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脱磷转炉本体(包括氧枪)维护检修规程解析

脱磷转炉本体(包括氧枪)维护检修规程解析

转炉本体维护检修规程目录1总则1.1适用范围1.2结构简述1.3技术参数2设备完好标准2.1零、部件2.2运行性能2.3技术资料2.4设备及环境3设备的维护3.1点检规定3.2维护规定3.3常见故障处理方法3.4紧急情况停车4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4.1检修周期4.2检修内容5检修质量标准6试车与验收6.1试车前的检查6.2试车6.3验收7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7.1维护安全注意事项7.2检修安全注意事项1总则1.1适用范围本规程使用于泰山不锈钢厂GOR转炉维护和检修,脱磷转炉本体与GOR相同,亦可参照使用。

1.2结构简述泰山不锈钢厂60t转炉为锥球形,其溶池由倒圆锥台体和球缺体组合而成,既炉身与炉底分离式。

其转炉本体主要包括:炉壳装配、托圈装配、倾动装置、游动端轴承、驱动端轴承、炉体支撑装置及驱动端轴承润滑配管、游动端轴承润滑配管、炉体底吹气配管等部分。

1.2.1炉壳装配炉壳装配主要由炉体、铸造炉口、挡渣板、吊座、斜楔等组成。

转炉炉体由炉底、炉身、及炉帽三部分组成,转炉炉底为可拆卸式活炉底,炉底与炉身由T 型销钉固定,炉帽与炉身的外壳为一个整体,炉体为球面三点支撑,炉体主要采材质为16MnR。

炉帽上设有出钢口,为保护炉帽减小变形,在炉帽外壳钢板上焊有环形散状挡渣板,可避免喷溅物直接粘附在炉帽外壳钢板上,同时也可保护炉体和托圈。

1.2.2托圈与耳轴托圈与耳轴用于支撑转炉炉体和传递倾动力矩。

托圈断面为矩形箱体结构,托圈中部辅之以钢管,既增加了托圈的强度,又有利于冷热气体的流通交换,降低热应力。

托圈与耳轴为过盈配合,轴向销加法兰联结,托圈主要材质为16Mn,耳轴主要材质42CrMo。

由于耳轴受热会产生轴向伸长和翘起变形,因此驱动侧、游动端耳轴轴承选用调心圆柱滚子轴承,且游动端轴承座为铰接连接。

耳轴轴承采用干油润滑,润滑脂为中极压锂基润滑脂。

1.2.3倾动装置倾动装置主要由右侧驱动、左侧驱动、一二次减速机、扭力杆装置、主令控制器装配、润滑系统等组成。

倾动装置能够旋转±360°,以满足兑铁水、加废钢、取样、测温、出钢、倒渣、喷补炉等工作,并与炉下钢包车、烟罩等设备有连锁装置。

一次和二次减速机部用中极压工业齿轮油润滑,一次减速机油池润滑,二次减速机喷油润滑,必须保证各油路畅通,调节给油指示器,使各部润滑油量满足要求。

转炉倾动速度为无级调速,以满足各项工艺操作要求。

在出钢、倒渣、人工取样时,转炉要平稳缓慢的倾动,以免钢渣猛烈晃动,甚至喷出炉口。

当空炉或从水平位置竖起时,应采用较高的速度,以减少辅助时间。

当接近预定位置时,采用低速运行,以使转炉定位准确,操作灵活。

当四台电机中的一台发生故障时,其它三台电机仍可工作8小时;当两台电机发生故障时,其它两台电机仍可正常冶炼一炉。

1.2.4炉体支撑装置炉体支撑装置形式为螺栓带销球面支撑。

整个支撑装置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托圈上三个互成120°的球铰装置与炉壳上部的支撑法兰组成倾动承载部分,承受炉体在垂直位置和倾动过程的载荷,其中位于加料侧的球铰装置传递倾动力矩,每一球铰装置中有两对相互配合的球面垫圈,以便T型支撑螺栓更好地适应炉壳的膨胀变形;二是安装在托圈上下的限位块、托架组成倾动定位部分。

球铰装置各球面间加入二硫化钼润滑剂。

1.2.5炉体底吹气配管1.3技术参数1.3.1转炉本体1.3.2氧枪系统刮渣器刮渣能力:<40000N气缸型号:QGBZ200-285-MT4行程:S=285介质压力:0.4-0.6MPa吹氧管(a)喷嘴形式:四孔拉瓦尔(b)管体外径:Φ 219(c)氧枪有效长度:15600mm(d)总行程:15600mm(e)升降速度高速:40m/min低速:8m/min(f)金属软管水管:DN125氧气管:DN150吹氧管升降装置(a)主电动机:YTSZ 280S1-4,1465r/min,75kW(S3)副电动机:YTSZ 280S1-4,1465r/min,75kW(S3)(b)减速机:ZSY 355-35.5-Ⅶ速比i=35.5(c)制动器:YWZ-315/80,制动力矩500-1000N.m横移传动装置(a)横移行程:3000mm(b)横移速度:2.5-3m/min(c)电动机:Y112M-6,功率2.2kW,输入转速 1000r/min(d)减速机:DSFK 180-400-A i=400DSFK 180-400-D i=4002设备完好标准2.1零、部件2.1.1转炉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2.1.2电流表、温度计,压力表,电压表等灵敏准确。

2.1.3基础、稳固,各连接螺栓紧固,符合技术要求。

2.1.4各轴承减速机间隙符合要求。

2.1.5防腐完整,符合要求。

2.2运行性能2.2.1设备运转平稳,无异常振动和杂音,电机温升和电流不超过允许值。

2.2.2电机达到名牌出力,满足生产要求。

2.3技术资料2.3.1设备总图,易损零件图,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性能试验齐全。

2.3.2设备运行记录、润滑油分析和换油记录,历次检修记录齐全准确。

2.3.3有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和维护检修规程。

2.4设备及环境2.4.1设备清洁,表面无灰尘、油垢。

2.4.2设备及管道无跑、冒、滴、漏。

2.4.3设备周围环境清洁,无积水、杂物。

3设备维护3.1点检规定3.1.1维护人员点检必须按照点检标准及点检卡上的内容逐条认真确认,并认真填写记。

3.1.2点检中发现的问题在点检人员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3.2维护规定3.2.1每班对倾动电机认真检查,运行过程中是否有异常响声。

3.2.2每班认真检查倾动减速机运行是否有异常响声。

3.2.3每班对倾动电机与减速机接手闸轮的联结螺栓是否齐全紧固。

3.2.4每班认真检查各部联结螺栓完整无缺,无松动现象。

3.2.5每班对倾动润滑系统的油量、油温、油压认真检查。

3.2.6每班对倾动、合金加料设备运行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3.3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见下表。

3.4紧急情况停车3.4.1倾动系统润滑中断经多方采取措施仍无效时。

3.4.2扭力杆失控时。

3.4.3制动器打不开,或超过三个以上不起作用时。

3.4.4水冷件漏水及底吹管路漏气时。

4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4.1检修周期(见下表)4.2检修内容4.2.1小修内容4.2.1.1更换水冷炉口4.2.1.2托圈冷却水管路及各连接点查漏并修理、更换密封件及阀件。

4.2.1.3倾动部分各制动器的检查、调整,更换磨损超标准制动抡、接手、制动块及各种销、轴、套等。

4.2.1.4处理回孔旋转接头泄露,调整、紧固旋转接头或更换密封及阀门。

4.2.1.5检查扭力杆及关节轴承联接情况、润滑情况,处理泄漏。

4.2.1.6更换或修理烟道的下料口、氧枪口。

4.2.1.7调整防坠落装置或更换易损件(调整块、连杆等)。

4.2.1.8转炉设备金系统的各种阀门、计器、仪表、称量装置的检查、调整、更换。

4.2.1.9转炉设备系统各部位的地脚螺栓以及结合面的连接螺栓的检查、调整与紧固。

4.2.3、中修内容4.2.3.1包括小修内容。

4.2.3.2检查、调整、减速机与扭力杆装置的联接。

4.2.3.3底吹供气装置管路、阀门、法兰等连接的密封性检查、查漏更换密封件。

4.2.3.4供排水系统的管道、弯头、阀门及附件的查漏、调整或更换。

4.2.3.5各种计器、计量仪表的检查、更换和调整。

4.2.4、大修内容4.2.4.1包括中修内容4.2.4.2其他中修时序不允许的检修项目。

5检修质量标准5.1转炉炉体及倾动设备5.1.1耳轴轴承座5.1.1.1驱动端和游动端轴承座标高允许士lmm;两轴承座相互之标高差为0.5mm。

5.1.1.2轴承座中心线对炉体中心的纵向尺寸偏差为lmm;横问位移为允差为lmm。

5.1.1.3两轴承座的中心距允差为士lmm。

5.1.1.4两轴承座的对角线之差不得大于2mm。

5.1.1.5轴承座的纵向水平度允差为0.1/1000,其倾斜方问靠炉壳侧宣偏底。

轴承座的横向水平度,游动端允差为1.0/1000,驱动端允差为0.2/1000。

5.1.1.6铰链式轴承支座底板的纵向水平度允差为O.2/1000。

5.1.1.7轴系座与轴系支座之间接触面应紧密,连接螺栓紧固后,其径向间隙不得大于0.O5mm。

5.1.1.8耳轴轴属应有0.20~0.30的轴向游隙,其径向间隙应满足设计配合要求。

5.1.1.9轴承润滑的供油管路应畅通,不得有杂物及减小通经的现象象,装配后密封应良好,不得有渗漏现象。

5.1.2托圈5.1.2.1托圈两耳轴的同轴度允差为lmm;两耳轴轴线倾斜度不大于0.1/1000。

5.1.2.2耳轴法兰与托圈连接螺栓在紧固后,法兰接合的局部间隙不得大于0.O5mm。

5.1.2.3耳轴法兰螺栓的紧固应满足设计要求。

5.1.2.4托圈装配好后,应进行水压试验,其压力为0.9gMPa,持压时间为20分钟,不得有渗漏。

5.1.2.5安装各水管法兰时,应认真检查,防止杂物落入其内。

5.1.2.6安装托圈时,耳轴端部应作"零"位标记。

作标记时,耗圈应处于水平位置,其横向水平度允差为0.1/1000。

5.1.3倾动装置5.1.3.1一次减速机合装时必须清除零件上的毛刺,铁屑等杂物,亦要擦洗干净。

应按要求将各润滑点填充适当的油或脂5.1.3.2耳轴大齿轮装配前,须首先检查切向键是否满足配合要求,其主要受力面应确保良好的接触。

5.1.3.3大齿轮与耳轴装配后,其轮缘端面摆动量不得超过2mm5.1.3.4二次减速机安装时,须保证双列圆锥滚子轴系游隙在1.6~2.4mm之间;该轴承外圈左端面应留有2.5mm的间隙4.1.3.5大齿轮与耳轴轴肩应靠紧,局部间隙不应大于0.O5mm。

4.1.3.6二次减速机齿轮啮合最小间隙Cn=2.5mm,且齿面接触沿齿高不应小于45%,沿齿长不应小于60%。

5.1.3.7一次减速机油浴润滑,二次减速机喷油润滑。

必须保证各油路肠通。

可调节给油指示器,便各部润滑油量满足要求。

各接合面应接触严密,局部间隙应不大于0.05mm。

5.1.3.8应保证四台一次减速机与二次减速机传动同步,亦应做得启动和停止平稳灵活,倾动角度为±360°,运行中不应出现噪音。

整个润滑系统不得有异常渗漏现象。

5.1.3.9润滑系统全韶安装完毕后,要进行循坏清洗,清洗油可用粘度20厘池的透平油,同时已1.5倍的工作压力进行密封试验,不得有渗漏现象。

5.2炉体5.2.1当炉壳处于"零"位,炉壳炉纵横向中心线偏移允±2mm5.2.2炉体装配完毕,其中心线对托圈平面垂直度沿炉壳全高应不大于3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