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用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共24张PPT)
用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共24张PPT)
2、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基本内涵 侧重点
具体要求
开放发展
开放发展注 重的是解决 发展内外联 动问题。
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 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 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基本内涵 侧重点
具体要求
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注 重的是解决 社会公平正 义问题。
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
绿色发展注 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
重的是解决 人与自然和
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谐共生问题。
②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
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
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
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
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路
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 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奋 斗三十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 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 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 第一动力,是建设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 战略支撑,是发展 的基点。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 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 全局的核心位置,让 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 切工作,让创新在全 社会蔚然成风。
【知识拓展】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国家角度:(1)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税收、 信贷支持,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 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 进科技成果转化。 (3)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优化创新 环境。 (4)坚持对外开放,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全球科 技资源。同时要把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
C D.科技工作者收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新经济成
为国民经济支柱
3. 2017年11月,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 会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其间,首届中国农村创业创新 论坛开讲,参加论坛的农业部领导指出,要健全体制机 制,大力营造农村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吸引更多人才 投身农业发展、农村建设。这样做,是为了( ) ①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②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③增加我国农民收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④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证农业优先发展地位
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 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 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 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 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 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 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 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是我
变
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基础。
②矛盾双方的内涵外延已经变化。当前,我国最主
要的问题不是生产能力落后,而是发展不平衡不充
分。
③解决矛盾的着力点已经变化。原有矛盾的主要方
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新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不变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②社会基本矛盾没有变。 ③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没有变。解决这一 矛盾的根本途径,都是通过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
A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①坚持新发展理念
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理解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内涵
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 要
①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要 求,而且还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提出了 更多需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 的需要日益增长。 ②人民需要的层次大大提升。在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后, 人民追求质量更高的生活,比如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收 入、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 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 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的。
必修1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栏目 导引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1、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性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 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 展理念。
2、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基本内涵
侧重点
具体要求
创新发展
企业角度: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参与国际科技交 流与合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劳动者角度:劳动者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 质和职业技能。
2、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基本内涵
侧重点
具体要求
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注重的 是解决发展不平 衡问题。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具体措施
(1)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 基础
①意义: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 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②具体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 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 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 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具体措施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①意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 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 重中之重。
②具体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 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 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 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 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 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 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 展的整体性。
2、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基本内涵 侧重点
具体要求
绿色发展
①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概览
考点考向概览
考向定位
(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
新时代
1、分析近三年课标全国卷,试题背景
①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在依托文字的基础上尝试以新的形态 出现,考查频率较高。
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之路
2、背景材料体现新发展理念,展示发 展成就,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
(2)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 制度自信。
发展不平 衡不充分
①不平衡,表现在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以及经 济建设水平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水平之间的差距。 ②不充分,表现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够高,供给的水平 不够高,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
①原有矛盾的经济基础已经变化。我国改展理念的重要意义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 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2)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 设新格局。
(3)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 活质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具体措施
(3)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①意义: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区 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的重要途径,是 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系的重要支撑。
②具体要求: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 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 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 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 发展,建立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1.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十九大
报告指出,我国“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建设现代
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下列关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
①降低生产资料的价格→实体企业生产成本下降→竞争力
增强
②制定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全面落实和完善营改增
2、“两个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新征程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 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 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政策
③实体企业税负减轻→收入增加,利润率提高→生产规模
扩大
④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国家提出振兴实体经济的任
务
A.④→②→①
B.②→①→③
C.④→②→③
D.③→②→①
2.2012-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 万亿元,年年均增长7.1%;全社会研发投人年均增长11%,规 模跃居世界第二位。不考虑其他因素,我国未来全社会研发 投入持续增长对经济发的影响传导正确的是( ) A.国家提高对企业的研发补贴→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变→ 社会收入差距消失 B.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创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居民 消费水平升级 C.各类科研经费得到保障→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经济 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