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心理暗示的力量。
2、使学生认识到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的区别以及产生的不同后果。
3、使学生学会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保持良好的心态,激发自身的潜能。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认识到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的区别以及产生的不同后果。
2、使学生学会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保持良好的心态,激发自身的潜能。
教学过程:一、暖身活动:气球与石头(播放班得瑞的轻音乐,学生聆听指导语)师:请同学调整坐姿,以自己觉得最放松的姿势坐在座位上。
闭上眼睛。
深呼吸。
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呼气。
(重复三次)想象自己置身于一片鸟语花香中,一束温暖的阳光暖暖地照在大地上,你觉得特别安逸舒服。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
想象一下呼吸的节奏,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呼气。
现在请你缓缓地伸出你的双手,平伸于前方。
继续深呼吸。
好,现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右手上。
想象自己的右手挂着一个氢气球,轻飘飘的,好像要一直往上飞。
你的右手却挂着一块很重的石头,很沉很沉,快提不起来了。
好,现在请大家继续保持现在的姿势,慢慢地睁开眼睛。
看看自己的双手是否仍然平衡。
师:我们互相观察下,为什么原本平衡的手会出现不平衡呢?(生回答感受,师生交流)师:这是由于我们受到刚才的言语暗示了。
事实上,我们都看到了,言语的暗示确实可以刺激大脑,改变人的行为。
也就是说,心里想象的事情真的就变成现实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活动课的主题:心想事成——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两个心理学的小故事。
二、主题引入:(一)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所小学进行实验。
从学校中挑选了几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然后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学生”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一年以后,罗森塔尔对那些学生进行复测,结果发现:凡是在名单中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他们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师:你觉得现实中真的有测验可以准确测出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前途吗?(如果生回答没有,继续追问:可名单中的学生的确都进步了,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师:其实名单中的“最有发展前途学生”名单是罗森塔尔随机挑选出来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生回答)师:看来这也是暗示的神奇作用。
罗森塔尔是著名心理学家,校长和老师都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因此对名单中的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优秀学生那样对待他们;名单中的学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觉得自己是优秀学生,也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提高了自信心。
这个故事后来衍生出了一个著名的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也就是说,当你赋予自己或他人积极期望时,这个人的行为往往就会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师:这个故事有给你带来哪些启发吗?(一)死囚的故事心理学家加德纳以一个死囚为样本,对他说:“我们执行死刑的方式是使你被放血而死,这是你死前对人内做的一点有益的事情。
”这位犯人表示愿意这样做。
实验在手术室里进行,犯人在一个小间里躺在床上,一只手伸到隔壁的一个大间。
他听到隔壁的护士与医生在忙碌着,准备给他放血。
护士问医生:“放血瓶准备五个够吗?”医生回答:“不够,这个人块头大,要准备七个。
”护士在他的手臂上用刀尖点了一下,算是开始放血,并在他手臂上方用一根细管子放热水,水顺着手臂一滴一滴地滴进瓶子里。
犯人只觉得自己的血在一滴一滴地流出。
滴了三瓶,他已经休克,滴了五瓶他就已经死亡,死亡的症状与因放血而死一样。
但实际上他一滴血也没有流。
师:为什么他会死呢?这是一种心理的作用,也是犯人自己给自己输入一个程序:血没了,我就死了,所以,当他认为血放完了,所以,就应该死了。
——消极暗示的负面作用。
小结:心理暗示的力量非常大。
积极的心理暗示让我们走向成功,而消极的心理暗示会把人推向不利的方向。
那么什么是自我暗示呢?自我暗示就是利用自己的心理语言来暗示自己的方法。
三、案例分析师:心理暗示不仅存在于心理学实验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无处不在。
现在来看一个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案例。
(生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四、情景讨论1、你很在意自己的学习成绩,每次考试前都很紧张,你会对自己说:2、期中考试结束了,成绩不太理想,父母也有点失望,你会对自己说:3、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给自己做心理暗示?你又是怎么做的呢?五、升华:60秒PK法方法:每天花60秒以演讲的形式简洁地描述自己的天赋和能力。
以及自己应达到的能力。
六、总结我们介绍了几种心理暗示的方法。
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将天天充满信心,时时心情愉快。
心理暗示最重要的规律叫做重复,我们让那些鼓励自己的表情、语言、动作反复出现,就会使乐观的态度、坚定的情绪成为自我的主宰。
最后,让我们一起满怀激情地朗读下面一段誓词:我微笑、乐观、自信、坚强;我轻松、积极、不卑、不亢;我健康、豁达、心胸宽广;我将百折不挠,去实现理想;我要不断超越,走向辉煌,走向辉煌!谈一谈团体心理辅导和主题班队会如何相互渗透:随着素质教育从一种思想观念变成具体的行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德育的辅助手段,已经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师生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当前我们最值得关注的内容。
我校是团体心理特色校,本着“以人为本”的主旨,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为载体,开发学生心理潜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开掘着心理教育的内涵,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目前虽然各学校都在开设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有的学校还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评价还需要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评价标准决不是用好、坏两个字来衡量的,如何评价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概念界定团体心理辅导是相对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而言的,是一种在团体情景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形式。
由团体辅导者根据成员问题的相似性或成员自发组成小组,通过共同商讨、活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在其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有效的多元化的活动,在充满理解和支持的团体氛围中,尝试各种选择性行为,探索自己,学习有效的社会技巧,培养信任感和归属感。
二、研究的内容团体心理辅导侧重于“知、情、意”,侧重从学生的行为表现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渗透心理辅导,达到预防的目的。
在辅导的同时注重学生在辅导活动中的表现,从而挖掘最真实的心理体验,因此,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践中,我认为从“五性”上评价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快乐的成长。
(一)辅导目标的实际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注重的不是知识的传授,它所关注的是参与者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情感、情绪的心理波动,针对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因此,辅导目标的确定是整个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核心。
(二)、辅导形式的多元性一堂有实效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的形式应该是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的。
因为年龄限制,小学学生的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因此决定了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应创设一种轻松聊天、积极探讨、快乐做游戏的氛围,在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发现问题、真实体验、积极交流、形成正确认知。
不同辅导目标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如:头脑风暴、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
在活动中,还可以融入音乐的元素达到辅助的效果。
如;我在设计五年级“合作”一课时候,就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活动,从夹气球的肢体接触,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小组合作夹豆子比赛,提出问题——组句子游戏,引发讨论——小丑木偶剧,形成体验——自我设计解决问题。
多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形成不同层次的感悟,达到辅导目的。
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活动方式,都是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辅导中来为目的。
因此,把多元化的活动作为辅导载体是帮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的有效途径。
(三)辅导过程的实效性(四)辅导方法的多样性(五)辅导结果的实用性。
根据所学专题内容,写一篇学后感想,题目自拟。
做生活的主人学习了《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专题,让我更加认识到心理暗示的力量不寻常。
在我的教学生涯,也经常运用这种方法,只不过我没有意识到罢了。
“优秀的孩子可以塑造出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我多以正面评价为主;对待差生,充分发掘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遇到困难时,自己对自己说“我没问题”。
通过这一系列的做法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我认识到,我这样做,其实都是在给学生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向案例中的老师学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多教学生掌握一些心理暗示的方法,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的生活充满阳光。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说:“无论什么见解、计划、目的,只要以强烈的信念和期待进行多次反复地思考,那它必然会置于潜意识中,成为积极行动的源泉。
”美国一位拳王每次回答记者的提问后,总忘不了说一句:“I’m best!”(我是最好的)“我是最好的”就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事实也许并非如此,但又有什么关系?反复运用经常暗示“你”就会接受这种观点,而永远充满自信!“事实”也会向你所想象的方向发展。
把握积极心理暗示,做你生命和生活的主人,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