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敷仁的抗日通俗宣传
李敷仁(1899-1958)是我国著名的新闻与教育工作者,中共地下党员。
他名文会,字敷仁,出生于陕西咸阳县。
1917年考入陕西督军陈树藩办的军事教育机关——模范营骑科,后因母病返乡从事教育工作。
1919年考入陕西省立第三中学,参加学生运动。
大革命的浪潮席卷陕西期间,他到驻军何经纬部教导队任文化教员,帮助村里、镇里办起了农民协会以及农民夜校。
1928年他在上海《生华》期刊工作,开始接触新闻工作。
不久应邀回西安任国民党省党部宣传科助理干事,兼《中山日报》的校对,后任宣传科长兼该报主编,他写的社论《反对芳泽来华》,揭露“中日亲善”,省政府代主席宋哲元对此十分气恼,亲自批示“枪决”,后经宣传科解释免了“死罪”,但撤了他主编职务。
1930年10月,杨虎城拨款资助他赴日留学。
“九·一八”事变后,他被留日革命学生会派回国内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回国后,他参加了由杨明轩、何寓础等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发起组织的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简称“西北教盟”),与张寒晖(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作者)等组织生活教育社,实行抗日救亡教育。
1937年,他被陕西省教育厅派到国民党举办的庐山暑期训练团受训,这年10月他在西安师范秘密加入了中共地下党;1942年10月再被派到重庆中央训练团受训,在重庆时由共产党员王炳南带他到中共代表团驻地会见周恩来,同陶行知、郭沫若等畅谈抗日教育问题。
1937年11月12日,李敷仁和四五位文化人(包括作曲家张寒
晖、后来任陕西博物馆馆长的武伯纶等)在西安创办《老百姓》周报。
报纸先是八开二版,后来变为四开四版,设有社评、评述、一周战事、社会情况、名人传略、读者来函、防空防毒知识栏目等。
在报纸第二期刊头语中,李敷仁阐述了办报宗旨:“宣传抗战,反对投降,反帝反封建,宣传民主,反映劳苦人民的痛苦生活。
”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形式活泼,内容充实,成为抗战时期在全国影响较大、很受群众欢迎的通俗报纸之一。
该报共出版113期,订户曾突破1万份。
该报行销13个省区,还美、英、苏、加、匈、法、瑞典等国还有订户。
“老百姓”也是李敷仁的笔名。
1938年日寇侵占山西运城后,运城盐池被封锁,运不到西安,但青海盐、四川盐来路甚丰。
但盐商借机囤积居奇,高抬市价,老百姓买不起盐。
李敷仁在《老百姓》报上发表《我们不能吃没有盐的饭》的社论,提出了解决食盐供应的四条方法,迫使盐务局不得不稍改盐政,降低盐价。
老百姓从中获益不浅。
关于《老百姓》报的独特文风,我们可以看一看1938年10月24日李敷仁在42期发表的社论《反对隔桌子打人》:
而今是民国了,老乡!不要说以民作主,就是拿官来作主,试问老百姓跑光了,你能打日本、建立新国家吗?你连白蒸馍都吃不进嘴了!孔夫子说:做官人要“使民如成大祭”。
孟夫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
”皇上不值一个“大板儿”。
前次国民政府,到汉口开最高国防会议,大家商量好的议案,马上下令全国各省县政府,“如有违法滥权,侵害人民”,老百姓得依法上告或请愿,总要叫
老百姓不吃亏才是。
这是多么替老百姓操心的公事,所以我们大声喊叫,反对“非刑拷打”!“反对隔桌子打人!”
1940年4月,西安国民党当局不准《老百姓》报注册登记,4
月18日,他连夜写出《与读者告别》,倒填日期“1940年4月17日”出版了最后一期,即113期。
李敷仁的女儿李荷力谈到一位前辈评价:“在中国报业史上,李敷仁和《老百姓》报具有独特的魅力,在面向识字不多的底层读者的通俗报纸中,迄今还鲜有一份报纸曾攀上这样的高度。
今天知道的人恐怕已不是很多了。
”
1944年春,李敷仁创办《农村周刊》,出版三期后,由于得不到“许可登记”被迫停刊。
10月6日,他在辛亥革命元老景梅九主办的西安《国风日报》上开设“农村周刊”,仅出版6期,又被西安当局封杀。
1945年5月21日他担任陕西省民众教育馆主办的通俗报纸《民众导报》任主编,该报为四开周报,社长为教育馆馆长王文光。
民众教育馆是陕西省教育厅的下属部门。
《民众导报》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民主、团结、和平、进步,对广大人民的痛苦,进行了如实地报道。
该报出版到第10期,已发行1万多份,这在当时的西安报界,发行量之高是很罕见的。
1946年,国民党当局开始追究《民众导报》的背景,他们怀疑李敷仁是中共或民主同盟成员。
在当局的步步紧逼下,李敷仁决定5月1日离开《民众导报》,离开西安。
然而就在这一天,国民党复兴社特务绑架了他,将他绑架到咸阳原苏家庄附近一个壕沟里秘密枪杀。
李敷仁重伤未死,被当地百姓所救,经党组织辗转护送,历
经34天到达延安。
7月23日,延安千余人集会欢迎李敷仁,林伯渠、徐特立、陆定一、习仲勋等出席欢迎大会。
8月间,毛泽东主席接见李敷仁。
康复后的李敷仁担任延安大学校长,他改革教育,勤奋工作,受到中共中央西北局的表扬。
1949年以后,他历任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校长、政协西安市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
1958年2月19日,李敷仁在西安病逝。
中央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
他的遗著有《浅谈报刊通俗化》、《中华民族革命歌》、《关中歌谣集锦》、《抗战歌谣》《中国谚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