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建设思考贾育林(中央纪委机关党委副书记、法学博士) 廉政文化是近年来我国反腐倡廉实践运用比较频繁的一个概念。
许多地方以文学、艺术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通过报刊、网络、影视等各种传媒,宣传、倡导廉政,推行廉洁政治生活方式,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廉洁从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更为可喜的是,随着廉政文化建设的推进,一些实践经验和体会已经得到提炼升华,形成并推出了一批理论成果。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遵循廉政文化建设的规律,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要切实重视并加强对其质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一、对文化现象本质的认识廉政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研究思考廉政文化,首先要对文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探讨才会有基础。
对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国内外学者往往从自身的研究需要出发作出不同的定义,使得文化呈现为一个多义性的概念。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对各家各派的文化定义作了综述性的介绍,据统计,仅有影响的就有近200多种。
20世纪60年代以后,文化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产生了一些新的定义。
现在,世界上对文化定义远远超过300种以上。
就文化的实质含义来讲,它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它是一种精神价值。
比如,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的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成为一件工艺品,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从而进入“文化”范畴。
人在打磨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结成的相互关系、最后完成的工艺品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都是文化现象。
文化具有这样一些特征:一、文化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或创造出来的,自然存在物不是文化。
二、文化不是先天的遗传本能,而是后天习得的经验和知识。
三、文化是有载体的,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包括物态的、制度和精神层面的。
四、文化是共有的,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性产物,并必须为一个社会或群体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守,纯属个人私有的东西不是文化。
五、文化是一个历史现象,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
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它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创造积累过程。
六、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
如果我们对文化现象,特别是对各种文化形态进行深入探究,不难发现文化现象的最深层次还有一个核心的、共同的东西,这就是价值观。
所以,文化的本质是价值观的反映。
比如服饰文化,它反映了织物、样式、色彩、图案、佩饰等服饰制作技艺,代表了不同时代的习俗风尚、道德礼仪、审美情趣,但其核心作用还是护体、御寒、美化形体。
又如饮食文化,从食品资源的开发到加工保存,从烹饪技艺的精湛到食具的讲究,形式和内容可谓丰富多样、博大精深,但在吃的背后核心的是“吃”出滋味、“吃”出健康。
再如茶文化,茶作为我国民间最通行的饮品,自古就被民众所喜欢,而文人士大夫对饮茶尤为青睐,茶文化对其修身、怡神、为文、会友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品茶的核心作用是养生。
还有建筑文化,在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构建了风采独具的华夏建筑,从宫室殿阁、馆榭楼台,到民居和园林,其千姿百态的造型、玄妙精巧的营构,无不体现出富有东方情调的民族风格,但各种建筑的基本功能作用是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所需。
所以,任何文化现象背后都隐含着一种核心的价值观。
价值观属于世界观和意识形态范畴,“价值”即作用、意义,“观”是人们对事物的观点、看法和态度。
价值观就是人们关于某种事物对人的作用、意义的观点、看法和态度。
价值观解决的是“为什么做”的问题,是人的活动的取向和目的问题,正是价值观的不同,“为什么做”的问题最终决定了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
文化的作用最根本的是价值观的作用。
二、对廉政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政的知识、理念、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国家机关、国家公务人员廉洁从政行为在观念和文化上的反映,是反腐倡廉建设和文化建设相融合的产物。
廉政文化是反腐倡廉建设的组成部分,是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的信仰支撑、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反过来又能不断地充实和丰富廉政文化的内容,创新廉政文化的载体。
廉政文化的内涵大致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廉洁的社会文化,要求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用健康向上的廉政思想观念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优秀的传统廉政文化和道德风尚在全社会发扬光大。
二是廉洁的政治文化,要求掌握公共权力的领导和公务人员廉洁自律,淡泊名利,恪守宗旨,执政为民。
三是廉洁的经济文化,要求政府部门、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恪守有关法律和市场运行规则,讲究诚信,反对商业贿赂和商业欺诈,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
四是廉洁的职业文化,要求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克己奉公,遵纪守法。
五是廉洁的组织文化,要求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国有企业等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公正透明,诚实守信,廉洁高效。
廉政文化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广泛性、多样性、实践性、动态性等特征。
时代性是指廉政文化要反映不同时期国家政治和政权建设对廉政的不同要求。
针对性是指廉政文化必须把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作为重点和关键。
广泛性是指廉政文化不同于组织内部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和人群。
多样性是指廉政文化的形式多样、手段灵活。
实践性是指廉政文化贵在实践,重在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文化价值。
动态性是指廉政文化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更新和充实内容,丰富活动载体,创新形式和方法,使廉政文化建设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廉政文化有两方面的社会功能。
一是对干部的道德教化功能。
道德性是廉政文化最重要的特征,“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
廉政文化着力点是提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的从政道德素质,促进领导干部、公务人员廉洁自律。
对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来讲,崇高的道德信念给人以鼓舞,纯洁的道德情操给人以理智,正确的道德规范给人以准绳,高尚的道德素质能更好地约束自己做到谨慎用权,守住防线,修正自我,廉洁从政。
对全社会来讲,领导干部、公务人员的从政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官”气正则民风清,而为官和做人两者是息息相关的,德是人格力量的具体体现,人格支撑官德,人品提升官品。
只有发挥廉政文化潜在的熏陶、引导、渗透、影响力量,去感化、优化领导干部、公务人员思想境界和从政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树立“不愿腐败”的思想观念,最大限度地防止腐败的发生。
二是对群众的引导功能。
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腐败问题的产生也与社会风气、群众的道德价值观密切相关。
民风、社会风气与党风、政风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党风、政风是关键,民风、社会风气是基础,端正了党风、政风,可以直接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而端正了民风和社会风气,就能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社会根基,起到釜底抽薪的功效。
廉政文化建设在面向领导干部、公务人员的同时,也必须面向全党全社会,这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一条规律性要求。
面向全社会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可以起到弘扬主旋律,鼓舞和激励人心的作用;可以陶冶人们的灵魂,对其思想认识、道德情操起到潜移默化、感染熏陶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宣传正确的价值观,从道德、思想和制度上约束和控制人们的行为,指导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促进廉洁自律。
三、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廉政文化建设既要有量的积累,又要有质的飞跃。
这两个方面都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以下几个方面是十分重要的:一是要加强对我国传统廉政文化的整理和研究。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其中蕴含着大量优秀的廉政文化遗产,包括廉政思想、制度规范、家训族规、惩贪机制、文学作品、戏剧艺术等,还有历朝历代的廉吏明臣。
整理和研究传统廉政文化遗产,既可以借鉴历史经验,也能不断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活跃廉政文化的载体。
二是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
廉政文化的核心价值,决定着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方向、内容、实现形式和效果,如果缺乏对廉政文化核心价值的研究,廉政文化建设就会陷入盲目或一般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确保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不变质。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精神价值,为民、务实、清廉就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
以此为主轴,应该构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核心价值的体系,把廉政文化的核心价值具体化,使其看得见、摸得着,便于操作、便于实施,在实践中真正发挥其功能作用。
比如,这个价值体系至少应包含这样一些思想要素或精神要素:财富均衡、中正和谐、与民休息、勤俭朴素、修养官德、依法治腐、选贤任能、制约公权、以义制利等。
廉政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建立起来了,廉政文化建设就会有的放矢,就会有抓手,就会找到实现其功能的合适途径。
三是重视对廉政文化功能作用的研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和现代传媒的大力发展,人们通过影视、传媒、文学艺术作品,汲取廉政文化营养的方式多、速度快、频率高,廉政文化的传播不乏载体。
问题的关健是如何通过这些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廉政文化的功能作用。
现在有的地方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大有重形式轻功能的倾向,廉政文化建设如果仅仅热衷于形式的轰轰烈烈,不单其功能作用会大打折扣,还会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应当在实现形式与功能作用的有机统一上多下功夫、多做文章,这样才能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比如对勤俭朴素的宣传教育,仅从优良传统的范畴进行教育是不够的,如果把它做为一种有利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倡导,则会打动人心。
一种精神价值要取得普遍认同,必须让受众感觉确实对自己有益,对社会有益,这样,认同及践行才会由被动变为自觉。
所以,廉政文化的传播从内容和形式都要深化,要进行深层次探讨,向精细化发展,只有合情顺理,才能入脑入心,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四是借鉴国外廉政文化要有正确的态度。
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学习借鉴外国的有益经验,但绝不能简单照搬。
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下,不同的文化会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旅游等交流相互传播与渗透,从而产生相互影响,这是文化的共享性。
我们应该向别的国家和民族学习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才能使我们自己的文化获得更快的发展。
但在学习时一定要持正确的态度,要以我为主,在本土化的基础上融合优秀的外来文化成果,不能简单照搬。
因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赖以产生、发展的土壤,都是由自己的国情或民族特点历史传统所决定的。
丢掉本土、简单照搬是错误的,。
应当采取“中体西用”的态度。
廉政文化在与国际接轨、学习别国做法的时候,一定要立足本土,合理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