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船舶制造业分析报告

2020年船舶制造业分析报告

2020年船舶制造业分析报告目录一、行业管理体制和产业政策 (4)1、行业主管部门 (4)(1)国内行业主管部门 (4)(2)国际行业主管部门 (5)2、产业支持政策 (6)3、行业规范 (6)二、行业市场情况 (7)1、行业概览 (7)(1)船型分类 (7)(2)船舶的度量单位 (10)(3)造船行业的主要指标 (10)2、造船行业的发展情况 (11)(1)三大造船指标的发展情况 (11)(2)新船价格指数 (14)(3)船舶交付量 (16)3、市场容量 (17)(1)全球造船市场容量 (17)(2)影响造船市场容量的因素 (18)三、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 (23)1、行业特点 (23)(1)全球性竞争特征 (23)(2)产品结构复杂 (24)(3)单个造船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较低 (24)(4)周期性特征 (24)2、行业发展趋势 (26)(1)现代造船模式将被大范围推广 (26)(2)船舶产品将实现分化,即干线船舶大型化和支线船舶先进化 (26)(3)船舶集装箱化、多用途化 (27)四、我国造船行业的情况 (28)1、我国造船行业的发展概况 (28)(1)我国已成为造船业大国 (28)(2)世界造船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在加强 (29)2、我国造船行业的竞争格局 (30)(1)造船企业根据各自的市场定位选择不同的竞争战略 (30)(2)国有造船企业是主导力量 (32)(3)区域竞争情况 (33)3、影响我国造船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4)(1)有利因素 (34)(2)不利因素 (35)五、行业技术水平 (37)1、造船模式发展水平 (37)(1)造船模式的发展 (37)(2)现代造船模式:分道造船/集成造船 (38)2、船舶设计水平 (40)3、建造工艺技术水平 (40)六、造船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41)1、钢铁业 (42)2、船舶机械设备制造业 (43)3、航运业 (44)七、造船行业的进入门槛 (45)1、政策门槛 (45)2、资金门槛 (46)3、技术门槛 (46)4、劳动力门槛 (46)5、资源禀赋—岸线资源门槛 (46)八、行业利润水平及变动情况 (47)九、行业主要企业 (47)1、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47)2、浙江欧华造船有限公司 (47)3、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48)4、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 (48)5、中国长航江东船厂 (48)6、江苏舜天船舶股份有限公司 (48)一、行业管理体制和产业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1)国内行业主管部门1998 年,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对船舶工业行使行业管理职能。

按照“统一法规、统一标准、统一归口管理”的管理模式,国防科工委接手船舶行业管理工作后,逐渐加强船舶工业标准化的推进工作,在法规、规划、标准、管理体制和日常管理工作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和制度。

2008 年,根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决定》,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将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除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

因此,中国船舶行业的监管机构已变成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是我国船舶行业的自律组织,其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发挥协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沟通政府与船舶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联系。

(2)国际行业主管部门船级是表示船舶技术状态的一种指标。

在国际航运界,凡注册总吨在100 吨以上的水运船舶,必须在某船级社或船舶检验机构监督之下进行建造。

在船舶开始建造之前,船舶各部分的规格须经船级社或船舶检验机构批准。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船级社或船舶检验机构全程参与监理。

每艘船建造完毕,由船级社或船舶检验局对船体、船上机器设备、吃水标志等项目和性能进行鉴定,发给船级证书。

证书有效期一般为4 年,期满后需重新予以鉴定。

在国际上作为民间组织的船级社主要通过制定有关船舶、集装箱等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对船舶进行检验的方式对船舶和航运业发挥规范作用。

船级社经政府授权,可代表授权国对悬挂该国旗帜的船舶实施法定检验。

世界上比较著名的船级社有:英国劳氏船级社(Lloyd’s Register of Shipping),德国劳氏船级社(Germanischer Lloyd),挪威船级社(Det Norske Veritas),法国船级社(Bureau Veritas),日本海事协会(Nippon Kaiji Kyokai),美国船级社(American Bureau of Shipping),中国船级社(China Classification Society)。

国际海事组织(IMO)是联合国负责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一个专门机构,现有167 个正式成员。

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国际海事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各国间的航运技术合作,鼓励各国在促进海上安全、提高船舶航行效率、防止和控制船舶污染海洋环境方面采取统一的标准,处理有关的法律问题。

中国于1973 年恢复在国际海事组织中的成员国地位,在该组织第九届至第十五届大会上当选为B 类理事,自1989 年第十六届大会起至今一直当选为A 类理事。

2、产业支持政策船舶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能为水运交通、能源运输和海洋开发等行业提供装备,而且又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战略性产业。

因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支持政策。

3、行业规范为规范船舶行业的发展,我国已制定一个专业配套、门类齐全、水平较为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船舶行业标准体系,各项标准共计3,600多项,其中国家标准500 余项、国家军用标准1,100 余项、行业标准1,900 余项。

我国船舶工业标准的国际接轨程度较高,80%以上的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标准水平,标准的整体水平达到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的国际水平。

二、行业市场情况1、行业概览船舶制造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等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也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

(1)船型分类船舶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世界上的船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目前国际市场使用和建造的三大主力货船为干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油轮,具体船型如下:①干散货船及其分类散装运输谷物、煤、矿砂、盐、粮食、化肥、水泥等大宗干散货物的船舶,都可以称为干散货船,或简称散货船。

根据船舶大小的不同和航行区域的要求,散货船一般可以分成以下四类:好望角型散货船(Capesize bulk carrier):指载重量在10 万吨以上的散货船,由于尺度限制不能通过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而需绕行好望角和合恩角,所以称为好望角型散货船。

巴拿马型散货船(Panamax bulk carrier):该型船是指在满载情况下可以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最大型散货船,载重量一般在6~10 万吨之间。

灵便型散货船(Handysize bulk carrier):指载重量在1~6 万吨左右的散货船,这些吨位相对较小的船舶具有较强的对航道、运河及港口的适应性,载重吨量适中,且多配有起卸货设备,营运方便灵活,因而被称之为“灵便型”。

大湖型散货船(Lake bulk carrier):该船型是指经由圣劳伦斯水道航行于美国、加拿大交界处五大湖区的散货船,该型船一般在3 万吨左右,大多配有起卸货设备。

②集装箱船及其分类集装箱船是用以装载集装箱的专用船舶。

集装箱船按载箱量可分为: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Post-Panamax containership ),指最大载箱量在5,000TEU~12,000TEU 的集装箱船,其又可划分为:5,000TEU~6,500TEU 为小型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7,000TEU~8,000TEU 为中型超巴拿马型,9,000TEU~12,000TEU 为大型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

巴拿马型集装箱船(Panamax containership),指最大载箱量在3,500TEU~5,000TEU 的集装箱船。

支线型集装箱船(Feeder containership),指最大载箱量在500TEU~3,500TEU的集装箱船。

③油轮及其分类油轮是主要用来运输原油、原油的提炼成品(如动力油、燃料油等)、石油化工产品的船,油轮也可以用来运输其他液体比如水等。

超级油轮,是指载重量超过20 万吨的特大型油船,习惯上分为VLCC(Very Large Crude Carriers,巨型油轮)和ULCC (Ultra Large Crude Carriers,超大型油轮)两个级别、型号的原油运输船,其中VLCC 型油轮载重吨超过20万吨,而且VLCC 型油轮是世界原油运输的主要船型,ULCC 型油轮载重吨一般在32 万吨以上。

苏伊士型油轮(Suezmax tankers),指载重吨在12 万吨至20 万吨之间的油轮,通常指的是通过苏伊士运河最大型号的油轮。

阿芙拉型油轮(Aframax tankers),指载重吨在8 万吨至12 万吨之间的油轮,该船型可以在北美的大部分港口停靠,而且与其他油轮相比,可获得更佳的经济性,因此又被称为“美国油轮船”或“运费型船”。

巴拿马型油轮(Panamax tankers),指载重吨在5 万吨至8 万吨之间的油轮。

灵便型油轮(Handy tankers),指载重吨在1 万吨至5 万吨之间的油轮。

通用型油轮一般是指载重量在1 万吨以下的油轮。

(2)船舶的度量单位主要衡量船舶大小的计量单位是用吨位表示,这比用船长、船宽等尺度表示更加直观。

目前主要在用的船舶吨位表示方法有以下主要四种:①排水量吨,用来表示船舶的重量;②总吨(GT)或净吨(NT),用来表示船舶的容积;③载重吨(DWT),用来表示装载货物的重量;④修正总吨(CGT),用来表示船舶建造的工作量。

一般而言,由于集装箱船的建造难度和设计难度更高、技术更复杂、工作量更大。

因此,在载重吨相同的情况下,集装箱船的修正总吨和附加值要高于散货船和油轮。

在国际上,修正总吨被较多地用于船舶大小的计量;我国由于使用习惯的原因,载重吨的使用频率更高。

(3)造船行业的主要指标造船行业主要指标是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这三大指标在国际上被广泛用来描述造船行业的发展状况,可直接反映造船业的景气程度。

造船完工量是期间数,反映的是期间内船舶产量情况;新接订单量也是期间数,反映的是期间内船舶需求情况,是造船市场走势的晴雨表;手持订单量是时点数,反映的是造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2、造船行业的发展情况在全球化、国际化分工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船舶运输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船舶需求量不断扩大,新接订单从1990 年0.3 亿载重吨增长到2007 年度的2.41 亿载重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3.04%;年投资规模从1990 年的120 亿美元增长到2007 年2,615 亿美元的最高值,年复合增长率为19.87%,船舶需求的增长速度较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