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世界建筑及环境设计发展史

最新世界建筑及环境设计发展史

世界建筑及环境设计发展史12编者:审核人:王晓丹3课程名称:世界建筑及环境设计发展史(Architectural history of the world and the environment)45课程代码:13064212136总学时数:32 课内实验时数:07学分:28开课单位:美术学院理论基础教研室9适用专业:环境设计、工艺美术10适用对象:大学本科11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12世界建筑史主要是建筑文化史。

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与13精神的生产能力和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的财富的总和。

建筑文化就是这些能力14与财富在建筑领域上的反映。

世界建筑发展历史是人们认识与了解建筑及有关15建筑文化最有效的知识途径。

16世界建筑,从建筑知识和历史角度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建筑的含义,了解不17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建筑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课程18主要以欧洲建筑发展历史为脉络,并将人类环境艺术发展的历史、人类文化发展历史始终贯穿于其间,介绍世界建筑历史发展,研究每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建1920筑事件和代表性建筑。

建筑的设计离不开它的环境背景,对世界建筑的学习同时也让学生从中学2122习和领略到不同的历史时期环境设计特点、不同国家建筑上的光辉成就及建筑23地域环境设计特点,并通过深层次平析从古到今历史上出现的种种代表性建筑、24建造活动和建筑思想等各种建筑成就来识别各个时期的建筑环境设计特征,剖25析形成这些建筑活动与建筑成就的社会、宗教、文化与科学技术环境对建筑设26计的影响因素,形成关于建筑历史与传统关系的基本观念,提高认识建筑与环境所必备的理论素养。

2728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29本课程宜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在学生学习其他有关专业设计课程后后,让学生在了解中西方建筑文化历史发展的同时,对中西方建筑环境设计发展有3031深刻的了解和对比。

32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33第一讲:绪论34基本内容:建筑的概念、建筑的产生、我们国家的建设方针35建筑的产生 [1];建筑的分类和分级、我们国家的建设方针[2];建筑的概36念[3]37重点:对建筑概念的理解38难点:对建筑概念的理解39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40教学方法:讲授法41作业1、什么使建筑422、我们国家的建设方针433、建筑的分类444、建筑的分级第二讲: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4546基本内容:建筑的功能:满足人的活动尺度要求、满足人的生理要求、满47足人的心理需、满足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48物质技术条件: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设备:49建筑形象:建筑形象简单地可以解释为观感和美观的问题。

50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1];物质技术条件[2];建筑形象[3]51重点:建筑的空间52难点:建筑与环境5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54教学方法:讲授法55作业1、建筑的功能包括那些562、建筑物质技术条件包括哪些3、怎样设计建筑的形象5758第三讲:建筑空间59基本内容:建筑空间功能,建筑空间处理手法空间和人对空间的感受[3] ;建筑空间[2] ;建筑的空间与功能;建筑的6061空间处理手法[1]62重点: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63难点: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64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65教学方法:讲授法66作业:举例说明水平要素限定、垂直要素限定、各种要素综合限定67第四讲:建筑与环境68基本内容:理解环境概念、掌握建筑环境、建筑与环境、建筑环境的性质69聚居需要环境[3];建筑环境[1]70授课重点:建筑与环境的关系71授课难点:建筑环境的性质72授课方法:讲授7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74第五讲:建筑与生态环境75基本内容:理解生态环境概念、掌握绿色建筑概念及发展、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7677生态环境[3]绿色建筑[1];建筑的建筑的热声光环境[1];保障建筑环境的78建筑设备[2]授课重点:绿色建筑的发展7980授课难点:建筑与生态环境81授课方法:讲授8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83作业:谈谈对绿色建筑的理解84第六讲:建筑的民族环境基本内容:了解建筑的民族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宗教形态、伦理形态8586和观念形态,这些不同点,都在建筑中反映出来,或者说建筑提供着各个民族87这些方面的要求,因此,建筑就在民族特征上显示出他们的类型。

88建筑民族性表现[2];民族特征形成的社会因素[1];不同民族的建筑特色89[3]90课程重点:特征及形成的原因课程难点:建筑民族性成因9192授课方法:讲授9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作业:谈谈民族性在建筑中的表现9495第七讲:建筑的地域环境96基本内容:了解建筑的地域性、地域性特征表现建筑的地域性差别建筑的97地域性差异包含着许多人为因素,世界各地建筑由于地域原因呈现出不同的地98域特征。

而在同一国家或在同一民族中,建筑形态也不会完全一样,如各地民99居,这种不同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

气候、地貌、生态、自然资源等方面100的差异,形成了生活方式的不同,也就形成了建筑格局上的不同,凡是一个民101族中各地自然条件差别越多,那么这个民族中的建筑的地方特征越明显。

102地域性特征表现[3];建筑的地域性差别[2];建筑的地域性差异包含着许103多人为因素——主观因素[2]课程重点:特征及形成的原因104105课程难点:建筑地域性成因授课方法:讲授106107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108作业:谈谈民族性在建筑中的表现第八讲:建筑的历史和时代环境109110课程内容:掌握建筑的历史性1、建筑历史与人111类历史发展的同步性2、建筑的历史发展112往往有一个连续的特征3、古今建筑协调问题;时代性1、它能适应当113代的社会和个人空间需要2、在坚固性和维修方面要优过去3、在统筹的经114济上要优于过去,即建筑的成本和利用率方面合起来要优于过去。

这种时代115性,也是当代建筑的根本特征;建筑文化艺术特征116建筑的历史性[2];建筑的时代性[2];建筑的文化属性117课程重点:历史性和时代性及成因118课程难点:历史性和时代性119授课方法:讲授120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121作业:谈谈历史性和时代性在建筑中的表现122第九讲:建筑的宗教环境123课程内容:了解各宗教建筑的特点及成因包括伊斯兰建筑的特点、基督教建筑特点124125(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三种)、佛教建筑(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

126127伊斯兰建筑的特点[2]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1];拜占庭式[1];哥特式佛128教建筑[1];佛教建筑[3];课程重点:宗教建筑的特点129130课程难点:宗教建筑的成因131授课方法:讲授13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133第十讲:古代建筑134课程内容:了解世界古典建筑的特点及成因包括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135拜占庭建筑、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洛可可建筑、中国古代建筑136古希腊建筑[3]古罗马建筑[3]拜占庭建筑[1];哥特式建筑[1];巴洛克建137筑[1];洛可可建筑[3]中国古代建筑[3]138课程重点:界古典建筑设计的特点及成因、古典中西建筑差别139课程难点:界古典建筑设计的特点及成因140授课方法:讲授141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142第十一讲:西方近现代建筑143课程内容:近代建筑运动的文化背景、建筑思潮、建筑特点、代表作品、建筑成就144145一、历史背景与建筑设计特点:1、进入资本主义工业社会。

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2、考古知识深化与西方列强在扩张中对其他民族文化146147的了解。

3、工业化时代的大城市膨胀问题,新技术与新需求,城市规划与建筑148工程技术学科的发展。

149二、重点分析对象:近代初期的复古建筑艺术追求与特征,体现新技术150新形象的铁结构建筑,伦敦水晶宫。

151三、重点分析内容:1、古典复兴建筑的几种基本建筑特征,同启蒙运动、大革命、考古发现等的关系,以及对形式美的追求。

[1] 2、浪漫主义建筑的152153几种基本建筑特征。

[1]1543、折衷主义式复古建筑的几种基本建筑特征。

[1]4、铁材料的大量生产,以铁为代表的新材料、新结构的特征,在建筑设计还普遍延续传统形式时155156的应用特点。

[1] 5、大跨、多层,快速、经济等新建筑需要,新结构与传统157形式的矛盾。

[1]158课程重点:建筑师、流派、建筑作品159课程难点:文化背景、建筑类型、结构特点160授课方法:讲授161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162第十二讲:现代建筑163课程内容:新建筑运动的文化背景、建筑思潮、建筑类型、形制、特点、164代表作品、建筑成就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的诞生。

代建筑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德国的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和法国的勒.柯165166布西耶维代表的欧洲先锋派,又称为理性主义派、现代主义派、欧洲现代建筑派、国际现代建筑派,他们是现代运动的主力。

另一是以美国赖特为代表的有167168机建筑派。

169第一代现代建筑大师的建筑理论、代表作品[1];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70课程重点:建筑师、代表作品及建筑理论171课程难点:文化背景、建筑类型、结构特点、172授课方式: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173174第十三讲:后现代建筑175课程内容:各种倾向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建筑特点。

一、从现代到后现代一般来说,学术界将它们作为后现代时期的的建筑现176177象来考察和认识,也有将这些纷繁复杂的建筑现象同称为“现代主义之后的建178筑”后现代并不是建筑领域的专有名词,之前已被用在文学评论、艺术、电影、179戏剧等多方面,还涉及到哲学与政治学领域,关系到政治经济与社会状况的新180的特性与思维模式,他甚至被用来定义新的战争模式。

181二、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182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

主张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183环境融合。

184课程重点:典型建筑思潮、派别特征185课程难点:典型建筑个性特征授课方式:讲授186187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第十四讲:广场建筑及环境设计188189课程内容:广场建筑的功能、广场建筑的特点、设计方法与技巧190一、城市广场建筑的文化特点1、广场设计应在旧城总体规划指导下解决内191外交通组织、风貌等问题,提升广场的功能和作用;2、尊重旧城的历史风貌和192旧城特色;3、尊重与周围环境,交通组织的协调统一。

4、广场设计要充分考193虑建筑外环境中的太阳辐射、气候环境、地质环境以及植被对建筑外环境的影响。

[1];194195二、城市空间设施城市广场是由建筑,场地、植物及公共艺术品等物质196要素围合,限定而构成的公共活动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