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成果——超强网络适应技术

科技成果——超强网络适应技术

科技成果——超强网络适应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北京飞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概述
系统主要从低网络带宽自适应、信道切换探测、极低带宽条件下的话音保底三方面进行设计。

总体技术思路是为适应通信带宽低、通信方式复杂多变的基础保障条件,针对视频采用可分级编解码(SVC)技术,针对音频采用OPUS编解码技术,结合网络检测技术和网络向前纠错编码技术的应用,可实现视音频传输对复杂网络条件的自适应,确保通信顺畅和优化表达。

可适应信道切换情况下的带宽突变;无线通信带宽在地理和气候条件不稳定情况下的带宽变化;长延时网络状态监测。

低带宽自适应性设计:概括来讲需采用“压”、“减”、“疏”三种方法。

极限带宽话音保底设计:系统可支持视音频混合组会,在带宽条件低的情况下,可以舍弃视频,只进行音频传输。

此外采用opus音频格式,可以确保码率条件6-512kbps带宽变化范围内音频质量的自适应能力,尤其是在极低带宽条件下,在考虑音频信号打包损耗情况下,可以做到低于16kbps情况下传输的话音仍然可用,从而能够实现极低带宽条件话音保底。

主要技术指标
在固定网络环境丢包率≤15%、时延抖动≤50ms、时延≤200ms 条件下,视频通信具备降帧率、降码率等适应信道能力;在无线网络环境丢包率≤30%、时延抖动≤100ms、时延≤500ms条件下,视频
通信具备降帧率、降码率等适应信道能力;提供最低限度语音通信;本级内部采用网络组播或转发模式,级间服务器转发两种音视频传输模式。

系统默认采用转发模式进行媒体的传输。

全网图像调阅时间:≤1s(不考虑信道延迟)。

1路D1视频占用带宽≤128kbps;1路音频占用带宽≤12kbps视频总延时≤190ms(光缆网);系统本地时延:≤110ms;系统每转发一次增加时延:≤10ms;云台控制时延:≤100ms;本地设备唇音同步误差:≤50ms。

先进程度国内领先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成熟应用阶段
适用范围智慧城市、多媒体指挥
专利状态授权专利3项。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