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教学当中的两个方法
作者:刘农泉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10期
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成为人们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但是现在的中职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却呈现一时头热的特点,兴趣维持不久,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显得动力不足,由此需要研究探索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去帮助中职学生更好更容易的掌握计算机技能。
关键词教学方法兴趣与时俱进分组协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备课首先要备学生,这是很多教师所赞同的观点。
当今中职学生刚开始学计算机,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对学习计算机有着很高的兴致,每次都巴不得等到上计算机课。
基础差的同学想好好学一番,基础好的同学想好好表现一番。
但是随着后面知识点的越来越复杂,内容越来越多,学生们开始出现了懈怠的情绪。
而且由于中职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自制能力差的原因,他们上课变得懒散起来,跟不上教师的思维和进度,于是课堂上要么睡觉玩手机,要么搞其它小动作,甚者扰乱课堂秩序。
传统死板的老师在讲台讲授,学生在下面听做的教学方法变得对他们不起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调动中职学生持久的学习计算机知识积极性,让他们有兴趣参与到教师的课堂上来?
笔者就在此浅谈下在计算机教学当中的一些经验。
1语言、练习与时俱进法
教学最主要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语言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从而“传道授业解惑”。
教学语言是专业语言和个性语言的有机结合,教师结合自己所教课程,运用恰当、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的语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当今世界互联网的全面普及,让学生们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单单用传统上的语言教学,会显得“力不从心”。
通过和学生们的接触,了解到学生们的讲话方式和习惯后,笔者结合课程实际,在语言上与时俱进,更贴切学生,使得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兴趣也大大的提升了。
比如,在教学生怎么正确运用指法打字的时候,就想到,现在的学生很喜欢看武打片,对武术方面比较感兴趣,而其中的武术招式“一阳指”、“二指禅”、“六脉神剑”等更是深入人心,结合现阶段学生打字普遍存在指法不正确,有用一个手指的,也有两个手指打字的等等的情况,笔者运用了这个比喻,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学生们在感受到有意思之外,更深刻地体会到十指打字的重要性。
同样,学生们练习的习题,也要与时俱进,不要一昧地练习单纯的文字,可以采用当今社会发生的新闻或者一些趣味性广为人知的语言或其它例子。
让他们通过操作习题,既有兴趣学习计算机知识,又能学习到其它知识。
如在学习word格式设置的时候,笔者采用的是练习题是《俞敏洪先生在北京大学2008年
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学生们在操作的过程的当中,深深被俞敏洪先生幽默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吸引住了,也很快地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很好地借用了他人的东西教育了学生。
而在学习excel筛选的时候,笔者则采用了破案中要筛选犯罪嫌疑人的例子,大大“挑战”了学生们的“破案”能力。
2分组协作法
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时候,传统的教法是布置一个任务给每个学生,各自独立完成,再上交给教师批改。
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当中发现,这样效果并不好。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尝试用了分组协作法,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方法是这样的:先把一个班分成几个组,如六人一组,组成不同的团队,一个团队完成的好,那么这个团队的组员分数就高,一个组的组员都坐在邻近的位置,每次换一个人做组长。
然后给每个小组布置相同任务,看哪个小组完成的较快较好。
而且,由每组推选一名学生作为评委对每个组打分,最后取平均分。
如在学习制作ppt作品的时候,笔者结合当时我校准备开家长会的实际,让学生们分组完成一个给全部家长看的ppt,要展示学生们在校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要学生们自行查找资料,要用我所要求的知识点自行完成。
一想到这个是要展示给自己家长看的,学生都很兴奋激动,分组之后,他们就商量确定了分工,开始操作。
笔者所教的四个班没有一个学生偷懒、计较过,全部人都很投入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完成了任务,而且通过这次分组协作,学生们尝试过各种方法之后,很好地掌握了ppt知识要点,有的组觉得完成得不够好,利用下课时间晚修时间继续修改。
教无定法,“无论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在教学当中,需要教师大胆尝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扮演好总导演的角色,大力改革课程和教法,发挥、挖掘学生们的潜力,鼓励学生消除恐惧,积极学习,揭去计算机的神秘面纱,让学生们能带着幸福感和满足感上完每一节课。
参考文献
[1] 李湘君.计算机应用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北山.教学艺术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3] 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