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执行系统(MES)在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随着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企业在上层宏观计划和下层生产管理控制上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制造执行系统的出现填补了企业计划层和车间操作控制系统之间的缝隙,使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得以纵深推进
0 引言
随着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展开,很多企业已经重视并有效地应用了以MRP IFERP 为代表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软件和以监控和数据采集为主的生产过程监控软件。
在目前的ERP 系统中,资源和计划管理是重要功能,但几乎不涉及车间内部具体生产活动的管理(如生产单元间的资源调配、计划执行、生产监督等)。
企业生产管理软件和制造单元控制软件之间不能有效集成,上层ERP 软件系统精确的生产数据不能从生产车间得到支持,而制造控制单元又常常不能及时得到指令来调整工作状态,形成了上层信息不能直接传输到生产和设备控制系统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制造企业生产和信息化的进程。
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企业制造执行系统(MES)打通了这一瓶颈,并已得到学术界、工业界的普遍重视和认可,成为企业信息化的热点之一。
1 制造执行系统(MES)
EPR (企业资源计划管理),JIT(准时成产)及OPT(最优生产技术)等理论和方法以及基于这些理论和方法的生产管理系统,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ERP,JIT及OPT 等强调企业的计划性,生产管理则强调生产计划的执行性及生产现场数据的采集和反馈,因而,生产管理和控制必须寻求新的模式。
20世纪90年代,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提出了制造执行系统(MES)概念。
国际MES协会对MES的定义为:MES使用实时精确的数据,优化从订单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对工厂的全部生产活动进行指导、反映和报告。
通过对变化情况的快速反应,减少无附加值行为,提高工厂运行和处理的有效性。
MES能够提高投资回报、提高利润率、加快资金的流通和减少库存。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NIST)对MES 的定义为:从生产计划/工单下达到成品产出的整个过程中,采集所有软件和硬件数据,保证能够完成生产管理以及生产优化。
MES解决了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执行和生产指挥调度,生产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的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标准的执行,产品质量的控制,设备运行情况的掌握,产量、在制品、生产消耗的统计,生产线人力资源状况,原料、材料、成品的库存等生产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 MES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包括工序详细调度,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控制,产品跟踪和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等,具体如图ME S在计划管理层(EPR)与底层控制(CP)S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其功能如图2所示。
一方面,MES可对来自MPR IFEPR 的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细化、分解,形成操作指令传给底层;另一方面,MES可以通过Pcs采集设备、仪表的状态数据和控制资源的实时动态管理,将制造系统与信息系统整合在一起,把生产状况及时地反馈给计划层,进行作业的动态调度,形成ERP/MES/PCS3层为核心的企业信息集成系统。
2、MES在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企业制造执行系统的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企业从工艺控制、制造过程控制向信息化与全面综合自动化发展的必然之路。
现在,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已从初级的MIS 发展到以生产控制、调度、优化、营销、经营和决策等为一体的企业综合控制自动化系统,企业的框架结构由经营层ERP 系统、生产层MES系统及控制层PCS系统组成。
MES作为执
行机构,对生产命令下发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实时地将生产过程信息反馈给上层系统,其时间维度主要集中在班组和生产执行部门。
提升管理水平制造企业在实施MES以后,生产管理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归纳起来主要有:
(1)提高了生产管理的技术含量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适应现代化企业生产管理需要。
(2)根据生产现场的实时数据进行排产和调度,提高了排产和调度的效率。
(3)提高了生产管理的实时性、科学性。
(4)实现了物料跟踪。
(5)加强质量控制。
(6)为计算生产成本提供了依据。
(7)为建立数字化企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效益分析
制造执行系统国际联盟组织MEAS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实施MES以后,带来的效益主要表现在:
(1)生产周期缩短45%(6%的被调查企业)。
(2)数据输人工作减少57%(6%的被调查企业)。
(3)半成品的积压减少24%(57%的被调查企业)。
(4)交接班的纸面工作减少16%(36%的被调查企业)。
(5)缩短生产提前期35%(36%的被调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实时地将生产过程信息反馈给上层系统,其时间维度主要集中在班组和生产执行部门。
3 MES系统的实施
3.I MES在中国的现状
目前,在企业信息化中起呈上启下作用的MES主要停留在MES思想、内涵以及体系结构方面的研究上,软件开发和应用还比较薄弱。
我国对车间层、单元层的研究大都偏重控制模型的研究,很少从MES角度研究开发面向制造过程的集成化管理和控制软件。
在MES技术研究上,国内外差别并不是很大,但在应用上大多还停留在制造设备的集成、状态监督和控制阶段,MES产品开发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MES主要应用在电子、汽车、食品及医药加工等离散制造企业。
国内MES市场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应用面窄量少。
通常制造执行系统是以ERP 与企业自动化设备集成为主要目标的。
3.2 如何实施MES系统
企业经过项目立项、论证并决定实施MES系统后,应对MES的实施进行总体规划,确定总体目标,对实施工作做出总体安排囚。
MEs的实施进程如图3所示。
(1)成立MES项目实施小组。
MES的实施涉及到企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部门与人员之间的协调十分重要,因此成立项目小组是必要的。
项目小组主要完成MES项目的规划、组织、协调和培训工作,确保项目按计划、分步骤地顺利实施。
项目组成员应全程参与MES 的实施,配合与协调项目工作的进行,负责具体的项目实施工作。
政策的贯彻执行通过高层管理人员直接渗透的,实施MES要有高层管理者的支持,每个部门要有管理者来负责公司决策的实施。
(2)选择MES供应商。
选择适合企业的管理软件、寻求有实力的软件公司作为供应商是前期的重要工作。
应选择技术力量雄厚并且熟悉企业业务流程的软件厂商合作,并着重考察软件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要考察软件供应商的生存能力。
(3)业务流程重组与系统开发。
实施MES后,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会有很大变化,必须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对于职能重叠的部门合理分工、明确职责,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及时
处理,使MES系统达到最好的运行效果。
由于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一定要配合软件厂商做好MES的业务需求调研工作,这样,厂商才能开发出真正适合企业的MES软件系统。
(4)全面的人员培训。
MES实施涉及到计算机、企业管理及车间现场操作等人员,这些人员的知识层次、业务水平、对MES的认识及计算机应用水平均有差别,为保证MES顺利实施,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一是要培训员工对MES的了解、认识与操作;二是要学习现代生产管理方式,转变观念、优化工作方式;三是重点培训项目组成员,让他们到企业外面参观培训,切实保证培训效果。
(5)重视数据准备。
MES系统强调生产管理与协调,与生产相关的基础信息(如物料、设备、工艺路线及质量标准等)必须录人计算机,并针对这些数据建立科学的编码体系。
基础数据的准确与完整是MES系统运行的基础,必须把数据准备工作做好、做细。
(6)模拟运行与用户化。
MES系统开发基本完成后,应进行计算机模拟运行,测试模拟运行效果,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程序。
在模拟运行期间,企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应该全程参与并接受软件供应商的培训(包括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服务器及网络等),使计算机人员尽早掌握MES系统的维护方法;然后进行现场模拟运行,培训MES用户,最后进行考试检测,以了解用户应用MES系统的水平。
(7) EMS系统试运行与系统切换。
系统试运行期间会发现很多新问题,这时要找出问题的原因,提出间题的解决方案,对软件进行维护完善,然后再试运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直到MES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在该过程中,对计算机人员、管理人员及用户的培训要持续进行,尽早使企业的人员能正常使)用和维护MES系统。
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MES系统运行稳定,就可以进行系统切换正式运行了。
4 结束语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目前,只有大力推广MES的理念和应用,以促进MES的普及,才能促进制造企业信息化的深人开展,使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迈向更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