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配置
中、小号树,配植于3株一组中。
(D)五株配合
五株树可分为3∶2或4∶1二组,任何三株树栽植点都不
能在同一直线上。若用2种树,株数少的2株树应分植于二组中。
(E)六株以上的配合 由二株、三株、四株、五株几个基本配合形式相
互组合而成。不同功能的树丛,树种配置要求不同。庇荫树丛,最好 采用同一树种,用草地覆盖地面,并设天然山石作为坐石或安置石桌、 石凳。观赏树丛可用二种以上乔、灌木组成。
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
式均衡(不对称式)。
均衡与稳定
⒈对称均衡 ⒉不对称均衡 ⒊质感均衡 ⒋稳定
对称均衡
对称均衡
不对称均衡
稳定
六、比拟与联想
1.模拟自然山水 2.利用植物的特性、姿态、形象、色彩等赋予 人性比拟形象物 3. 利用园林建筑小品、雕塑造型等创造比拟 形象 4.利用文物、古迹的形象来比拟知识、思想、 道德、精神 5.利用文学如匾额、楹联、诗文等揭示园、景 的立意
需要。
② 开阔水边或可以眺望远景的山顶、山坡上,孤植树以水和天为背景,形 象清晰突出,如桂林水畔大榕树、黄山迎客松等。
③ 桥头、自然园路或溪流转弯处。
④ 建筑院落或广场中心。
孤植 树在园林风景构图中,也常作配景 应用。如作山石、建筑的配景, 此类孤植树的姿态、色彩要与所陪衬的主景既对比又协调。
小桥不足一米半,与小溪相称
五、均衡与稳定
这是植物配植时的一种布局方法。在平面上表示位置关系
适当就是均衡,在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宜就是稳定。
一般地,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 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重感;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 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轻盈的 感觉。
孤植树
孤植树
(2)对植
在构图轴线两侧所栽植的、互相呼应的园林植物,称之为对植。对植 可以是2株树、3株树,或2个树丛、树群。对植在园林艺术构图中只 作配景,动势向轴线集中。
对植的方式:
树种相同、大小相近的乔灌木配置于中 轴线两侧,如
(1)对称栽植
建筑大门两侧,与大门中轴线等距栽植两株大小相同的雪松或桂花。 (2)非对称栽植 树种相同,大小、姿态、数量稍有差异,距轴线距
三、韵律与节奏
⒈简单韵律 同种因素等距反复出现 ⒉交替韵律 两种以上因素等距反复出现
⒊起伏韵律 一种或数种因素在形象上与规律 的起伏、曲折变化
⒋拟态韵律 既有共同因素,又有不同因素反 复出现的连续构图 ⒌交错韵律 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纵横穿插或 交错变化,但变化是按纵横或多方向进行。
三、韵律与节奏
一种树等距离排列称为“简单韵律”;两种树木,尤其是一 种乔木与一种灌木相间排列或带状花坛中不同花色分段交替 重复等,产生活泼的“交替韵律”;园中景物中连续重复的
部分,作规则性的逐级增减变化还会形成“渐变韵律”。
花架的 支柱便 是简单 韵律
交替韵律
起伏韵律
四、比例与尺度
一、景物本身的比列 二、尺度:尺度是景物的整体或局部大小与人体高矮、 人体活动空间大小的度量关系,也是人们常见的某些 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
园林树木配置方法
第一节 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一、“适地适树”的原则
适地适树 是指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各生境条件来 选植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
在进行植物配置与造景时,首先应满足植物的生态
要求,使植物生长正常,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 树种”;其次应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种 植密度,在竖向设计上也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注意喜光与耐荫,速生与慢生,深根性与浅根性等
② 纯艺术构图 作用的孤植 树 。体形及 树 冠大小要求 不 严 格,枝叶分布疏密均可,如水杉、雪松等窄 型树冠者也可应用。
●孤植树作为园林构图主景,应布置在突出位置
① 开阔的大草坪或林中空地的构图重心上,一般适宜的观赏视距为树木高
度的4倍左右,在开朗的空间布置孤植树,亦可将2或3株树紧密种植在 一起,如同具有丛生树干的一株树,以增强其雄伟感,满足风景构图的
B、聚植(集植或组植)
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不同种类的树种配成一个景观单元
的配植方式称聚植;亦可用几个丛植组成聚植。聚植能充分
发挥树木的集团美,它既能表现出不同种类的个性特征又能 使这些个性特征很好地协调地组合在一起而形成集团美,在 景观上是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一种配植方式。
●树丛植树木的组成
通常为2~15株,若配入灌木,总数可以达到20株。树丛欣赏 的是植物的群体美。其配置的基本形式有:
拟态韵律
七. 园林树木的配置方法
(一)、规则式配植:
选用树形美观、规格一致的树种,按固定的株行距配植成 整齐一致的几何图形,称规则式配植。 1.对植 2.列植 辐射对称
3.三角形种植
4.中心植 5.环植
6.多边形
(二)、园林树木自然式配置的方式 (1)孤植
孤植树又称为独赏树 、标 本树、赏 形树或独 植 树。主要表 现树木的形体美,可以独 立成为景物供观赏 用。适宜作独 赏树的树种,一般需树木高大雄伟 ,树形优 美,且寿 命较 长,或具有美丽的花、果、树皮或叶色的种类。
图4-2-4 树丛位置
1.2.3
4.5.
三株树的配置
四株树的配置
BACK
6.7.
五株树的配置
BACK
树丛在园林中,可作草坪主景或边缘点缀,或作道路交叉 口、转弯处的对景或屏障;也可于园林入口、建筑两侧自 然对植,或用于院落、廊架角隅起缓和与伪装作用。如洛 阳植物园展出园内园,建筑角隅小土坡处,配芭蕉,山石、 花草树丛就很成功。
1: 1
1:1.68(黄金比例) 1:1.414 1:1.732 1: 2 1:2.236
具有端正感
具有稳健感 具有豪华感 具有轻快感 具有俊俏感 具有向上感
比例与尺度
在大空间 里赏景会 有雄伟、 壮观之感
在习惯大小的空间里赏景会感到自然、舒适
在小于习惯尺度空间里有亲切、趣味感
雕塑体积与体育馆的规模相协调
不同类型的植物的合理搭配,
二、功能性要求
不同的园林绿地有不同的功能要求,因此,植物的配置与 造景应考虑绿地的功能。 园林绿地不仅有实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观,给人 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
三、景观需求
1、因地制宜
2、因时制宜
植物是有生命的园林构成要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形态 不断发生变化。
是把两个相当的东西并在一起,使人感到融合、协调,在变化
中求得一致;“对比”则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使人感到鲜明、醒目,富于层次美。在园林构图中,任何两种
景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差异程度明显的,各自特点就
会显得突出,对比鲜明;差异程度小的,显得平缓、和谐,具 有整体效果。所以,园林景物的对比到调和统一,是一种差异
一般采取单独植的方式,但也偶有用2~3株合栽成一个整
体树冠的。
孤植树
孤植树定植的地点以在大草坪上最佳,或植于广场中心、道路交叉口
或坡路转角处。在树的周围应有开阔的空间,最佳的位置是以草坪为
基底,以天空为背景的地段。 ●树木个体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体形巨大,树冠伸展,给人以雄伟、浑厚的艺术感染;
此外,还有明暗的对比与调和,虚实的对比与调和,开闭的 对比与调和,高低的对比与调和等。
路的颜色和四周形成鲜明的对比
挺拔的塔矗 立在开阔的 水边,产生 明显的方向 对比,体现 了空间的深 远、开阔
虚实空间对比
疏密空 间对比
近似协调
用方形、长 方形组合的庭 园绿地,显得 总体调和统一, 又有大小、高 低、色彩的变 化。
图4-2-5
两株以上乔灌木组成的树丛
BACK
丛植
直线上。一般要求平面为不等边三角形,一大一小者近,中者稍远较为 自然。三株配合,如果选用两个树种,最好同为乔木、灌木、常绿树、 落叶树,其中大、中者为一种树,距离稍远,小者为另一种树,与大者 靠近。 (C)四株配合 四株树可分为3∶1两组,组成不等边三角形或四边形,单株为一组者选 中偏大者为好。若选用二种树,应一种树3株,另一种树1株,1株者为
程度的变化。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艺术构图的重要手段之一。园林景观更需要有 对比。
1、形象的对比与调和 在植物造景中,乔木的高大和灌木的矮 宽、尖塔形树冠与卵形树冠,有着明显的对比,但它们都是 植物,从树冠上看,其本身又是调和的。一 2、体量的对比与调和 如假槟榔与散尾葵对比,蒲葵与棕竹对 比,体量上有很大差别,而它们的姿态又都是调和的。 3、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红色和绿色为互补色,黄色与紫色为互 补色,蓝色和橙色为互补色。
3、因材制宜
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千差万别,根据功能需求,可以利用植 物的姿态、色彩、芳香、声响等观赏特性,构成观形、赏色、 闻香、听声的景观。
在重要的景点和建筑物的迎面处,可配置一些名贵的树种。 其次还可种植一些观果、观叶的经济林木,搞各种“果树上 街、进园、进小区”, 但是,“园林结合生产”只是“结合”而已,生产只是副业, 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去搞“园林生产化”。
四、经济要求
五 .美学原则
(一)、变化与统一 (二)、对比与调和
(三)、韵律与节奏
(四)、比例与尺度
(五)、均衡与稳定
(六)、比拟与联想
一、变化与统一
⒈形式的统一 ⒉材料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