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课知识要点(超好)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课知识要点(超好)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课知识要点一、填空1、人的一生经历(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中(婴儿期)和(青春期)生长最快。

2、(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特征之一,它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二、问题1、你现在处在什么生长发育时期?应该注意什么?答、我现在处在青春发育期。

应该注意锻炼身体加强营养,合理休息等。

2、青少年生长发育时期男女生长有什么规律?答、青少年发育期女生从12岁开始发育,男生从13岁—14岁开始发育,在此时期女生比男生早发育2年,10岁以前男同学平均身高略大于女同学的身高,12岁开始女孩的身高、体重超过男孩。

3、什么叫遗传现象?什么事变异现象?答、自己与爸爸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叫遗传现象,父母与子女兄妹姐弟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一、填空。

1、(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星球,它是一个(水)球。

人类认识它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历程。

2、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大多是(咸)水。

3、古希腊人通过(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的现象,提出了“地球说”。

4、(哥伦布)是地理发现的先驱者。

5、(麦哲伦)是航海家,探险家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

6、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7、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8、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二、问题1、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球体?答、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大多是咸水。

2、古希腊人通过什么现象提出地球说?答、古希腊人通过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的现象,提出了地球说。

一、填空。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3、(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

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纬指示(南北方向)。

5、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二、问题1、什么叫地球仪?有什么作用?答、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就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叫地球仪。

地球仪的作用是:它能便于人们的认识和研究地球。

2、地球仪有哪几部分组成?答、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四部分组成。

3、地球仪有哪些种类?答、有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地貌地球仪、地形地球仪等。

4、地球仪的主要标志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答、南极、北极、赤道、经纬、纬线、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北极表示地轴与地相交的两点(见11面)4、简要说明如何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答:(1)在乒乓球上确定相对应的南北两极,然后在两极处钻出小孔。

(2)根据两极在乒乓球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若干经线和纬线。

(3)画出陆地和海洋。

(4)用一个铁丝穿过乒乓球的两极,支起乒乓球。

然后像地球仪那样适当倾斜。

一、填空1、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球信息的工具。

2、地图是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与地理有关的各种信息。

正确反映水系、土质、交通线、疆界等(分布)情况如实反映(地球特征)的图。

3、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4、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也是(长江)发源地。

二、问题1、了解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答、1、知道比例尺2、判定方向3、看清图例2、地图的标志有什么作用?你能写出几个地图专用标志吗?答、地图标志作用是让我们能够通过读图来了解一个地方的状况。

3、你能写出一些常见的四个地图吗?答、中国地图、中国行政区划图、世界地图、交通地图-------二、填空1、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

2、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它的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1990年(4)月(22)日联合国将(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4、1970年4月22日为世界的首次“地球日”活动。

三、问题1、制作“地球档案”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制作地球档案的内容有:基本情况、地球上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地球的邻居等。

2、哪些变化是地球自身运动引起的?哪些是人类活动引起的?答、地球自身运动引起的冰川地貌、丹霞地貌等;人类活动引起山体污染、河流污染等。

一、填空1、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引起。

2、地球绕(太阳)公转。

3、“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4、地球自转产生(昼夜)现象。

5、地球自转(自西向东)方向,自转一周要(24)小时,公转一周有(365)天。

6、地球有(自)转和(公)转。

二、问题1、不同的植物开花为什么时间不同?答、因为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密切关系。

2、昼夜变化对植物有什么影响?答、昼夜变化控制植物开花、闭花的时间、香味等。

一、问题1、在我国哪个地方最先看到日出?哪个地方最晚看到日出?答、黑龙江省的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界碑处的地方最先看到日出。

最晚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新疆的喀什市。

2、当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时(向东向西呢)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是:杭州——北京——武汉——呼和浩特——银川——成都——拉萨——喀什一、填空1、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是(14时)左右,温度最低的时候是早晨(6时)左右。

2、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早晨6点-下午12点(由低到高),下午12点-早晨6点(由高到低)。

3、太阳照射地面的情况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太阳直射地面,气温高;太阳斜射地面,气温低)。

二、问题。

1、昼夜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答:早晚凉正午气温高。

(早晚冷中午热)2、28页的实验①实验中的白炽灯相当于什么?(太阳)3、昼夜温度的变化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昼夜温度与照射的距离角度面积等有关。

它们的关系是太阳光照射的距离越近,角度越平缓、面积越多、则温度越多、否则相反。

4、查阅资料,了解一下我国冬天北方比南方冷的原因。

答:北方太阳大都是斜射的接受的光照少,所以就冷一些一、问题1、动物的昼夜行为受到了昼夜变化影响?为什么?答:受到了①动物都有生物钟,它们的生理节律同样受约于它们的生物钟。

②动物生活规律会随地球上昼夜变化而变化。

二、填空1、最早发现植物生理节律的学者是(瑞典林奈)。

2、动物都有(生物钟),生物钟控制花的(开、闭、香味、树叶睡眠)等。

3、生理节律同样受约于(生物钟)。

4、动物、植物生活规律会随地球上的(昼夜变化)而变化。

5、植物开花时间与什么有关?答:植物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密切关系。

一、问题1、什么是卵石?答:表面光滑圆溜的石头,人们就把这种石头叫卵石。

2、什么叫风化作用?答: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植物的根长大等原因长期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叫风化作用。

3、什么叫搬运作用?答:河水像搬运工一样,把岩石从上游搬到中、下游,河水这种作用叫搬运作用。

4、卵石是怎样形成的?答: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来到上、中、下游,在河流的长距离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及碰撞、磨擦,到达下游的岩石就是卵石。

5、推测今日的高山在将来可能会怎样?答:今日的高山长期受到风化作用,会把岩石破裂变碎石,在外力的作用下,使高山变矮或成平地。

二、填空1、卵石是在(水的搬运)过程中逐渐磨圆的。

2、我们经常在(沙堆里)、(公路上)、(河床中)等地方见到卵石。

3、河滩上的卵石是从(高山上的岩石)来的。

4、我发现卵石大都集中在河床的(下)游。

5、卵石是在风化作用(水的搬运)和(磨圆)作用逐渐形成的。

一、填空1、溶洞是奇特的(自然)景观,是地下(洞穴)。

2、溶洞内有(石笋、石柱、石花、钟乳石)等。

3、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我发现石头会(冒气泡)。

4、用管子往一杯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会逐渐变(浑浊),再继续往里面吹气,浑浊的水又会(慢慢变清)。

5、溶洞大多形成在(石灰岩)山中。

6、带有酸性的雨水会对石灰岩产生(溶解)作用。

7、溶洞的形成与带有(盐酸性的水)的长期浸蚀有关。

二、问题1、溶洞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答:(1)石灰岩地貌,(2)有含酸性的水流过2、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P41’答:自然界中的石灰岩,遇到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或地下水后,慢慢形成了如同实验中第二次变清的水,这种水渗到溶洞顶部滴落下来时,由于温度和压力发生变化,就有乳白色的沉淀物留在溶洞的顶部,日积月累就形成了钟乳石。

一、填空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第二)长河。

2、(水、土、植物)等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3、水土大量流失,严重破坏(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

4、(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二、问答题1、黄河下游河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答:黄河下游河床会发生升高的变化。

因为黄河向下游流的途中,经黄土高原,带走了大量泥沙,长期淤积,所以会升高。

2、黄河两岸的大量泥沙流失沉积到黄河中,是哪些原因造成的?答:过度放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3、为什么黄河的水是浑黄的?答:黄河上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那里植被很少,土地光秃,土质疏松,河水雨水很容易使土壤流失,所以黄河的水是浑黄的。

4、人类的活动给黄河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做?答:工业不断发达,过度开发利用土地,导致土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地球环境越来越坏,人类居住环境越来越差;我们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优化美化人类的居住环境。

一、填空1、沙尘天气分为:浮沉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四类。

2、沙尘暴的形成三要素是:强风、沙源、不稳定的空气。

3、(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敌人之一。

4、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5、沙尘暴多发于沙漠沙地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

二、问答1、沙尘暴天气发生时有哪些现象?为什么有这种现象?沙尘暴天气有哪些危害?答:沙尘暴天气是大风扬起沙尘,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

因为它处在沙漠、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这里的空气容易受热而上空的空气相对较冷,造成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空气对流,当出现了长时间的大风天气时就形成了沙尘暴。

2、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沙尘暴的这种变化?答:过度放牧、植被破坏、土地沙化3、如何防止沙尘暴的发生?答:植树造林,绿化,造防护林,科学放牧,保护草场等等。

一、填空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发生时给人们带来灾害。

2、地震可以预测,不能预防。

3、地震发生时,从而产生巨大的地震波。

4、我们都知道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间为(2008年5月12日),地震强度为(8.0)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