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真善美之真实
对“文学真实”的解读可谓众说纷纭。
真实,对文学来说,是一个宝贵品质。
就如同一个人,活得真实便能让人感到亲切,让人感到易于接近。
文学作品如果能反映真实的世界、真实生活、真实的人伦风情,便能让人倍感熟悉,让人融入到文学作品之中,和作者站在共同的视角上体验生活。
北大的教授董学文就提到过:“在文学作品中,真实是一种价值。
具体说,真实是文学的生命。
”
那么什么是文学真实呢?文学创造要求的真实其实就是指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既非生活真实亦非科学真实,而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的真实。
在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因其真实性而为人所称道的并不在少数。
《红楼梦》虽然并不完全真实,但是它的取材来源于现实,它的诸多细节也反映着客观现实,可以说是一部真实性颇高的艺术作品。
就算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读者丝毫不会怀疑故事中所说的一些的的确确是发生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背景中的。
再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更是一部典型的反映西北人民真实生活的作品,它所记述的一切,都忠于着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人文思想,而且详尽到极致的细节刻画让人觉得他就像在写自己家的事情那样信手拈来,他仿佛只是在向别人说着自己亲历过的事情,丝毫没有做作捏造之感。
还有《源氏物语》,如果不是一个真正了解宫廷生活的人,恐怕很难将一个多情公子的宫廷生活描写得那么到位,里面的光源氏虽然并不是一
个大众化的人物,他有着特殊的身份、特殊的背景、特殊的才华、特殊的品性,但是每个人看到这样一个形象的时候还是会相信确有其人。
但是,很多文学作品其实往往包含更多的“不真实性”,这又是为什么呢?一,真实的东西未必美,未必精彩,未必引人入胜,文学毕竟涵盖了很多类型,纪实文学、报告文学并不是文学的全部,如果所有文学作品的所有桥段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根据,那人们何必去阅读文学作品呢?读者一方面希望文学作品能反映现实,与读者形成共鸣,而另一方面,却希望看到文学作品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方面,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历在现实中经历不到的东西。
二,作者往往更注重作品的“主观真实性”,就是说作者希望将自己所想的东西写出来,哪怕是幻想、臆想、猜测,他希望将自己内心世界构筑的“理想”写出来,而读者也未尝不喜欢这种表达真情实感的作品。
比方说《活着》,可以说其中各个人物的死亡原因是很不可思议也比较离奇的,但是作者为了体现对“活着”的珍视,体现生命的脆弱与沉重,不得不安排人物一个接一个的死掉,但是这并不影响作者感情的抒发,读者的心灵也深受震撼。
三,以不真实反映真实往往可能比直接反映真实更有效果。
很多神话小说、荒诞小说其实就具有反讽现实的深刻意味,比如《变形记》、《城堡》,不可思议的情节反而能让人印象深刻。
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说,艺术真实的前提就是文学的“假定性”但这种假定性不是随意的,不能胡编乱造,它必须合乎情理,合乎生活的逻辑,也就是假中求真。
作者不能够将自己的主观倾向性任意地呈现
在作品之中,违背文学假定性“假中求真”的原则。
如果违背这种原则,作品的艺术性就要大打折扣,遭到读者的质疑也就在所难免的了。
就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狼》来看,其情节之所以会使人产生质疑,我认为主要是作者的倾向性所致。
蒲松龄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了凸现人类的智慧,也正是为了这一点,作者对狼的狡诈进行了艺术性的虚构和夸张。
应当说这种虚构和夸张只要在合乎逻辑的范围之内仍然是可以接受的,但务必要符合“狼”这一动物本有的自然属性。
而课文中,“狡诈”的狼竟然坐在手持利器的屠户的近旁,不顾危险的打起瞌睡,显然和上文“狡诈”构成了矛盾,也违背了狼的自然属性,从而导致了情节上的漏洞。
它客观上违背了艺术真实必须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的原则。
但更多的时候大家会对文学作品的艺术真实性产生质疑,是受自己的知识水平及生活阅历所限,对小说的艺术真实性还没有客观理性的把握,把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彻底当作了同一件事情,所以才产生一些不同的看法。
对于文学真实,我们其实不必过分强求,文学是艺术的一种,而艺术是人类灵魂的升华,它源于现实而必须高于现实。
它不仅需要饱满的现实感,还需要缤纷的不现实感;不仅要贴近我们的普通生活,还要触及我们内心的理想。
可以说,真实性虽然是文学的宝贵品质,但是却不是硬性要求,但凡一种艺术形式受到某种所谓的“要求”或者“原则”的约束,那么这种艺术的创作便失去了创新的空间,但凡评价艺
术的标准变成了诸多的条条框框而非欣赏艺术的人的感受,那么艺术便成了“作业”。
如果一本书写的很好,读者就会很自然地融入到作品中,会随着书中的人物去欢喜、去哭泣,而不会也没有心思去想这些事是否真实,这样的书才是一本好书。
看完一部作品之后,合上书想想,如果觉得这真是一本好书,读起来感到愉快,觉得有所收获,就行了,就达到了一本书的功效,要知道,文学并不是一种故作高深的庙堂之物,它本就是源于生活的,所以只要放松地去读,就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