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分析
感觉功能评定
采用ASIA的感觉指数评分来评定感觉功能,选 择C2-S5共28个节段的关键感觉点,分别检查 身体两侧各点的痛觉和轻触觉,分数越高表 示感觉越接近正常。
关键感觉点( key sensory areas)
C2 C3 C4 C5 C6 C7 C8 T1 T2 T3 T4
神经功能表现
1、脊髓震荡:不完全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数 分钟至数小时后恢复正常。
2、脊髓休克:损伤水平以下感觉完全消失, 肢体迟缓性瘫痪、尿潴留、大便失禁、生理 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这是损伤水平以 下脊髓失去高级中枢控制的结果,一般24小 时后开始恢复,如出现反射等,但完全过渡 休克期需2-4周。
中央性脊髓损伤综合征:这是最常见的不全 损伤,症状特点为:上肢与下肢的瘫痪程度 不一,上肢重下肢轻,或者单有上肢损伤。 在损伤节段平面以下,可有感觉过敏或感觉 减退;也可能人触觉障碍及深感觉障碍。有 的出现膀胱功能障碍。其恢复过程是:下肢 运动功能首先恢复,膀胱功能次之,最后为 上肢运动功能,而以手指功能恢复最慢。感 觉的恢复则没有一定顺序。
脊髓损伤通常部(T11-L2)是脊髓损伤中最常 受到影响的区域。
脊髓损伤病理生理
原发性脊髓损伤 1、脊髓震荡:最轻,伤后出现短暂的可恢复 的脊髓功能障碍,镜下可见中央灰质小出血 灶,神经细胞、轴索退变。 2、脊髓挫裂伤:表现为出血、渗出、水肿及 神经元变性。镜下见小血管破裂等。 3、脊髓受压迫伤:灰质出现空泡、空腔。
闭合性脊髓损伤病因是暴力间接或直接作用于脊柱 并引起骨折和(或)脱位,造成脊髓、马尾挤压、 损伤。约10%脊髓损伤无明显骨折或脱位的影像学 表现,多见于脊柱弹性较强的儿童和原有椎管狭窄 或骨质增生的老年人。间接暴力占绝大多数,暴力 作用于身体其他部位,再传导至脊柱,使之超过正 常限度屈曲、伸展、旋转、侧屈等,导致维持脊柱 稳定性的韧带的损伤、断裂、椎体骨折或脱位,关 节突骨折或脱位,附件骨折、椎间盘突出、黄韧带 皱折等,造成脊髓受压和损伤。
3、完全性损伤:休克期过后,脊髓损伤水平 呈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而损伤水平呈下 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而损伤水平以下为上 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 亢进,出现病理征,无自主运动,感觉完全 消失。
4、不完全性损伤:可在休克期过后,亦可在 伤后立即表现为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的 部分丧失,病理征可阳性。
腰骶膨大
终丝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脊神经 (31对) 前根 (运动) 后根 (感觉)
后正中沟 脊髓圆锥
第一骶神经
后根 前根
终丝 马尾
终丝
后正中沟
传入神经
后根 传出神经
脊神经
前根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 脊神经节
脊髓节段
脊髓全长分为31节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上颈髓 (C1~C4) 下颈髓和上胸髓(C5~T4) 中胸髓(T5~T8) 下胸髓 (T9~T12) 腰髓 骶髓和尾髓
C4 C5 C6 C7 C8 T1 L2 L3 L4 L5 S1
关键肌(key muscle)
膈肌 肘屈肌(肱二头肌、肱桡肌) 腕伸肌(桡侧腕伸肌长、短头) 肘伸肌(肱三头肌) 中指末节指屈肌(指深屈肌) 小指外展肌 髋屈肌(髂腰肌) 膝伸肌(股四头肌) 踝背屈肌(胫前肌) 拇长伸肌 踝跖屈肌(腓肠肌与比目鱼肌)
概述
脊 柱 的 结 构
脊髓的解剖
一、位置和外形
前正中裂
(一)位置:位于椎管内
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前外侧沟
下端(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
(二)外形: 两个膨大:颈膨大(C5-T2) 腰骶膨大 (L1-S2)
8条沟:前正中裂 1 后正中沟 1 前外侧沟 2 后外侧沟 2 后中间沟 2
后正中沟 颈膨大 后中间沟 后外侧沟
1.脊髓损伤水平的评定
神经平面是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最低的脊 髓节段。感觉平面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的脊 髓节段。运动平面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运动功能的最低的脊 髓节段。
脊髓损伤水平主要以运动损伤平面为依据,但T2-L1节段,运动 损伤平面难以确定,故主要以感觉损伤平面来确定。
脊髓半切综合征:也称Brown-Sequard综合征,损 伤水平以下,同侧肢体运动瘫痪和深感觉障碍,而 对侧痛觉和温度觉障碍,但触觉功能无影响。由于 一侧骶神经尚完整,故大小便功能仍正常。如第一 至第二胸脊髓节段受伤,同侧颜面、头颈部可有血 管运动失调征象和Horner综合征,即瞳孔缩小、睑 裂变窄和眼球内陷。此种单侧脊髓的横贯性损害综 合征好发于胸段,而腰段及骶段则很少见。
对应椎骨 = C1 ~ C4 -1 = C4 ~ T3 - 2 = T3 ~ T6 - 3 = T6 ~ T9 = T10 ~ T12 = L1
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
闭合性脊髓损伤 脊髓火器伤 脊髓刃器伤
闭合性脊髓损伤
指脊柱骨折或脱位造成脊髓或马尾神经受压、 水肿、出血、挫伤或断裂,不伴有与外界相 通的伤道。脊柱骨折中14%合并脊髓损伤, 绝大多数为单节段伤。
运动损伤平面和感觉损伤平面是通过检查关键性的 肌肉的徒手肌力和关键性的感觉点的痛觉(针刺)和 轻触觉来确定。 确定损伤平面时,该平面关键性的肌肉的肌力必须 ≥3级,该平面以上关键性的肌肉的肌力必须≥4级。 损伤平面的记录:由于身体两侧的损伤水平可能不 一致,评定时需同时检查身体两侧的运动损伤平面和 感觉损伤平面,并分别记录。
继发性脊髓损伤:1、血管改变;2、离子紊 乱;3、神经递质;4、花生四烯酸的释放、 自由基产生及脂质过氧化反应;5、内源性阿 片样物质;6、一氧化氮;7、水肿;8、炎性 反应;9、细胞能量代谢异常等。
局部微循环障碍带来的缺血改变和自由基引 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临床表现
伤后立即出现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 括约肌功能障碍,脊柱骨折的部位可有后突 畸形,伴有胸腹脏器损伤者,可有休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