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皇天不负有心人,看到自己通过初试的结果,总算是踏实了下来,庆幸自己这一年多的坚持还有努力,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在开始备考的时候自己也有很多问题,也感到过迷茫,当时在网上也看了很多前辈们的经验贴,从中也给了自己或多或少的帮助,所以也想把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文章也许会有一些凌乱,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毕竟是第一次写经验贴,如果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大家可以给我留言,我一定会经常上来回复大家的!虽然成功录取,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懊悔,其实当初如果心态再稳定一些,可能成绩还会再高一些,这样复试就不会担惊受怕了。

其实,经验本是想考完研就写出来的。

可是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拖延症加上不自制。

所以才拖到现在才写完。

备考对于我来说最感谢的要数我的室友了,要不是他们的监督自己也不会坚持下来。

总之考研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充实。

想好了方向之后,我就开始想关于学校的选择。

因为我本身出生在一个小地方,对大城市特别的向往,所以大学选择了大城市,研究生还想继续留在这。

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像战士一般荣耀。

闲话不多说,接下来我就和你们唠唠关于考研的一些干货!结尾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大家自取。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619)新闻传播史论(820)新闻传播实务参考书目为《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外国新闻传播史》程曼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新闻采访教程》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采访学》蓝鸿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网络传播概论》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关系学(第二版)》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关于英语复习的一些小方法英语就是平时一定要做真题,把真题阅读里面不会的单词查出来,总结到笔记上,背诵单词,在考试之前,可以不用大块的时间,但一定要每天都看最起码2小时英语,把英语当做日常的任务,真题一定要做,而且单词要背熟,我在考试之前背了3遍的考研单词,作文可以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在考场灵活运用。

我从开始准备考试起每天要背单词,不要一直往后背,可以第二天复习前一天背的然后再往下走。

我买的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这本书我觉得好的一点是,每一页底下都有这一页的单词回顾,方便第二天复习,我大概每天背两个单元。

如果开始备考的早的话真题可以先放一放,因为数量比较少很宝贵,可以先阅读模拟题或者经济学人之类,不用做题,每天认真阅读两篇即可。

我大概是八月份左右月份英语开始做的真题,开始的时候每天两三篇阅读,做完之后认真对答案和看错题找正确答案的思路,把有价值的句子和陌生单词都记下来弄懂背过。

没有停下一直在背,把之前背过但是后来看没有印象的单词(这些单词之前已经标记过了)再过一遍。

在做完阅读真题之后,后面开始做真题套卷,这时候可以买一本新的真题,防止自己之前做题的想法干扰自己。

我听同学们的买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回来发现老师讲的很有条理,比较适合基础薄弱的同学。

我认为完型其实不用特别抽出时间练习,完型翻译和作文在后两个月一起练练就可以,其实完型翻译这几年出的不是特别难了。

作文可以从机构或者老师出的模板和平时做阅读中的积累,挑出一些句子,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模板”,但是在练习时期一定要动手写,将不同的话题融汇到模板中,这样到考场上就算时间不够也可以不慌不忙随机应变。

真题如果你已经搞了三四遍了,思路也弄懂了,阅读中也没有陌生词汇了,我觉得那你可以开始做做模拟题,但是最重要还是真题,模拟题尽量少做。

做真题的要求:1、每天做1篇真题阅读,并分析。

不建议一次性做完4篇,每天分析一篇,因为刚刚做完时对自己读文章的思考还记忆犹新,趁热打铁分析文章效果更好。

2、分析文章主要靠翻译。

个人比较喜欢手译,一边写你的思路会更清晰,也能暴露出更多问题。

翻译的时候先找句子主干,然后找从句,结构理清楚再翻译每个部分,然后根据逻辑关系把每部分的中文译文串起来。

3、第一遍做题目分析不是重点,主要怕分析完记住答案,影响后面刷题。

但完全不看题目也不现实。

做完题简单对一下答案,然后根据原文的翻译分析一下每个选项对错的原因就好。

以上,就是我提高英语能力的方法,但是经验始终都只是经验,只可以参考。

还是那句话:方法有很多,但是原则不能变。

正如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你的方向必须要正确。

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要遵循那条原则:大量->总结->重复。

关于专业课,我的复习方法应该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下借鉴。

新闻传播史论:我首先准备的新闻传播史论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对我来说很陌生又需要时间去理解的部分,把简单一些的部分放到了最后。

到现在我仍然觉得这个决定非常的明智。

其实新闻传播史论的东西很多可以理解,甚至看过一遍脑子就能有印象,但是理论类的内容理解了不等于能够准确的表达,需要重复背去熟悉表达思路和方式。

专业课要学会先理清知识框架,理清时间线,再背诵背时:①掌握轻重缓急,先背重点,后期再不断补充小点。

②注意纵向分时间,横向分类别。

任何人的复习不太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一些不太重要又可能考的小点,要学会放弃,先掌握了更重要的知识点,再掌握小点。

我一般都是自己整理课后题答案,梳理答题思路。

比如名词解释,分点答题。

至于哪些专题比较重要,我自己依据真题做了整理,如下:(每一个部分的知识我都把真题这么归类列表来看,后面我发现这样非常省力),所以我的复习方法到最后更多是落实到了笔上,也有要加强自己记忆的目的。

学习重点:结合历年真题,总结专业课的重点,答题重点。

给自己复习明确目标。

其实你自己做了整理就会发现,题型和常考点都非常清晰,哪些需要注意,哪些需要重点看,掌握到什么程度,有可能往什么题型变换,我心里都有数。

不过单单做这个是很花时间。

新闻史部分其实看哪本书都差不太多,因为历史是固定的。

我的记性不太好,我也没有怎么背。

从表格中可以发现:每年的题目都有一定规律,有些是常考点,但每年也都会有那么两三个是新出现的知识点(以前未考过、却又很重要的),仔细研究还是有一定规律,差不多可以猜到。

但是也有几年考的史论知识点相对更细一点,也比较难猜了,可能复习时候也很容易忽略。

这就需要大家全面备考、认真记忆了。

答题重点:我个人的感悟是,答题要靠具体的例子内容撑起来的。

比如:《清议报》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等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机关。

1898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为该报第一撰稿人。

该报形式略同于《时务报》,但编辑水平明显提高,栏目丰富,内容有评论、新闻、小说等。

其中,《国闻短评》栏是中文报刊最早时事短评专栏。

该报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一方面要求“尊皇攘后”,归政光绪,另一方面继续宣传维新,倡导民权,更明确提出君主立宪主张。

后因失火停刊。

总体上,该报主张改良,反对革命,但在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学说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客观上起到一定作用。

其次要把非重点部分快速浏览一下,不用记忆,而重点部分开始有意识地记忆。

并且对于可以横向、纵向梳理的内容,横向的是同一时空里面多个性质相同事件和事物的比较,纵向是同一事件和事物在不同时空的自我对比,比如申报,就要知道申报在所有历史时期的对手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还要知道申报自身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和特点,这样一个事情就可以串起很多事件,既抓住了重点,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在理论阐释中的一些例子和名人说的话一定要反复体会理解,最好能简单背下来一些,考试的时候结合作品和理论的话,这样答出的题才能更好地得分。

专业课的知识点一定要做好思维导图,才能形成体系,死记硬背的效果并不好,很快就会忘记,看到题根本就不知道问的是哪个知识点。

大家注意看书的时候就要开始整理自己的笔记了,我认为资料是用来借鉴的,但不可直接使用,一定要有自己整理的过程,结合课文、结合课本、结合课本!整理笔记,分好条,按着知识点记忆,第二天要即使把前一天的知识复习一遍,这样才能扎扎实实。

课本要多看几遍,注重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不要走马观花。

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耗时,但是这是基本功,一定要做好。

这一遍之后,就可以开始着重背诵了,要有体系的背,串起来背,分好点,结合作品和例子。

10月进入冲刺期,就把自己之前的笔记拿出来反复记忆、背诵。

后期背诵一定要多过几遍,普通人过2.3遍基本上没什么效果,一定要4遍以上,考前十几天很是关键,一定要把背过的再过一遍。

当然,期间有时间要把各位老师的论文找到看一下。

能做到这些已经足够。

如果还学有余力,多拓展阅读会有更大把握。

暑假是复习的黄金期,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教材的巩固,也要结合手头买到的真题来做一遍。

我很少完整地做过一张卷子,这是一个缺憾。

因为没有实战模拟,初试的时候会出现时间不够和卷面安排混乱的情况,所以需要提前做几张卷子适应。

新闻传播实务:新闻传播史论和新闻传播实务的时间差不多,这里就不再说时间了。

大家复习的时候尽量以书本为主,360度全方位复习,不要拿着一本笔记就这样背到考试,这样是很吃亏的。

文科虽然是背多分的科目,但也不是拿到书本或笔记就背!大家不要着急,先详细看书,打好框架,比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新闻活动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背景和原因、新闻活动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新闻活动渠道的方式、特点和优缺点,东西非常多,需要我们反复理解,次数多了到后期压根就不费什么力气就能记住,如果一上来就背你会很痛苦而且背到考试前你也会发现自己什么都没记住!在做笔记的时候,我通常会给自己设立一些标准或者原则来保证笔记的质量和可用性。

比如:结构化的思维首先来源于结构化的文本结构。

结构化是逻辑思维的表现形式,因此在制作笔记的一开始就要充分意识到结构的重要性。

所以在做笔记之初要建立一套笔记的标准格式。

形式的结构化不仅一定程度上带来内容的逻辑化,而且还能使我们减少一点参考书的压力。

形式的结构只代表着逻辑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来自于内容本身的结构。

这部分结构从宏观上说就是一门学科由哪些部分组成。

如新闻传播实务,我们可以分为:传播学基本概念、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全球国际传播、文艺传播、跨文化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大的部分,每一个部分中由包含了下一级的小块内容。

请在看这篇经验时体会逻辑树形结构的重要性。

在整理笔记时,我以年代划分篇章,每章再划分小知识点,比如专题一,古代新闻传播、专题二,传教士中文报刊、专题三,外商外文报刊、专题四,民营商业报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