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
长期以来,历史成本一直是计量的主要模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历史成本逐渐难以应付局面。
为保持信息质量的有用性,各准则制定机构都把以公允价值计量所有衍生金融工具作为目标。
尽管阻力重重,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仍然如火如荼的开展,并在其他项目的计量和处理方法的变迁上体现着公允价值的渗透。
层出不穷的问题和阻力使公允价值计量成为当今世界财务会计的难题之一,全面应用公允价值已是大势所趋,而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上的滞后,也使得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探讨具有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公允价值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归纳总结国际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准则的规定,得出公允价值在国际上己得到广泛、全面的应用,其应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金融工具上的应用、二是在非金融工具上的应用;比较公允价值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得出:由于市场环境等因素,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够广泛。
同时指出了目前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可靠性问题、二是可操作性问题。
其次以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分析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问题。
对可靠性问题的分析主要从可靠性的定义,比较分析两种测定可靠性模型,得出两种模型的优缺点,这将为公允价值的使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后通过分析公允价值的确定次序,得出可靠性程度与确定公允价值次序有关,越接近市场条件的技术方法可靠程度越强。
可操作问题是公允价值应用的另外一个难题,本文从公允价值获取方法入手,主要分析了现行市价法和现值法,分别提出了两种方法的应用的条件、步骤、确定的方法。
然后提出只要对现值法的适用条件、使用原则、估价程序及方法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通过相应的具体会计准则将其固定下来,现值法完全可以为一种可靠性较高,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获取方法。
最后提出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