对黄芪中黄芪甲甙含量的影响较大,从0.272 mg/g~0.842 mg/g不等,但总体上炮制品均比生品中黄芪甲甙的含量低。

4.2 近些年来,许多专家学者探索应用新工艺,对一些传统的炮制方法进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很多学者还通过运用正交设计、均匀设计等研究方法考察炮制过程中不同因素对药材的影响,从中优选出较为科学的实验条件作为新的炮制方法。

郭晏华等[8]采用均匀试验设计,以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总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优化补骨脂微波炮制工艺,结果认为,补骨脂最佳微波炮制工艺为:食盐溶液浓度20%,浸泡时间6 h,强微波时间4.5 min。

5.小结藏药炮制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炮制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发展给藏药炮制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随着藏药品的兴起热销,需要严控药品的质量,而藏药的炮制是影响其质量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制药过程中只有思路明确,科学设计,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藏药质量,使藏药产业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1] 曹雨虹,谭睿,谢彬.藏药资源概况及品种整理[J].世界科学技术,2012,14(1) .[2] 叶定江.中药炮制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73,90.[3] 徐翠华.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J].职业与健康,2007,3:2108.[4] 韩清泉.中药炮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7):156.[5] 贾天柱,沙明,王忠海等.肉豆蔻不同炮制品挥发油中肉豆蔻醚、黄樟醚的HPLC法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7):410.[6] 赵淑杰,鲁静,陈德昌.HPLC法测定栀子产地加工炮制品酶解前后栀子甙含量[J].中草药,1995,26(4):1821.[7] 王静竹,闫汝南,关惠等.HPLC法测定黄芪炮制品中黄芪甲甙含量[J]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3):841.[8] 郭晏华,贾天柱,林桂梅.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优化补骨脂微波炮制工艺 [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2):1167.本文为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支持项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