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伤院前急救培训PPT课件

创伤院前急救培训PPT课件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时间就是生命
猝死--最佳抢救时间4min 大量实践证明: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 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 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 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严重创伤--抢救的白金时间10-20min
黄金时间60min 白银时间6小时 白布单时间>6小时
本法只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控 制出血的目的,不宜久用。
本法适用于聂动脉、颈动脉、 桡动脉、指动脉等的损伤及 所支配区域出血的止血。
指压止血法操作要点
准确掌握动脉压迫点 压迫力度要适中,以伤口不出血为准 压迫10~15分钟,仅是短暂急救止血 保持伤处肢体抬高
⑴颞浅动脉压迫 法
一 侧 头 顶 部 出 血 —— 颞 浅动脉:耳屏上前方 1.5cm处(同侧外耳门上 方,颧弓根部,用拇指 或食指压向下颌关节)
⑻手指出血压迫法
手指出血:压迫指动脉, 手指出血时,可用拇指和 食指压迫手指两侧的血管
⑼股动脉压迫法
大 腿 以 下 出 血 —— 股 动 脉(腹股沟韧带中点下 方处,双手拇指、手掌、 拳头,压向耻骨)
⑽足背、胫后动 脉压迫法
足 部 出 血 —— 足 背 动 脉 (足背皮肤皱纹中点, 压向跖骨)与胫后动脉 (跟骨和内踝之间,压 向跟骨)
⑵面动脉压迫法
一侧颜面部出血—— 面动脉(同侧下颌骨 下缘,下颌角前端, 压向下颌骨面)
⑶枕动脉压迫法
头 后 部 出 血 —— 枕 动 脉 (耳后乳突下面稍外侧, 压向枕骨面)
⑷颈总动脉压迫法
一 侧 头 面 部 出 血 —— 颈 总 动脉(气管与同侧胸锁乳 突肌之间,甲状软骨下方 外侧,压向第5颈椎横突)
4、止血带法
用于其他止血方法暂时不 能控制的四肢动脉出血 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止血 带、布条止血带两种
止血带法注意事项:
结扎止血带的时间:应越短越好,一般 不应超过1h,最长不宜超过3h;且每隔 1h左右放松1-2 min,放松期间在伤口 近心端局部加压止血
标记:使用止血带必须在患者的体表做 出明显的标记,注明伤情和使用止血带 的原因和时间,并严格交接班
创伤院前急救技术
有效的通气 及时的止血 正确的包扎 可靠的固定 适时的搬运
一、有效的通气
呼吸道 梗阻的原因: 颌面部、颈部损伤 重度颅脑伤致深度昏迷 吸入性损伤--喉、气道
水肿 肺部损伤出血或气管损伤
有效的通气
❖ 开放气道
❖ 压额抬颏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托下颌法
❖ 清除口腔内异物 ❖ 气道梗阻的处理
搬运中注意不得加重损伤,保持有利体位。
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
在创伤致死者中有50%以上为颅脑损伤所致
1.头皮损伤
⑴ 裂伤-迅速包扎伤口-加压包扎止血 ⑵ 血肿-早期冷敷、加压包扎
24h后改热敷 (血肿较大,穿刺抽血、加压包扎) ⑶ 头皮撕脱伤- (大量出血、剧烈疼痛-休克)
止血(加压包扎)、止痛、抗休克 保存撕脱头皮
医用止血带止血
布条止血带
二、正确的包扎
绷带包扎法
环行包扎
螺旋包扎 “8”字形
螺旋反折 回返式
三角巾包扎 头部包扎
普通帽式包扎 风帽式包扎 面具式包扎
眼睛包扎
单眼包扎
双眼包扎
躯干部包扎
单胸 (背)
腹部包扎
双胸(双背)
四肢包扎
大悬挂
小悬挂
膝盖包扎
手部包扎
特殊创伤处理
开放性气胸的处理
固让伤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用敷料或塑料薄膜尽快封闭 伤口。
二、及时的止血
按出血部位分: 内出血:身体深部组织或内脏损伤出血 外出血:体表的伤口出血
按损伤血管分: 动脉出血:量大鲜红,呈喷射状、搏动性 静脉出血:暗红色,持续从伤口外溢 毛细血管出血:鲜红的点、片状渗血
止血法
指压动脉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 填塞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
1、指压止血法
用手指(拇指)或手掌压住 出血血管(动脉)的近心端, 使血管被压在附近的骨块上, 从而中断血流,能有效达到 快速止血的目的。
气道异物 梗阻
Heimlich手法
推压上腹法
自救方法
拍背法
紧急人工气道通气
简易人工气道 口咽导管 鼻咽导管
目的:解除上呼吸道梗阻
紧急环甲膜穿刺 环甲膜切开
紧急人工气道通气
高级气道建立 喉罩 气管插管 气管食管联合导管 气管切开
经口气管插管
最常用 操作简单 效果可靠
作用 ①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②保护气道,预防误吸 ③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④为机械通气提供封闭通道
– “抬起就跑”→“暂等并稳定伤情”
生存链最重要的环节依赖于非专业医务人员
创伤院前急救的关键
伤情判断
– 无论在现场、途中和医院都是列为首位的和至关重 要的
– 徒手查体
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
– 快速创伤判断小组
分组分步进行综合判断
快速伤情判断
黄金10分钟
–A 检查生命体征和意识水平
–B 评价解剖创伤
创伤院前急救
培训目标
了解:1、院前急救的一般常识
2、创伤院前急救的特点与原则
掌握:创伤急救常用技术:
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911
海啸
地震
汶川地震
车祸现场
创伤概况
现代文明疾病 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
– 死亡原因 美国第四位、国内第四位
我国每年创伤人数约1000万人次,创伤死亡数 10万,伤残人数约1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亿人民币。
院前急救概念
广义:指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护人员或
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 征或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的总称。
狭义:指有通讯、运输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专业急救机构,在病人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 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
区别:有否公众参与
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
通讯 交通 急救技术
颈部损伤院前急救
1. 颈部大血管出血—无菌纱布填塞止血, 然后将健侧的上肢上举过头做为支架, 施行单侧加压包扎法。(勿环形包扎)
2.常规颈托固定。 3. 保持呼吸道通畅(消除呼吸道血块)
胸部损伤院前及急救
1.胸部挫伤:注意是否存在肋骨骨折及脏器损伤 2. 胸部软组织挫裂伤:包扎止血 3. 肋骨骨折:
衬垫:为避免损伤皮肤,止血带不能直 接与皮肤接触,必须用纱布等物品做衬 垫,并需平整,避免有皱褶。
止血带法注意事项
松紧度:上止血带的松紧要合适,以出 血停止、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原则。 既要达到止血的目的,又要避免造成软 组织的损伤 部位:扎止血带应在伤口的近心端,并 尽可能靠近伤口。上肢为上臂上1/3, 下肢为大腿中、下1/3交界处 解除止血带:要在输液、输血和准备好 有效的止血手段后缓慢松开止血带,切 忌突然完全松开,并应观察是否还有出 血
定敷料,用三角巾或宽带包扎。 半卧位,侧向伤侧。
特殊创伤处理
腹部内脏脱出的处理
不要将脱出物回纳入。 立即用湿润的大块敷料覆盖脱出物。 用环行圈套住脱出物。 用碗或其它碗状物将环行圈一并扣住。 包扎并固定。 尽快送医院
特殊创伤处理
1.盖敷料 3.盖三角巾
2.加圈盖碗 4.腹部包扎
特殊创伤处理
❖ 挽救生命
-优先
❖ 稳定伤情
-现场救治
❖ 安全转送
心跳、呼吸骤停 窒息 大出血 张力性气胸 休克 伤口止血、包扎 骨折固定
脊柱骨折搬运
院前急救的原则(先救命后治病)
总原则:尽最大努力抢救最多数量的伤员; 经院外急救能存活的伤病员应优先救治。
先复苏后固定--心搏呼吸骤停又有骨折时 先止血后包扎--大出血又有创口时 先重伤后轻伤-- 既有垂危者又有较轻的伤员时 先救治后运送-- 运送途中不停止抢救措施 先分类后救治-- 遇有成批伤员多人在场,分工合作 急救与呼救并重 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安全到达目的地、减少痛苦 ,减少死亡
单根骨折—多头胸带 / 宽胶布(呼气之末) 多根多处—胸廓塌陷—反常呼吸厚棉垫 / 布 料包扎(多头胸带 / 其他) 常见部位:4~7肋 病因:直接暴力——骨折向内弯曲
间接暴力——骨折向外弯曲
4. 气胸:适当垫高上半身—利于呼吸 闭合性(有症状) — 胸壁伤口—包扎伤
口—排气( 锁骨中线第 2 肋间穿刺排气) 开放性—包扎伤口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
创伤后三个伤亡高峰期
立即死亡即第一个高峰期,即受伤后数秒至数分钟, 约占创伤死亡率的50%,死亡原因多为严重的颅脑外 伤、心脏破裂等重要生命器官的破坏,这类伤员基本 死于事故现场。
早期死亡即第二个高峰期,一般为创伤后1~4小时 内,约占创伤死亡率的30%,死亡原因多为硬膜外/ 下出血、血气胸、腹部内脏器官破裂、骨盆骨折、多 发伤、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这类患者是创伤救治的重 点,这一阶段的死亡率与抢救措施有直接的关系。因 此,伤后1小时被称为“黄金时间”。
–C 评价有证据的损伤机制
–D 基础情况
创伤急救的“三快”
快抢、快救、快送
– --争取时间 – --减少并发症
创伤急救的“三快”
快抢、快救、快送
– 快抢
从交通、生产事故或者自然灾害现场中,迅速 将伤员抢救至安全地带
要求争分夺秒,避免继续或再次受伤
创伤急救的“三快”
快抢、快救、快送
伤口异物的处理
表浅异物,直接去除后包扎。 深部尖刀、钢筋等异物,不要现场拔出,送入
医院后处理。
特殊创伤处理
离断肢体的现场处理
立即止血 包扎伤肢残端 如离断肢体尚有部分组织相连,严禁人为离断 断肢在现场不清洗,不涂药、冷藏保护 将处理好的离断肢体连同伤病人一同送医院力争 6 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