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并购融资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融资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融资风险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企业并购融资存在的风险及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具体并购案例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企业并购融资风险的控制对策。

关键词:并购融资风险风险管理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isks and causes of the existence of financing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ombined wit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pecific cases, summed Control Measures of risk financing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Keyword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Financing risks Risk management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很多企业采取并购这一方式作为扩张的手段,并购已经成为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之一。

企业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如果企业单靠自有资金的支持,那么将难以完成并购,这就必须依靠外部融资来达成目标,这样,融资便成为企业并购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我国企业的并购发展情况来看,在我国并购史上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是很多,大多数企业都以失败告终。

总结这些失败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并购都是在融资环节出现了问题。

为保证企业并购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提高并购效率,必须对并购融资风险进行管理。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选择企业并购融资风险分析为题,从介绍并购融资风险的概念及风险类型出发,解释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具体并购案例,通过对比不同案例中的融资风险管理,总结出具体的管理对策。

一、企业并购融资风险产生的原因每一个成功企业并购案例的背后,都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公司并购的资金筹集环节会给企业带来融资风险。

本章节介绍企业并购融资风险的概念、类型以及各种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并购融资风险概念“企业并购融资风险是指与并购资金来源和融资后资本结构有关的资金来源风险”[1],具体包括融资在数量和时间上是否保证需要、融资方式是否符合并购动机以及是否影响并购方的控制权、融资成本是否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等。

融资风险是因企业并购融资是影响因素的不确定而客观存在的,并且不确定随融资量的增大而加大。

(二)企业并购融资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存在于并购融资的各个阶段,产生风险的原因主要表现在融资额度的预算、融资方式的选择、融资结构的安排以及企业的资信状况四个方面。

下面,我们依次讨论:1、融资额度预算风险企业并购对资金有很大的需求,企业内部资金作为日常生产经营及周转所需,往往无法同时兼顾并购需求,此时企业就要考虑从外部融资。

因此,企业需要在实施并购之前确定对外融集的资金量以及融资成本、融资结构等因素,所以融资预算是首要环节,在预算融资额度时,往往伴随着一些风险。

“如果企业预算的资金量超过了实际需要量,就会造成并购成本增加,降低企业收益;反之,如果资金不足就会影响企业并购的正常进行,甚至影响企业经营,加剧财务风险”[2]。

外部融资的资金量越大,风险也随之越大。

2、融资方式选择风险企业通常采用的融资方式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另外还有两种特殊的融资方式:杠杆并购融资和卖方融资。

(1)内部融资主要是指使用内部留存,但企业的内部资金往往有限,如果大量用于并购,那么企业的日常经营等都会受到限制,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也会降低,因此,内部融资一般不作为企业的主要并购融资方式。

(2)外部融资主要有权益融资、债务融资,各种融资方式也都存在着风险。

权益融资一般是通过发行股票来筹资,主要有普通股融资和优先股融资。

“普通股融[1]骆长琴,《企业并购的融资风险分析及防范》[J],商业文化,2009年(11)。

[2]郑成凤,《企业并购中的融资风险及防范》[J],潍坊学院学报, 2012年(12)。

资的风险在于若发行大量普通股会分散企业的控制权,而且普通股不能抵税,资本成本较高,不利于企业实现最佳资本结构”[1]。

普通股的融资标准较高,时间跨度大,不利于企业把握最佳的并购时机。

“优先股的融资风险在于优先股的税后资金成本要高于负债的税后资金成本。

由于优先股股东往往负担了相当比例的风险,却只能收取固定的报酬,因而在发行效果上不如债券”[2]。

债务融资一般有债券融资和银行信贷融资两种方式。

债券融资最大的风险在于后期出现的还本付息困难风险。

“企业在利用债券融资时需要有一定的限度,若发行过多,会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降低企业的信誉,增加再融资成本”[3]。

银行信贷融资的风险在于由于涉及的金额巨大,双方谈判沟通的时间较长,限制比较多,如果不成功就容易错过最佳并购时机;“企业往往被要求抵押或限制使用部分资产以取得贷款,资产负债率上升导致资本结构恶化,引发信用危机,影响企业的再融资能力”[4]。

(3)杠杆收购能迅速解决并购的融资问题,形成小鱼吃大鱼的现象。

“它的实质在于举债收购,通过信贷融通资本,运用财务杠杆加大负债比例,用较少的股本投入融得数倍的资金”[5]。

这种方式债务比率比较高,容易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偿债风险和利息负担。

“杠杆收购中的目标企业通常是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若收购时机和收购策略把握不当,很容易遭到大公司的反扑导致收购失败”[6]。

3、融资结构安排风险企业并购所需的巨额资金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这时企业还会面临着融资结构风险。

融资结构风险具体表现在:在以内部资金为主的并购中,虽然融资风险降低了,但当企业遇到其他不确定因素时,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这时候一旦再融资出现困难,就会产生新的财务风险。

在以债务为主的融资结构中,如果并购后企业发展不好,那么企业就要承担偿债风险。

“偿付风险是并购融资风险的主要部分,特别是杠杆并购,偿还风险更大”[7]。

在以股权为主的并购中,虽然股权筹资是长期性和无偿性的,但企业不能一味扩张股本,如果后期业绩跟不上股本的扩张,则会导致每股收益降低,影响企业形象。

如果并购后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会使股东利益受损,从而被敌意并购者趁虚而入。

4、并购企业资信风险一个企业要能及时足额地融资成功,需要自身条件较好,特别是企业的资信条件,因为融资方式的选择往往会因融资企业不同的资信条件而受到限制。

例如,商业银行在提供[1]李沛洁、平一鸣,《浅谈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4)。

[2]程志强,《企业并购中的银行借款融资风险及其应对》[J],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1)。

[3]陈燕,《企业并购债务性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大众商务,2009年(24)。

[4]耿云江、王琦,《企业并购中融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财务与会计,2011年(6)。

[5]傅海燕,《企业并购融资方式探讨》[J],经济师,2011年(8)。

[6]王小英,《企业并购融资风险的分析及防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5)。

[7]王会林,《企业并购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现代商业,2011年(30)。

信贷时,都要对融资企业的资信程度进行调查,资信程度不好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或受到更严格的限制。

“并购企业的资信程度的差异和变化,增加了并购企业融资的风险”[1]。

二、企业并购融资风险案例分析在了解了企业并购融资风险及形成原因之后,本章节以两个具体的并购案例来分析在实际并购中企业遇到的融资风险和及其应对方式。

(一)吉利成功并购沃尔沃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元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其他相关资产。

“作为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吉利上演了一出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

[2]1、并购双方简介吉利控股集团是浙江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成立于1986年,集团总部设于杭州,主要生产经营汽车和汽车零部件。

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连续六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连续四年排在中国汽车行业十强,发展速度快,发展前景很好。

“沃尔沃,英文名为V olvo,瑞典著名汽车品牌。

该品牌汽车是目前世界上公认最安全的汽车。

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3]。

创立于1927年,到1999年,福特以65亿美元的高价得到沃尔沃品牌,但在过去几年里,沃尔沃品牌一直在亏损。

2、并购背景沃尔沃汽车销售额在福特接手之后一直下滑,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沃尔沃轿车、福特汽车都在大幅度亏损。

据当时的报道,沃尔沃公司已无力支撑,福特也在公司战略中指出想摆脱沃尔沃等公司的拖累。

同样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制造企业也迎来考验,面临着产销量减少的困境。

而作为国内著名自主品牌之一的吉利汽车,在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抵御金融危机的影响,创造着骄人的业绩。

“2008年吉利汽车集团国内销售量和出口量都大幅增长,纳税额约10亿元。

2009年的利润接近24亿元。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吉利保持了国内行业十强的地位”[4]。

3、并购融资风险分析[1]陶学伟,《企业并购融资风险控制探讨》[J],财会通讯,2009年 (1)。

[2]李良成,《吉利并购沃尔沃的风险与并购后整合战略分析》[J],企业经济,2011 年(1)。

[3]郑霖霖,《吉利并购沃尔沃融资及财务分析》[J],商业会计,2013年(18)。

[4]刘淑莲,《并购对价与融资方式选择: 控制权转移与风险承担——基于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分析》[J],投资研究,2011年 (7)。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18亿美元交易刚刚宣布,收购融资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本次收购资金庞大,相对于吉利集团可谓巨额资金。

2009年吉利汽车的利润不过才11.8亿元人民币,如果单靠其自身资本积累,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并购中可能会面临种种融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吉利集团成立吉利万源作为并购运作公司,采取多方融资来缓解现金压力。

27亿美元并购资金分为三部分筹集,一是来自国内融资,其中又以吉利汽车自有资金为主加上国内主权银行的收购资金;二是来自海外,包括来自美国、欧洲和香港市场的资金;三是福特的卖方融资。

首先,吉利从国内银行获得贷款:从中国银行浙江分行与伦敦分行牵头的财团获得近10亿美元5年期的贷款;国家开发银行和成都银行各提供人民币20亿元和10亿元低息贷款,3年内吉利仅需付约三分之一的利息,三年后酌情偿还;其次,通过权益融资的方式,吸收海外投资者的资金,从高盛获得25.86亿港元(约合3.3亿美元)的投资;同时,吉利也得到了由瑞典当地政府担保的欧盟内相关银行的低息贷款,吉利还将融资与国内建厂捆绑,取得当地政府资金与政策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