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脊椎健康管理系列之脊柱疾病的原因与预防3

脊椎健康管理系列之脊柱疾病的原因与预防3


• 人们伏案工作时,脊柱处于向前弯曲的状态,躯干的重 力使脊柱前方的压力远远大于后方。长此以往,会造成 椎间盘受力不平衡,髓核产生病理性向后位移,导致椎 间盘的突出乃至脱出。同时,脊柱后方的韧带被过度牵 伸,从而引起颈部和腰部的疼痛。所以,要避免颈腰痛,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同时减少长时间伏案工 作。
为什么?
我们的脊椎如此脆弱呢!
1、生物进化的原因:人类由爬行进化为 直立行走,而直立的人体,脊椎负担明显 增加,至此脊椎疾病与人结缘。
2、社会发展的原因:竞争激烈,节奏
加快,社会活动增加,损伤机会增加,脊 椎疾病越来越普遍。
3、职业分工的原因:计算机化,伏案等 职业因素大大增加脊椎损伤的机率。
如何预防颈椎病
三、抬头望远 当长时间近距离看物,尤其是 处于低头状态者,既影响颈椎, 又易引起视力疲劳,甚至诱发 屈光不正。因此,每当伏案过 久后,应抬头向远方眺望半分 钟左右。这样既可消除疲劳感, 又有利于颈椎的保健。
如何预防颈椎病
四、正确的睡眠方式 睡觉时枕头不可以过高、过 硬或过低。枕头:中央应略 凹进,颈部应充分接触枕头 并保持略后仰,不要悬空。 习惯侧卧位者,应使枕头与 肩同高。不要躺着看书。不 要对着头颈部吹空调冷风。
4.回头望月
•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 双手叉腰,全身放松,两 眼平视,均匀呼吸。
• 头颈转向身后,观看身后 天空中的月亮。左右交替, 如此反复15-30次。
• 注意:它能改善颈椎病有 后仰及旋转受限者。
5.颈项争力
两脚与肩同宽自然站立, 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均 匀呼吸。
• 两手紧贴大腿两侧,头转 向左侧时,上身旋向右侧, 头转向右侧时,上身旋向 左侧,10次。
按摩和刮痧治疗
疏通经络。简单的方法就是刮痧和拔罐。一周做一次即可。目的是确保你的 脖子是柔软,而不是僵硬。摸着是温暖的,而不是冰凉的,保障气血的运行。
腰椎病的预防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 2.长期坐位工作要注意调整桌椅高度,尽量坐在靠背椅上, 或者在靠背椅的腰部放一个小垫枕,使之能够稍稍顶住腰 部,使腰肌充分放松。 3.久坐时应经常变换坐姿,适当伸伸腰,锤锤背,起来在 室内散散步。长期工作后不至于导致腰背酸痛疲劳为度。 4.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 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脊椎常见疾病的预防
如何预防颈椎病
一、保持正确的坐姿 尽可能保持自然端坐位,调 节桌、椅之间的高度比例, 避免头颈部过度后仰或前倾、 前屈,使头、颈、肩、胸保 持正常生理曲线
如何预防颈椎病
二、劳逸结合,适当活动颈部 在工作一段时间,让头颈部向另 一方向转动。进行相反方向转动 时宜轻柔、缓慢,在短时间内重 复数次,以达到该方向的最大运 动范围为佳。
脊椎健康管理系列
----脊椎疾病的原因与预防
脊椎疾病的原因
人类的进化由四条腿的爬行到站起来,前 面的腿变成今天的双手。
用双手完成我们生活和工作需要
与之同时我们的脊柱承担着部分体重, 也忍受着原来没有的病痛
脊椎的作用
三要素:支持体重、保护脊髓和内 脏器官、完成躯干运动 • 扩大躯干中心的基地面 • 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 缓冲脊柱的震荡 • 增加胸、腹腔容积
由地面提起重物,应先下蹲,然后双臂握紧重物后起立, 再移动双腿搬运到指定地点,再下蹲放下重物。
错误
正确
正确上下床姿势
下床时先将身体翻向一侧,同时用一侧的肘关 节将上身支起,两侧膝合理理应应用用颈颈托托、、腰腰围围
减轻手提包里的东西:
手机、笔记本、iPad 、 iPod、书籍、账本、各类化妆品、 伞、大串钥匙,为了背负沉重的 包包,我们的脊椎付出了代价。
颈部运动
• 运动颈部 – 前后、左右、转动 – 缩肩运动
• 增强颈部肌肉的锻炼 – 前后肌群锻炼 – 颈前曲肌群锻炼 – 增强左右侧肌力 – 旋左右肌群锻炼
• 伸展肩背部肌肉 • 颈部自我牵引
简单三招 远离颈椎病
颈部保健操
前 后 对 抗
缩 颈 抬 肩
抓捏颈部
颈部保健操
1.双掌擦颈
• 两脚分开与肩同(站 坐均可),两臂自然 下垂,全身放松,两 眼平视,均匀呼吸。
脊柱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具有支承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负重减震和进行运动的功 能。正常的脊柱并不是直的,而是在颈部、胸部、腰部从上到下有三个生理弯曲,除此之外,脊柱出现后 突、侧弯、强直、前屈等则是异常现象。我们分析脊椎全息图,看到脊柱分布着支配内脏的诸多神经,脊 柱问题引起的全身疾病多不胜数。
脊柱病痛和脊柱相关疾病一旦 发生,需要积极开展健康管理和康 复调养。
提倡积极的脊椎健康管理
脊柱健康管理:
(1)了解个人的健康信息。个人健康信息包括个人一般 情况(性别、年龄、工作、经济收入等)、目前健康状 况和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膳食、运动、吸烟、饮酒 等)、体格检查(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直腿 抬高试验、双下肢腱反射)、特殊检查 (CT、核磁共振) 等。
现状
据统计,60%~80%的颈、肩、腰、腿疼痛疾病 与脊柱的形体结构改变、脊髓神经的传导和血液循 环功能障碍有关;脑、胸、腹、盆腔脏器及其全身 系统至少有100种疾病与脊柱障碍或脊柱关节应力失 衡所产生的微小移位有关;如今最普遍的亚健康状 态其实也与脊柱发生障碍有关。没有发生任何脊椎 移位的脊柱几乎是没有的。如果说人的寿命是120岁, 脊柱问题会让我们的寿命缩短1/3。
改善腰腿功能的锻炼。拱桥式背伸肌锻炼;另外还有双燕起 飞等方法,均可使脊柱两侧腰背肌得到锻炼。
功能锻炼的原则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方法七: 加强营养饮食管理,脊柱靠血液的流通带来各种营养所需,
如果养分跟不上,脊柱极容易受伤。久坐、站立等不良姿势,也 会导致脊柱肌肉长期紧张,影响脊柱血液循环,导致脊柱缺失营 养,时间久了,出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问题,进而压迫神 经和血管,出现各种疾病。
腰部屈和伸对椎间盘的压迫形态示意图
五点支撑 三点支撑 四点支撑
单燕起飞 单燕起飞 双燕起飞
对于已确诊和未确诊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我 的预防和治疗也是行之有效 的。 (1).保持正确的坐姿。要坐 直,切勿斜靠和久坐。注意 腰部保暖,防止受凉。
方法一: 保持正确的姿势很重要。无论是坐姿、
站姿、卧姿都要正确,不要长时间的保持同 一姿势,尤其是办公室工作者,可利用中途 倒水时间活动一下关节及筋骨。坐着用电脑 不要跷脚;午休别趴在桌上睡觉;颈部夹着 手机打电话。

采取正确的站立姿势是胸部挺 起、腰背平直
注意下蹲起立和弯腰搬东西的正确姿势
• 注意:做动作时,双腿和 足跟不要不动。
6.颈手争力
• 两脚与肩同宽自然站立, 全身放松,两眼平视, 均匀呼吸。
• 双手交叉,掌心紧贴后 颈部,头颈部平行后移 用力,双肘尖平行向前 用力,6-8次。
• 注意:这是一组拮抗力。 做动作时,下颌不要过 于上抬。
7.双手托天
• 两脚与肩同宽自然站立, 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均 匀呼吸。
• 贴近胸骨;后伸时,后枕 部尽量贴近后颈部。肩部 不要随之活动。
3.左右侧转
•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 双手叉腰,全身放松, 两眼平视,均匀呼吸。
• 头向左、右侧转,幅度 适中,侧颈部肌肉有酸 胀感为宜,30次。左转 头时右侧颈肌酸胀,反 之亦然。
• 注意:转头时,肩部不 要随之活动,且头平转, 尽量使下颌尖找肩峰。 眩晕症者慎做。
人在熟睡后,颈肩部肌肉完全放松,只靠椎间韧带和关 节囊的弹性来维护椎间结构的正常关系。所以枕头一定 要适合颈部的生理要求,侧卧位时,仍应将颈部置于枕 头中间凹陷处,使枕头的支点位于颈侧部的中央处,整 个枕头的高度,应使枕头与肩同高。
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
要减少颈椎病的发生,不但应注意纠正不良的工 作和生活习惯,还应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常做自我保 健按摩,可缓解颈部疲劳,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按摩放松颈部、梳头或按摩头皮、抓拿颈肩部
方法二: 选择合适的寝具有助于更好地预防脊椎病。选择合适舒适
的寝具,不仅可以让您休息好,还可以保护身体的关节和韧带 不受到伤害。那么什么样的寝具适合呢?应该挑选硬一点的床, (卧十公分软垫或者较硬的席梦思)内里全是弹簧的席梦思对 脊椎损害相当大。
方法三: 夏季冬来要注意防潮保暖。寒冷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
• 十指交叉贴于后颈部, 左右来回摩擦100次。
• 注意:以后颈部有温 热感为宜,摩擦力适 度,避免皮肤破溃。
2.前后点头
•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 双手叉腰,全身放松,两 眼平视,均匀呼吸。
• 前后点头,幅度适中,以 前、后颈部肌肉有酸胀感 为宜,30次。前屈时后颈 肌酸胀,反之亦然。
• 注意:前屈时,下颌尖尽 量
方法五: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其他系统疾
病要及时治疗。保持大便的通畅,避免因便 秘导致腹压增高而诱发脊柱疾病。剧烈咳嗽、 打喷嚏、用力屏气时也可发生髓核突出。
方法六: 加强科学锻炼、特别是颈部和腰部的活动,能够改善局部循
环,消除颈腰肌肉的疲劳,肌力加强还可以降低外伤导致脊椎病 的机率。
开车上班等红灯时伸伸脖子,在办公室久坐后经常交替用 双手抓抓脖子后面的肌肉群。
生活常见姿势分析
• 传统睡硬板床非常好,有效缓解放松脊椎 • 究竟什么是 “硬板床”?。 • 有些人以为“睡光板”就是“硬板床”。这是误解。 • 请看下图,第3款,才叫“硬板床”。
腰部背伸肌肉锻炼:双燕起飞和五点支撑
“小飞燕”锻炼法
1、俯卧床上,去枕;双手背 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 离开床面; 2、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 腿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 3、持续3~5秒,然后肌肉 放松休息3~5秒。
4、交通便捷了,走路的机会少了,脊椎 机能退化,更容易受伤。老龄化社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