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汉语水平考试(HSK)调查与分析叶婷婷*(马来西亚)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摘要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以下简称HSK)是专门测量母语为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目前HSK在马来西亚已经举办了16次。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HSK在马来西亚的渊源与概况,然后分析了HSK考生人数、类别和报考目的;并进一步调查了非华裔大学生对HSK的态度,最后对HSK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马来西亚推广的问题上总结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马来西亚汉语推广 HSKSurvey and Analysis of Malaysian Chinese Proficiency Test (HSK)Ye Ting-ting(Malaysia)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1Abstract:Hanyu Shuiping Kaoshi (汉语水平测试 Chinese 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 ) (abbreviated as HSK) is a state-level standardized test, which devoted to evaluating non-native speakers’ Mandarin Chinese level. HSK has already been held in Malaysia for 16 years. This paper firs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ituation and origin of Hanyu Shuiping Kaoshi (HSK) in Malaysia, and then analyzes the registration number, categories and purpose of candidates of HSK. The writer of this paper further investigated Malay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HSK and finally summarizes several ideas on promoting HSK in Malaysia.Key word:Malaysia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Hanyu Shuiping Kaoshi一、HSK在马来西亚的渊源与概况HSK在马来西亚的考点是由马来西亚董教总①承办的。
马来西亚董教总是马来西亚华文学校和华文教育的领导机构。
1994年,董教总组团前往新加坡访问该国HSK承办单位——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向该会HSK负责人卢绍昌教授了解承办HSK的途径、历程及经验,并开始着手进行筹备工作。
1994年9月成立“董教总教育中心汉语水平考试组”,积极联系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HSK 在马来西亚的考点,并邀请HSK办公室委派代表莅临马来西亚一些主要城市进行巡回介绍。
1994年12月6日,董教总时任主席郭全强和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教学业务部主任杨国章共同签署了承办HSK的协议书。
1995年3月,马来西亚正式举办了第一届HSK,至今已经办了16次。
最初HSK在每年3月份与8月份各举办一次考试。
后来由于考生人数不理想,改成每年5月中旬只举办一次考试。
2004年,中国国家汉语对外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通过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致函于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简称董总),免除马来西亚60所华人独立中学(简称独中)② HSK证明。
因此,凡毕业于华文独立中学并参加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统一考试或技职科统一考试合格的独中生③,到中国大学就读可以免考HSK。
①马来西亚董教总是非营利的民间教育机构,也是推动争取各民族语文教育公平合理地位、具有“社会运动”性质的民间组织。
董教总是“董总”与“教总”的合称(即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和华校教师总会,他在马来西亚民间被称为“马来西亚第二教育部”)。
董教总教育中心本着“推广华语文的应用,促进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的宗旨,弘扬中华文化,积极配合国内需求,举办各种长短期课程,同时也创办以华文作为媒介语的大专院校——新纪元学院(朱亚荣,2006).②华人独立中学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事业的主要基地,全国有60所。
东马有37所,西马有23所。
汉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学生来源于主要以汉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华文小学。
独中开设的课程,有2/3与中国相同,尤其是华语课,多是参照中国的语文课本而制定的。
独中的老师,或从中国大陆的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暨南大学等名校学成归来,或从台湾的各大学毕业,都拥有较高的中文水平.③在华人独立中学的学生。
马来西亚的独中生人数逐年增长,2009突破了6万人.一直以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均处在领先地位,是除了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以外唯一具备幼儿园、小学、中学、大专等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①。
华人占马来西亚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四,约有六百万人。
马来西亚与中国建交36年以来,两国关系现正处于全面发展的好时期,也是汉语推广重要的机遇期。
在全球汉语热的背景下,姑且不论免考HSK的独中生,笔者在本文重点探讨了马来西亚人民对汉语的学习态度及对HSK考试态度,主要针对马来西亚的HSK考生中非华裔(如马来族、印度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的考生人数等问题进行了调研,着重分析了马来西亚HSK历届考生人数、考生类别及考生报考目的等实际情况,并进一步调查马来族大学生对HSK的态度,最后笔者对HSK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马来西亚的推广问题上总结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二、HSK考生人数、种类和报考目的(一)考生人数马来西亚报考HSK的考生多集中在初中等级和高等级,而基础等级的考生人数最少。
笔者对董教总教育中心提供历届考生报考的数据进行整理并绘制成表,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年HSK的考生人数,最少是29人,最多是292人。
调查发现,最初五年(1995-2000)的HSK考生人数每年不足100人,最多是97人,最少为29人。
通过对这五年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两个现象:第一、没有考生报考基础等级,第二、报考高等级的考生人数比初中等级的人数多。
调查分析还显示在这五年里,初中等级的及格率是100%,高等级的及格率最高是95%,最低则为85%。
据统计,最初五年(1995-2000)报考HSK的考生绝大部分是当地的独中生。
这也说明独中生普遍都具有一定的汉语水平。
从报考总人数来看,报考HSK初中等级的考生人数是948人,报考HSK高级的考生人数是636人,而基础等级考生的报考人数却只有286人。
2009年HSK初中等级的考生报考人数是HSK高级报考人数的三倍,创下历届最多考生报考记录。
从HSK各级考试的总及格率来看,初中等级的及格率最高,为92.40%,高等级的及格率是87.74%,而基础等级的及格率最低,为87.06%(请参考表1)。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考察报告> 10.22.2009./hwjy/133/792.shtml 2006.no 6.马来西亚HSK考试的考生类别是多元化的。
表2是最近两年2008、2009的HSK考生类别,主要针对考生的国籍来分析。
调查发现,共有10个不同国家的考生参加马来西亚HSK考试。
这些不同国家的考生多为外国留学生和来马来西亚工作者。
调查分析显示,华裔和非华裔(主要是马来族)的报考情况有很大的差距。
从各个级别来看,华裔考生人数均比非华裔考生多。
从08、09两年来看,各个等级的华裔考生人数均有增长,其中基础等级的考生人数从2008年的13人增至2009年的30人,初中等级阶段的考生人数从2008年的57人增加到2009年的77人,而高等级的人数则从40人增至48人。
非华裔的考生人数在基础等级中也从2008年的15人增加到2009年的20人。
但在初、中等级阶段,非华裔考生却有下降的现象,从7人降至4人。
而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有非华裔考生报考高等级,这个现象是值得关注的。
调查还发现,在马来西亚报考HSK的外国考生人数比当地非华裔考生报考人数多,其中以韩国考生人数居冠。
韩国考生在2008年报考初中级的人数是22人,2009年人数增至35人。
分析结果显示:韩国、泰国及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三个国家的考生人数多集中在初中等级。
而马来西亚非华裔考生报考人数却以报考基础等级居多。
由此可见,马来西亚非华裔考生无论是在人数或水平方面远远不及韩国、泰国和印尼的考生。
对马来西亚报考HSK的外国考生类别分析之后,笔者发现:一、在马来西亚报考HSK的泰国和印尼的考生大部分是在马来西亚华人独立中学和私立中学报读的留学生。
二、在马来西亚,韩国考生人数比其他国家的都多,笔者分析其中原因之一是由于韩国是继中国和以色列之后第三个拥有众多海外侨民的国家(张西平,2008)。
目前,韩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100万,在韩国的300多所大学中,至今已有三分之二的大学开设了中文课①。
韩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潮也传到了马来西亚的韩国侨民中来。
表2: 2008-2009汉语水平考试(HSK)在马来西亚的考生类别①教育人生网. 汉语中文新闻 <全球汉语教学总会2009年发展研讨会在沪召开>2009年9月26日/200905/25155540621.html.2009年5月.据调查显示,考生的考试目的大致分为以下四类:1、马来西亚超过一半的考生人数是为了测试自己的汉语程度而报考HSK的。
马来西亚教育体系中(不包括华人独立中学在内)对学生汉语程度的测试也有自己的等级标准:分为初级教育文凭(PMR)的华文程度、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的华文程度及高级教育文凭(STPM)的华文程度。
除了独中生,很多华裔学生在参加了当地各个等级标准的考试后,为了进一步测试自己的汉语程度而报考HSK,他们主要报考HSK的初中等级和高等级。
表3的数据显示,2008年以测试自己汉语程度为目的的考生有118人,到2009年增加了46人,达到164人。
2、另外,为了到中国深造而报考HSK的人数亦有增长的迹象。
在2008年以来中国学习为目的的考生有71人(33.80%),2009年人数增至103人(35.27%)。
近年来,大多数考生报考HSK是为了到中国学习。
根据董教总资料显示,2004年,赴中国留学的学生总数只有841人,而2008年则高达1800人,堪称“大跃进”①。
到2009年,来中国留学的马来西亚学生人数已达2800人②,增速可谓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