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最新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 苦,寒,有毒。泻水逐饮,驱顽痰。
生姜
• 辛、微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 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 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产生抗炎作用。
洋金花
• 味辛,性温;有毒。平喘止咳,镇痛,解 痉。
• 含多种莨菪烷类生物碱,以东莨菪碱含量 较高,莨菪碱少量。可用于紧急治疗哮喘 持续期。
半夏
• 辛,温,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 痞散结。
适应病症
•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
•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延胡索
• 辛,苦,温。活血,利气,止痛。 • 主要成份是生物碱,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
甘遂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
理论基础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 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 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又称“三伏灸”、 “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 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 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 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 慢性、顽固性疾病。
• 镇咳作用,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
药物制备
•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 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 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 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 间适当调整。
•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 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 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 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
• 正常皮肤反应及其处理 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或出现小水疱, 极少数可以出现大水疱。患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 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 贴敷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 让其自然吸收。或者给予湿润烧伤膏外涂以减轻 不适感。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 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处 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 “伏” 标志着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伏的 确立是按照干支纪日来推算的。从夏至日 开始计算,第三个天干为“庚”的日子叫 “初伏”,过十天逢第四个庚日为“中 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 的叫三伏。
贴敷时间
• ①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 贴药时间为0.5-2小时。
• 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 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 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贴敷的最 佳时间为去药后局部潮红,有热痛感,几 天后脱一层薄屑或有细小水泡。
注意事项
• 1.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 2.贴敷药物部位出现水疱者注意局部防止感染。 • 3.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脱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 4.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只可用清水洗涤,不宜用汽
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 5.配制好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药物宜密闭、低温保存。 • 6.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 7.久病、体弱、消瘦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
疗效
贴敷方法
• 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 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 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 (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贴敷时机
•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 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 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 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
•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 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
• 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 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 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 里等。
皮肤反应
• 虽然贴敷疗法最早也叫发泡疗法,因为当 时认为皮肤起泡后治疗效果更好,但通过 多年的临床研究,现在则以不起泡而达到 治疗效果为目的。而且穴位贴敷部位水泡 的出现与否,主要与患者的体质差异及贴 敷治疗的时间长短有关,不可盲目追求起 泡。
过久,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咳黄浓痰、咯血患者; 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慎用人群
1.孕妇; 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 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 恶性肿瘤的患者; 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 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
• 异常皮肤反应及处理 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红肿、大水疱、 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 应到专业医院寻求治疗。
三伏贴致过敏病例
刘×,女,31岁,患哮喘病8年,每年冬春易发,发作时咳 声重浊,痰多色白,多方治疗无明显效果,时轻时重。给 予连续2年三伏贴后病情得到控制。但第3年进行敷贴时, 第1、2次敷贴后,仅局部红赤、起泡、微痒、灼痛,无全 身症状,约4 d~6 d水泡吸收,局部症状消失。第3次敷 贴后,局部红赤,起大泡,有3 cm×4 cm水泡2个,7 cm×4 cm水泡2个,2 cm×4 cm水泡2个,还有散在小水 泡,水泡晶莹饱满,局部奇痒。继之全身出现紫红色斑疹, 或如风疹块,脚心、手心亦可以见到红斑,瘙痒难忍,肌 肤灼热,时有闷热感,伴心悸、气短。因患者已经敷贴2 个疗程,未见过敏反应,以为患者为其他原因所致过敏, 经抗过敏治疗近1周后恢复正常。第4年三伏天再次敷贴时, 头伏敷贴3 h即发生过敏反应,且过敏症状加重,局部瘙 痒难忍、灼痛,全身不适起风疹块,伴心慌气短,如前处 理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