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十九世纪末列强争夺殖民地教材
十九世纪末列强争夺殖民地教材
中亚国家的历史演变
中亚最早的居民为印欧的祖先雅利安人,11世纪后突厥化了。 14世纪后期,察合台汗国分裂,汗国东部的帖木儿部落崛起。15世 纪,帖木儿帝国解体。中亚地区产生了由乌兹别克人建立的西瓦汗 国和布哈拉汗国。1420年,金帐汗国完全解体。在东部地区,产生 了哈萨克部落联盟,鞑靼人建立了西伯利亚汗国。直到近代,乌兹 别克、哈萨克仍然是中亚的两个主要民族。18世纪,浩罕汗国从布 哈拉汗国中独立出来。主要居民是塔吉克人和吉尔吉斯人。在阿富 汗地区形成了一个杜兰尼帝国(1747-1793),该国是近代阿富汗 领土的基础。
英国占领埃及
1883年7月,英国炮轰亚历山大港,然后占 领了苏伊士运河以及整个埃及。埃及名义上仍是 土耳其的一部分,实际上是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独占埃及导致法国的不满。法国的海军 明显弱于英国,加上与德国的矛盾,不敢冒险出 兵,只好吞下这颗苦果。
法、意争夺突尼斯
突尼斯濒临地中海,是直布罗陀海峡通往苏 伊士运河的必经之路,是英、法、意争夺的焦点。
法国占领突尼斯
1881年,在英、德的支持下,法国借口突尼斯边境 部落侵入阿尔及利亚,派兵入侵突尼斯,迫使突尼斯签 订《巴尔杜条约》条约。规定:突尼斯由法国占领,并 管理其外交、军事及财政。
法国事实上使突尼斯成为法的殖民地。意大利一直 将突尼斯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对法国的占领非常不满。 导致意大利于1882年与德奥结成同盟。
英俄在阿富汗的争夺
1865-1873年,俄国先后征服了布哈拉、基发和浩 罕三个中亚汗国,将其边界推进到了阿富汗的北部,阿 富汗成为俄国南进的目标。
《亚的斯亚贝Leabharlann 条约》1894年7月,意大利入 侵埃塞俄比亚。但遭到了 埃塞俄比亚的顽强抵抗, 意大利被迫放弃对埃的殖 民企图。1896年,双方签订 《亚的斯亚贝巴条约》。 意承认阿比西尼亚的主权, 并赔款1000万里拉。
“法绍达危机”
1896年,英国为实现从开罗到开普敦的“两C计 划”,出兵入侵苏丹。法国为实现从佛得角到索马里的 “V-S计划”,法国马尔尚上尉率100多人远征军从非洲 西部向尼罗河上游进军,1898年占领了尼罗河上游的法 绍达村 (苏丹境内)。随后,英国舰队到达法绍达地 区,要求法军退出。英法两军出现了相互对峙的局面, 引发了“法绍达危机”。
1878年柏林会议期间,英、德、法私下达成 协议,同意法国占领突尼斯。德国为使法国的注 意力转移;英国则以法国承认英国占领塞浦路斯 为条件。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北非领土
1518年,希腊血统的奥斯曼海盗赫伊尔丁进攻阿尔及利亚,打 败了西班牙人夺取该地。他把此地献给土耳其苏丹。作为回报,他 奉命组建土耳其舰队。1534年,土耳其舰队占领了突尼西亚;1551 年,占领的黎波里。北非三国均变成了土耳其半自治的属国,长期 由当地土著管理,承认土耳其的宗主权。三国以海盗为生。1830年, 法军以报复海盗为名,在阿尔及利亚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法国领土 的自然延长。1881年,占领突尼西亚。1912年,意土战争后,意大 利占领了的黎波里。
国际关系的总特征是欧洲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 问题:南北关系的形成与新兴大国的崛起。
现代帝国主义思想
1、经济帝国主义 2、战略帝国主义 3、种族帝国主义 4、宗教帝国主义 5、民族归并帝国主义 6、非领土性帝国主义
一、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1、英法争夺埃及 2、法意争夺突尼斯 3、刚果河流域的争夺 4、英法意在东非角逐
《柏林会议议定书》
为了解决列强在刚果河流域的矛盾,于1884-1885年 在柏林召开了国际会议。
最后签订了《总议定书》。各国承认“刚果自由邦” 为利奥波德二世的私人领地,包括刚果河出海口;规定 刚果河流域实行自由贸易和通航;规定对非洲的新领地 实行“有效占领”原则。
会议在使列强在刚果的争夺实现了妥协。“有效占 领”原则揭开了列强侵略非洲的序幕。
英、法、意在东非的角逐
自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红海沿岸地区的战略 地位突出,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和苏丹成为列强 争夺目标。
意大利在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后,转向东非。 1885年意大利占领了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并企图以此 为据点向埃塞俄比亚内地入侵。为与法争夺苏丹,英支 持意的行动;而法则支持阿比西尼亚反对意大利。
英法争夺埃及
1869年11月,苏伊士运河被法国开通,使埃及 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1875年,英国抢先法国购买 了苏伊士运河将近半数的股票。英国排挤法国的 企图引起法国不满。最后英法达成共同监管埃及 财政的妥协。埃及的经济命脉就被英法所掌握。 1878年英法迫使埃及接受了由欧洲人参加的“欧洲 人内阁”,开始了对埃及的横征暴敛。英法的做 法激起了埃及人民的 起义。
英法中非协定
由于法国的军力远逊于英国,1898年,法下 令法军撤出。1899年3月,英法签订瓜分中非协 定。法国承认英国的势力范围包括苏丹和北尼罗 河流域;英国承认法国占有苏丹以西的赤道非洲。 法国势力被彻底排除在尼罗河流域之外;英国完 全占有了整个尼罗河流域。
二、列强角逐中东和中亚
1、英俄在阿富汗的争夺 2、英俄在波斯的争夺 3、巴格达铁路问题
第十章 欧洲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
重要问题: 1、英法争夺埃及 2、刚果河流域的争夺 3、巴格达铁路问题 4、英俄在阿富汗的争夺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国际政治影响
1870年左右,工业革命使国际体系的基本环境发生巨变。 1、列强国力对比发生巨大变化。 2、欧洲与非欧社会间经济技术、军事实力的差距。 3、激发新一轮海外扩张浪潮。 4、对非欧的征服激发出现代思想意识和现代社会力量。
列强在刚果河流域的争夺
1874-1877年,美籍英国人斯坦利走完了刚果河流域 的全程。1878年,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与其签订资助 合同。之后,他用欺诈手段与当地酋长签订多个“保护条 约”,使利奥波德二世占领了刚果河流域的大片土地。
同时,法国也派出了海军军官布拉柴前往刚果河流域 探险。并抢先控制了刚果河流域北部的出海口。葡萄牙因 为占据着安哥拉,宣称对出海口两岸拥有所有权,并获得 了英国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