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管理(完整版)

城市规划管理(完整版)

3、人文主义思潮---后工业时代反思的产 物。保护传统,关注人文。“步行街”
二、城市规划的作用
一、规划的概念
规划是为实现一定目 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 骤并不断付诸实践的 过程。
“规划作为一项普遍活动是指编制一个有条理的 行动顺序,使预先目标得以实现”。
“规划是将人类知识合理地运用至达到决策的过 程中,这些决策将作为人类行动的基础”。
城市规划管理
关闭手机
心态归零
遵守时间
课堂要求
积极参与
不要大声喧哗
注意环境卫生
课间要求
保持礼仪
课后要求
注意安全
第一节 城市规划概述
一、城市规划的由来
(一)古代城市规划理论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建筑师X提出,把城市分为圣地、公共活动 中心和住宅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功能分区思想之一。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礼、考工记》,其中 有关营国制度就是西周王国国都的城市规划设计。营----建造 国----城

• 所谓卫星城市,是引用了宇宙间卫星和行星的关系,借以 表明子城与母城相互依存的关系。一般说,卫星城市是指 大城市管辖区范围内与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在生产、生 活等方面,既有一定联系,又按规划建成自成体系的工业 企业、住宅区和成套的生活服务设施,具有相对独立和一 定规模的城市。
• 1942年,芬兰建筑师沙里宁在《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 未来》中,提出城市“有机疏散理论。” 他认为将工业区疏散到郊区,将行政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 保留在市区,可以减少市民上下班时间,避免 交通拥挤。
能主义理念的兴起。1910年,法国建筑师托利、
嘎纳尔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第一次系统地进行城
市功能分区、他把工业区、港口、铁路、居住区
严格区分开来。
1922年,瑞士籍法国人著名建筑师柯布西埃
在《明日的城市》中,提出建造摩天大楼和发展
高层建筑的理论。
1922年,英国伦敦规划委员会总顾问昂温, 提出了建设城市新城(卫星城)理论。
4、“邻里单位”理论 1929年,美国规划师佩里提出“邻里单
位”理论。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 泰勒提出“中心地”理论,率先论证了城 市体系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上世纪30年盛 行美国。
理念主张: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 道为邻里单位人口和用地标准。
5、“中心地”理论
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提出, “中心地”指在一个城市体系中,大、中、 小城市都有各自的经济中心作用,每个城 市的规划既要看到本市的经济中心作用, 又要看到与其他城市的分工协作关系。
规划的特征
1、规划最基本的特征是未来导向性 既是对未来行动结果的预期; 也是对这些行动本身的预先安排。
2、规划目标 目标是规划评价的最基本准则与依据
3、未来不确定性 未来研究是规划研究的基础
(一)城市规划
1、内涵 ------根据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 展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 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从实践上看,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经历了从里坊制到街巷制的转 变。里坊制-东周形成,延用至唐朝。居民区分若干里坊,建筑高墙, 内呈井字形道路系统,不得破墙开店。北宋开始出现坊墙被破,街坊 直接面对街道,开设店铺。城市布局朝着开放式发展。
(二)近代城市规划理论
1、“带形城市”理论
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SY马塔提出,认为城 市要沿着交通线路发展城市化地区。
6、《雅典宪章》的思想 20世纪30年代的《雅典宪章》,是世界城市规划理论
演进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提出有计划、有序的发展城市 的原则。
(1)提出城市的四项基本活动: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 (2)居住区的建设要考虑诸多要素。 (3)衡量城市规划成功的价值标准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
足。
(4)注重城市的长、宽、高三维空间。 (5)必须使城市规划成为法律,避免城市发展无序混乱。
大城市的聚集能力,产生经济活动的“极化”效应,导致城市进一步扩张。
2、《X比X》的思想----1977年国际建筑协会在秘鲁首都利 马通过的文件。
文件继承和发扬《雅典宪章》的思想,对时代问题提 出解决思路。(城市规划中的政府职能、城市的环境保护 与文物历史遗产的保存)对当代的城市规划具有很强上午 指导意义。
工业区
生活区
2、“田园城市”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的初,英国记者霍华 德在吸取文艺复兴时期“理想城市”理念 的积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城市和乡 村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规划理念。
1911年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城市规 划与建设全面参照此理论。
乡村
城市
3、“卫星城市”理论和 “有机疏散”理论

20世纪初的城市规划理论,突出地表现为功
3、《北京宪章》的思想----1999年国际建筑协会20届大会。 核心主张:“从传统建筑学走向广义建筑学”---即 “整体的协调美和秩序的真谛”。
(四)城市规划发展的展望
1、理想主义思潮---倡导城市与乡村结合的思想。
趋势聚焦“以巨大的尺度(高度)、现
代的工程技术、多层次的空间结构、现代风格的艺术形式 为主要特征。
(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 “二战”以后,出现了许多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方 法:强调城市规划必须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提出城市空间结构必须适应城市社会经济结构; 注重科学技术的作用,运用控制论、系统论和信 息论进行城市规划,使之更加具有科学性,预测 性和操作性。
1、“增长极核”理论—1955年法国经济学家帕鲁提出。
2、特点 ------政策性和战略性 ------预见性和科学性 ------综合性和系统性 ------区域性与特色性 ------动态性和阶段性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职能
现代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管理职能, 是以城市建设环境为对象、以土地利用为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 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 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种科 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 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与经济 的需要”。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
• 土地利用 • 确定发展目标 • 空间布局 • 建设部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