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公布为标志,新一轮医改正式启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医改纳入健康中国战略中,标志着深化医改进入了新阶段。
医改政策持续
发力,医疗市场关系进入再平衡的关键节点。
国办发〔2017〕3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
以地市和县域为单位,将服务区域按照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
由一个医疗集团或者医共体负责。
随着分级诊疗政策的持续推进,“大病进医院,小病回社区”的理念将得到更加彻底的执行,今年6月份启动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也将“下转患者人次”纳入考核范围内,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院的收治范围。
随着政府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发力,倒逼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医院面临巨大的压力。
“药品零差价”、“4+7”带量采购等相关政策打破了原有的以药养医的格局,发改价格〔2017〕1941
号《关于全面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取消耗材加成,高值耗材纳入医疗服务
项目打包降价,“耗材零差价”也已逐步落地实施。
同时,随着DRG病种医保付费制度改革的推行,药品、耗材、医技检查都将成为医院成本,作为一家企业医院,在享有财政补偿机制
方面本不具备优势,医院经济收入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一定冲击。
传统的医院薪酬管理,一般按照单项提成、成本核算提成、医疗项目点值等方式。
伴随着我
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医改政策要求医院“破处趋利性回归公益性”,逐渐“以医疗为中心”向“以
健康为中心”转型。
医保DRGs支付制度改革加速,倒逼医院从外延规模扩张发展模式走向内涵质量效益增长模式,对医院管理水平的要求更加严格。
面对医改的新要求,必须清楚认识,正确面对,主动适应这一变革,以变应变,以变制变,
在变化中建立健全医院共融共赢的长效发展机制。
要从思想上、制度上、机制上大胆创新求索,补齐发展短板,赢得发展机遇。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下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化决策机制,使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
相互制衡。
着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适应DRGs和单病种付费改革,提供安全、合理、规范、有效的医疗服务。
适应医院公益性回归的改革要求,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
适应
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
积极谋求与国内
一流的医疗集团合作,探索社会多元化办医新途径。
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围绕医
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社会效益扎实开展相关工作。
我院门急诊及住院部改扩建工程即将开工,建成后将实现开放床位1000张以上,日门急诊量1000余人次,年住院量3万人次。
可以通过规范门诊布局提高服务流程,改善就医和工作环
境提高患者及员工满意度,吸引人才促进医院良性发展,避免了取消药耗材加成后医院陷入
发展困境,更加坚定了医院支持医改相关政策的决心,有力地保障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