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毕业论文-由五粮液会计造假案浅谈会计诚信问题

会计毕业论文-由五粮液会计造假案浅谈会计诚信问题

南京审计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题目:由五粮液会计造假案浅谈会计诚信问题学生:X X班级:12级会计本科学号:XXX专业:会计学指导老师:X XXXXX年X月XX日由五粮液会计造假案浅谈会计诚信问题目录一、会计诚信的概述 (1)(一)诚信的概念 (1)(二)会计诚信的概念 (1)二、五粮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造假案简介 (1)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3)(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会计信息不对称 (3)(二)经营者利益驱动 (3)(三)监管不力 (3)(四)中介机构的不规范行为 (4)四、重塑会计行业诚信 (4)(一)完善证券市场法制建设 (4)(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5)(三)加强对市场中介机构的约束力度 (5)(四)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5)(五)减小造假的收益,加大造假的成本 (6)(六)制定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相关配套措施 (6)五、结束语 (8)由五粮液会计造假案浅谈会计诚信问题某某[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人们对财务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强,这也就导致会计信用问题越发显露出来,同时也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文以五粮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针对当前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分析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外在因素,重点从会计行业的角度出发,提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会计行业的公信力、培育会计诚信、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会计诚信;会计诚信缺失;会计诚信的意义一、会计诚信的概述(一)诚信的概念什么是诚信?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即待人处事要真诚、讲信誉,言出必行。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可见,诚信是职业活动和职业道德的精髓。

(二)会计诚信的概念什么是会计诚信?简单地讲,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及其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二、五粮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造假案简介早在2009年3月,五粮液就被披露在某证券公司违规委托理财,但遭五粮液否认。

一个月后,有四位投资者起诉五粮液的年报审计报告不实,但法院以起诉人的起诉不符合法律规定为由而一直未予受理。

2009年9月9日中午,五粮液突然发布公告称,其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受到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对五粮液虚假陈述案的初步调查结论,认为五粮液涉嫌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其一、未按照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较大投资损失(总计约7000多万元)。

据介绍,2001年4月10日,五粮液控股子公司四川省宜宾五粮液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委托四川省五粮液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向关联方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借款8000万元,与销售代理合作以民营企业成都智溢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的名义先后在成都证券抚琴路营业厅和亚洲证券南一环营业厅开立账户进行证券投资,并由五粮液投资负责具体操作。

2005年4月29日,亚洲证券因风险爆发被行政清理;2007年5月31日,上海二中院裁定宣告亚洲证券破产,现仍处于破产清算阶段。

因亚洲证券被清理和破产,五粮液投资控股的账户中形成5500万元的损失。

此前,五粮液投资还于2000年12月21日以关联方宜宾伏特加制酒有限责任公司名义投入2000万元进行证券投资,后形成520余万元的投资损失。

为隐瞒亏损事实,五粮液投资将此投资事项虚构成与四川天富投资公司的借款,并于2002年12月25日从上述合作投资款项中划回2000万元用于冲账。

五粮液未披露其子公司的上述资金借贷及重大证券投资行为,也未纳入财务报表进行核算;在证券投资资金因证券公司清理和破产被限制、扣划后,未调整利润,导致财务报表存在虚假记载。

其二,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

五粮液曾经以1.3亿元投资证券,后来证券公司破产,仅获得破产清算后的资金458万元。

2006、2007、2008年的月报、年报均涉嫌虚增利润。

据介绍,2000年7月20日,五粮液投入13000万在中科证券宜宾营业部开立账户用于证券投资,至2005年年底资金余额8761.79万元。

2006年2月24日,中科证券因风险爆发被行政清理。

2007年9月7日,北京二中院裁定宣告中科证券破产,五粮液投资随后申报债权;2008年8月1日,中科证券清算组将第一次破产财产分配资金458.81万元划给五粮液投资。

五粮液在2006年、2007年、2008年的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中均将上述资金作为正常的货币资金予以反映,并未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涉嫌虚增利润。

其三,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错。

2007年,五粮液子公司五粮液供销有限公司销售收入72.5亿元,但五粮液2007年年报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却为82.5亿元,二者相差了10个亿,五粮液对此重大的差错也没有及时更正公告。

2011年5月28日,五粮液公司刊登公告,承认虚假陈述事实。

公告指出,2009年3月17日,五粮液刊登的关于在亚洲证券的证券投资款的《澄清公告》中存在重大遗漏;五粮液在中科证券的证券投资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五粮液2007年年报存在录入差错未及时更正;五粮液公司未及时披露董事王子安被司法羁押事项,至此五粮液公司实施虚假陈述的事实得以确认。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是会计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而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会计信息不对称及违规成本低廉等原因,以及近几年来中外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情况屡屡发生,使会计行业面临“诚信危机”的挑战。

因此针对当前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分析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及外在原因,重点从会计行业的角度出发,提出减少会计诚信缺失的基本对策。

本文以五粮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心,结合现代部分企业相关会计信息造假案例,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会计信息不对称公司股东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股东不可能全部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企业中就可能会存在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等一系列的问题。

公司股东对经营者失控是公司制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五粮液也不例外。

由于五粮液是上市公司,广大的中小股东不可能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这就为控股股东和经营者滥用权力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提供了可能。

五粮液控股股东和经营者正是利用所有者对经营者的失控散布虚假信息,虚增利润,达到为其牟利的目的。

(二)经营者利益驱动一般而言,经营者个人利益往往与公司经营的好坏是相互关联的。

企业经营管理得越好,经营者的个人身价就会越高。

但有时候,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在公司经营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发布虚假信息,欺骗广大中小投资者。

如五粮液的经营者为了提高五粮液在市场上的形象,抬高股价,从中获利,从而虚构巨额利润,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监管不力1.政府监督由于面广、任务重、人员紧缺,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对于五粮液的造假工程,特别是市场上出现了怀疑五粮液高额利润真实性的言论时,法院没有受理有关案件,也没有进行调查取证,使得五粮液在宽松的环境下肆意虚构利润,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2.社会监督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社会监督机构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和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也使有些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会计信息也出现失真。

3.单位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虚设。

这一切一切都为会计造假提供了温床,没有监督的权力是可怕的,没有监督的行为也是很可怕的,监督不力的监督只能是花架子和形同虚设。

(四)中介机构的不规范行为对五粮液财务年报严重不实,负责审计其会计报表的四川华信会计师事务所却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而且,华信“早有前科”。

在2002年2月26日证监会网站稽查二局工作动态披露,华信未发现川电公司下属非独立销售公司的销售费用,造成公司虚增利润,却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该所和注册会计师陈更生、杨仕珍均被警告。

记者查阅年报可知,五粮液2006年、2007年、2008年的首席签字注册会计师也是陈更生。

1.按照《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聘请、解雇会计师事务所需征得股东大会的同意,而事实上,经营者掌握了这项大权,不可避免地会为了自身利益,逼迫注册会计师与其同流合污。

2.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招揽客户,会迎合客户作出一些违规行为。

四、重塑会计行业诚信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总的说来,对上市公司应追究其会计责任,对注册会计师应追究其审计责任,对证券监管机构应追究其监管责任。

具体来讲,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完善证券市场法制建设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法制还不健全,使得大量的造假者有可乘之机对目前我国的股市而言,完善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应加大对造假者和违规者的处罚力度,加大造假和违规的风险,平等和公正地对待所有股东。

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上大量存在控股股东和经营者做庄、造假、违规等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中小股东损失惨重。

由于我国现阶段主要对上市公司进行处罚,所以大量做庄者、造假者大多逍遥法外。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国可借鉴西方成熟市场的法律制裁和经济赔偿机制。

上市公司若造假报表,除追究其刑事责任外,投资者还可追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及会计师事务所的经济贵任。

同时,应通过立法,建立股东共同赔偿制度,使得广大中小股东在其利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受到保护。

这样,就加大了造假者的风险,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使得证券市场有序进行。

目前,证监会正积极制定《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其目的是保证上市公司的信息质量,使所有股东能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合理地安排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功能、结构以及股东权利等方面的内容。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除了要确立股东大会的中心地位外,还应完善董事会的功能结构,使董事会真正成为广大股东的代言人。

还应严格按照规定选取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突出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大力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并在法律高度上规范独立董事制度。

同时为了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在公司内部,还应做到决策与执行的分离,权利与责任的相互制约等等。

(三)加强对市场中介机构的约束力度由于中介机构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向社会公布的最后把关部门,加强对市场中介机构的约束力度,也是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途径之一。

当前,许多中介机构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不遵循行业规范,违规操作,对一些严重不实的会计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助长了会计信息不实的不良作风。

如四川华信会计师事务所,连续多年为造假的五粮液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致使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遭到侵害。

对这些违规违法的会计师事务所应从严处理。

如有人提议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将违规违法的会计师事务所清理出市场,对违规违法机构和人员除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还应加大对违法者个人的经济处罚力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