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孩子怎么吃打虫药最安全》孩子怎么吃打虫药最安全2013-6-16 11:49:31 中国育儿在线经常有一些人有这样的困惑以前小的时候大家经常让吃打虫药,可现在这种药怎么不见了呢?难道说现在的孩子都不需要打虫子了吗?到底该不该去给宝宝买打虫药吃呢?什么时候吃才好,吃多少最合适呢?王女士家宝宝今年两岁多。
最近几个月,宝宝晚上不但老磨牙,而且睡觉还翻来覆去,特别不安生。
王女士告诉婆婆后,婆婆说孩子肚子里肯定是长虫子了,还说打虫药是要经常吃,于是就吩咐王女士去药店买打虫药。
可王女士觉得,在不能判断宝宝肚子里有虫前,不想让宝宝随便吃打虫药,但到底怎么样才能知道宝宝肚子里究竟有没有虫?打虫药究竟能不能经常吃呢?王女士对此困惑不已。
专家解惑晚上磨牙不一定是肚子里有虫像王女士婆婆所持“孩子睡觉磨牙就说明肚子里一定有虫”的观念是不对的。
郑州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朱晓华说,孩子睡觉磨牙是孩子感染寄生虫病表现之一,但换牙、消化不好等情况也能引起孩子磨牙。
所以,只是晚上睡觉磨牙,并不能说明孩子肚子里一定有虫子。
另外,孩子晚上睡觉不老实,喜欢翻来覆去也有可能是晚上喜欢吃得太多,肠胃不舒服等原因造成的。
想要查孩子是否感染上寄生虫,最科学的办法就是去医院做大便检查,看是否有虫卵。
“但是,目前这种办法查出率很低,原因是肠道寄生虫要在排卵期才能查到虫卵。
所以即使检查一次两次结果呈阴性,也不能说孩子肚里没有虫。
”朱晓华说。
其实,家长平时在家可以多观察孩子,从日常行为上判断。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最近常出现慢性腹痛,或是吃得多却依旧消瘦,又或者有晚上磨牙、因肛门瘙痒常挠屁股、“异食癖”等现象,家长就应该注意,孩子肚子里可能有寄生虫了。
对于怀疑有寄生虫的孩子,家长可在秋季的9月或10月,给宝宝服用2片肠虫清即可。
不建议3岁以下宝宝吃打虫药“随着家长对卫生知识的重视,以及家庭卫生意识的提高,孩子感染上寄生虫病的几率并不算高。
”朱晓华说,孩子得虫患多跟饮食不洁等因素有关,所以,对于3岁以内,没有上幼儿园,吃饭、睡觉、玩耍几乎都在家里的宝宝来说,感染寄生虫病的可能性很小。
另外,3岁以内的孩子肝、肾等器官发育尚不完善,不足以消化所有的食物,有的药物会伤害娇嫩的肝、肾脏,因此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专家不建议吃打虫药。
但是,朱晓华提醒家长注意,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是得虫疾的高发期。
“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过群居生活,被感染的几率相对很大。
”朱晓华说,这个阶段的孩子,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啃手指的好习惯,另外,家长应定时清洗玩具,还要让孩子多吃瓜果蔬菜补充维生素,不要挑食、偏食,更不要经常食用零食,多运动增加机体抵抗力。
别把打虫药当常规药经常服用秋季是驱蛔的最佳季节。
夏季,大人和儿童进食大量的生鲜蔬菜和瓜果,其上难免带有蛔虫卵,感染蛔虫的机会较多。
到了秋季,幼虫长为成虫,都集中在小肠内,此时服用驱虫药,可将虫子一网打尽。
在服用打虫药时,朱晓华建议,不要把打虫药当常规药经常服用。
有的家长看自己的孩子身体瘦弱,吃东西不香,就给孩子吃打虫药,一看还真打出几条虫子,便视为法宝,隔三差五就给孩子吃两片,打打虫子。
“打虫药也和其他药物一样,常服或服用过量都会产生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呕吐、肝功能损害等。
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脾胃虚弱、急性发热的儿童,更应慎用或禁用。
”朱晓华说。
睡觉磨牙多见于儿童,与多种因素有关精神过度兴奋紧张入睡前玩耍过度,过于激动或疲劳,或受了惊吓,不安和焦虑,或学习紧张,使其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失去平衡,诱发咀嚼肌的运动发生一时性不规则的痉挛或收缩,产生了夜间磨牙。
肠道寄生虫病蛔虫最喜欢在孩子睡着了以后在肠子里活动,并且分泌多种毒素。
毒素刺激肠道,加快肠道蠕动,引起消化不良,脐周疼痛,睡眠不安;如果毒素刺激神经,会致使神经兴奋而磨牙。
同样蛲虫也会分泌毒素,并引起肛门瘙痒,影响孩子睡眠并发出磨牙声音。
消化功能紊乱比如睡前吃得过饱,大量食物充斥胃肠而刺激了消化道,神经把这些刺激传到大脑,使管理消化的脑细胞兴奋起来,通过反射作用,引起磨牙。
营养不均衡有些孩子有挑食的习惯,特别是不爱吃蔬菜,形成营养不均衡,导致钙、磷、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引起晚间面部咀嚼肌的不自主收缩,牙齿便来回磨动。
其他情况换牙期牙齿发育不良引起牙齿的咬合障碍,慢性牙周炎,精神运动性癫痫,或做梦吃东西等均可以造成夜间磨牙。
所以说家长们最应该做的不是关心怎样让孩子吃打虫药,而是在日常护理中先细心的观察宝宝肚肚是不是有虫子,然后才可以考虑该怎么样让宝宝吃打虫药。
第二篇:《什么时候给孩子吃驱虫药》什么时候给孩子吃驱虫药{打虫子药什么时候吃最好}.2周岁后,最好在秋天,10月是宝宝打虫的黄金时期!蛲虫病是孩子常见的一种传染性寄生虫病。
虫体长1-2厘米,酷似白色的棉纱线,俗称白线虫,寄生在人体结肠、盲肠、直肠部位。
每当孩子入睡后,肛门括约肌放松,雌虫便爬出肛门,在肛门周围和会阴部产卵。
大部分雌虫产卵后即死亡。
粘附在肛门、会阴周围的虫子爬行时引起局部奇痒,小儿用手搔痒,虫卵通过污染的手和食物进入口中;也可吸入床上含有虫卵的灰尘。
虫卵在人体内经过2-4周又发育为成虫。
蛲虫的寿命2-4周,若不再重新感人,可以自愈,但由于反复自我感染往往不易根治。
晚间蛲虫还会爬到女孩子的外阴、尿道等处,引起外阴炎和尿路感染。
用粪便直接检查虫卵不易获得阳性结果,可用棉签浸1%氢氧化钠液,在清晨括拭肛门旁皱襞,再涂在玻片上用显微镜检查,较易找到蛲虫卵。
有时在粪便内或晚间在肛周肉眼检查可获见白色线状成虫。
{打虫子药什么时候吃最好}.得了蛲虫病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教育孩子不要搔肛门,要剪短指甲,勤用刷子洗手,饭前便后均应洗手,纠正吮手习惯。
2、尽早给小儿穿满裆裤,衣裤勤换并用开水烫洗,最好煮沸以消灭虫卵。
床单要勤换、勤晒。
3、药物除了涂药膏外,可以服用肠虫清等药物。
蛔虫病是小儿常见的寄生虫病,孩子得了此病,往往出现胃口不佳、脐周腹痛、营养不良、贫血和生长发育缓慢等现象,有的还会萎靡不振或兴奋不安、头痛、易怒、睡眠不好和晚上磨牙,由于蛔虫有见孔就钻的习性,当孩子高热或驱蛔虫药量的不足时,蛔虫可乱窜乱钻而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蛔虫钻入胆囊胆管,可引起胆道蛔虫症和胆囊炎,钻入阑尾,则可引起蛔虫性阑尾炎,穿破肠子,引起肠穿孔、腹膜炎,扭结成团时,则可引起蛔虫性肠梗阻。
蛔虫病的防治首先要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吃新鲜瓜果要洗净,勤剪指甲,不吮手指,另外,在幼儿园,小学、农村生产队的每年要定期作一次集体驱虫。
药物治疗驱蛔药品有驱蛔灵药片、驱蛔灵糖浆、驱蛔灵糖片和宝塔糖等,小儿口服剂量按体重计算,每公斤每日量为0.15克,睡前1次服,连服2日,每日最大量是不可超3克,年龄较小的一般服驱蛔灵糖浆或驱蛔灵糖片、宝塔糖;年龄较大的,一般服驱蛔灵药片,但要注意不可把驱蛔灵糖片或宝塔糖当作糖果给孩子吃,以免引起中毒。
第三篇:《打虫药的吃法》因此,对儿童来说,定时化验大便,弄清体内有无寄生虫,有哪种寄生虫,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是很有必要的。
盲目自行驱虫,不仅可使寄生虫增加耐药性,给以后驱虫增加困难,还有可能因为驱虫不当使蛔虫窜进胆道引起急性胆道蛔虫症。
况且常用的驱虫药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肝肾功能不好、脾胃虚弱、急性发热的儿童,不能随便使用。
目前常用的驱虫药有阿苯达唑(肠虫清)、甲苯达唑(安乐士)、驱虫净等,这些药的驱虫谱较广,家长在使用时不可凭“经验”给量,而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来计算药量,并要注意孩子是否完全将药物吞下,如果吐掉了一些,应补充。
若药量不足,就达不到预期的驱虫效果。
肠虫清蛔虫及蛲虫病,1次顿服2片(400mg);钩虫病、鞭虫病、粪类圆线虫病,每次2片,每日2次,连服3日;包虫病,每日20mg/kg体重,分2次口服,疗程1个月,需多次治疗。
蛲虫患儿一次服药后,间隔一周再服半片,以防再感染。
12岁以下小儿用量减半。
{打虫子药什么时候吃最好}.安乐士蛔虫、蛲虫感染,顿服2片(200mg);钩虫、鞭虫感染,每次2片,每日2次,疗程3-4日,第1次治疗未见效者,可于3周后再给予第2疗程;包虫病,每日50mg/kg体重,分3次服,疗程3个月。
4岁以下小儿减半量应用。
一般说来,口服药的剂量是按照体重来计算的,但肠虫清的剂量却规定是两岁以上的儿童都服两片。
这是因为肠虫清口服后有95%不被人体吸收,24小时内即随粪便排出体外。
被吸收的5%会在肝脏内通过代谢后杀灭组织内的幼虫、肠道内的成虫和虫卵,并在48小时内随尿液排出体外。
由此可知,肠虫清是一种吸收少、不易在体内蓄积的药物。
临床应用时,往往采用单剂量一次顿服,而且不需要按体重计算剂量,成人与两岁以上的小儿服用同样的剂量也就不难理解了。
服用肠虫清时,可以咀嚼,吞服或与食物共同服用。
但需注意的是,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禁用,两岁以下的儿童应慎用。
2岁以上就该每年给孩子打一次蛔虫了,因为孩子毕竟不如大人讲卫生,手到处乱摸,很容易接触到虫卵。
现在药店里卖的肠虫清片就可以给2岁以上的孩子吃。
1、一次吃两片,只吃一次。
2、晚上睡前吃。
3、尽量不要在每月农历十五的时候吃,这不是迷信,农历十五是月亮圆(满月)的时候,满月的时候自然界会有一些变化,生物活性最高,所以不要在这个时候打蛔虫,以免杀虫效果不好。
4、现在的打蛔虫的药一般都是将成虫打碎了,所以一般不会看到整条的虫子拉出来,不必紧张。
如果有整条的虫,说明孩子肚子里的蛔虫比较多。
半年后可以再打一次。
5、春秋季节打蛔虫比较好。
第四篇:《服药最佳时间的选择》服药最佳时间的选择以下推荐吃药最佳时间的选择,希望以此为患者用药有所帮助【摘要】吃药是什么时候最好?这是很有讲究的,不同的药物在选择吃药时间也不尽相同,科学地掌握吃药时间可以大大提高药物疗效,同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毒副作用。
关键字吃药什么是合理用药?大多数人都知道用药要合理,但具体怎样才合理呢?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剂量、正确的药物,通过正确的途径治疗正确的疾病,就是合理用药。
然而事实上,很多人往往习惯性地只注重服用剂量,却很少会注意具体的服用时间。
病有百种千样,药有五花八门,如果都按照千篇一律的规定时间服药,很难使药物发挥其最佳效果。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最佳时间吃药时间?我们要科学地掌握吃药时间一、把握好吃药时间间隔我们到医院看病取药,内服药袋背面都会写着服药时间说明每日一次、两次、三次或四次,这些,你都理解吗?每日一次每日清晨或晚上一次,并保持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服药。
但某些药物要在特定的时间服用,如地塞米松或强的松,应在早晨餐后服用,可增加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吡啶类降压药也应该在早晨服用,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在早上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