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代建筑

宋代建筑


宋代建筑-宗教建筑
三清殿是玄妙观的主殿,殿前正中上方有一块一米多长 的竖头匾,上书“三清殿”三个正楷大字,系康熙年间太傅金 之俊所书,在竖头匾下面,有一块横额,上书“妙一统元”四 个大字,笔力苍劲,亦为金之俊所书,但原物已失,现为谢孝 思所书。 大殿为九开间, 重檐歇山式,宽44米, 深25米,总面积1100 平方米,为南宋木构 建筑,屋顶正中是铁 铸的三根戟,表示平 升三级之意,两端的 龙头是宋代雕刻,约 3.5平方米。
宋代建筑——总结
斗拱方面
宋代斗拱纤细柔弱,装饰作用 日益突出,从形制看,此时期斗拱 式样也较为复杂,同一建筑中,往 往能见到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样 式。补间铺作增多。有些建筑还是 用“斜拱”,即在华拱沿进深方向 向外出跳的同时,还向左右45º 或 30º 和60º 方向出跳,使斗拱更显华 丽。
宋代建筑——总结
宋代建筑-王陵建筑
每个皇陵的规模与建制都大致相同,都根据 风水布局坐北面南,由“上宫”、“宫城”、“地 宫”、“下宫”四部分组成。上宫又称帝陵,中心 是由夯 土的三层方截锥形坟山,称为陵台。陵台之 下为墓室,又称皇堂。自南向北由鹊台、乳台、神 道及两侧的仪仗石刻、陵园和地宫组成。沿着皇陵 的通道两侧有大量仪 仗石刻与石像,题材包括老虎、 公羊、狮子、瑞禽、角端、马匹、马夫、文武臣、 武士、内侍等等。北宋帝陵一反历代帝陵居高临下 的传统,受到当时堪舆学说的影响,让诸陵地面皆 为南高北低,由南端的鹊台逐渐斜降,把中心建筑 属陵台置於皇陵的最低处,成为宋代陵建筑的特色。
建筑物用色方面 宋元以后,宫殿为白石台基, 红墙、红柱,黄色或绿色琉璃瓦屋顶,屋檐下则 “五彩遍装”布满彩画,还增强了建筑物阴影中 色彩冷暖的对比。
宋代建筑——总结
对柱子的装饰方面 表现出典雅平易的特点。
彩画是柱子装饰的最主要的手段,雕刻柱子还偶 有出现。其他金玉、珠翠、锦绣等几乎不再用于 柱子装饰。 大约以十世纪与十一世纪之交为界,前期彩画 的施用几乎包括柱子的全部,它继承了唐代的诸 多特点,并再向着繁丽华奢的方向发展。 后期逐渐发展为只施用在梁架上,柱子全为通 刷红色,不作彩绘,使建筑彩画艺术,繁简有所 对比,强调了屋身的坚实感,突出檐下阴景部分 丰富的光、色、形的变化,是彩画渐趋成熟的表 现。
方面
细部 瓦饰 天花
特点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 组成剪边屋顶 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 井、菱形覆斗井 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 遍装、青绿彩画和土朱刷饰 三类 较明清式样纤细,残留有木 栏杆的形象
技艺 彩画 栏杆
宋代建筑——技艺
保存了唐 的雄健爽朗, 刚古劲挺之风 格。此时首先 出现斜袱,木 结构内部空间 及朔造形式及 精炼,为创造 力的高度发挥。 斗拱技术此时 期已相当成熟, 但其承重作用 大大减弱,且 拱高与柱高之 比越来越小。
文献
特点 模数的指定和 应用
作用
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当时中原地 区的建筑技术和艺 术水平。 对于研究宋朝 建筑乃至中国古代 的建筑发展提供的 建筑资料。 是人类建筑遗 产的一份珍贵的文 献。
营 造 法 式
设计具有灵活 叙述了北 性 宋统治阶级 技术经验的总 的宫殿、寺 结 庙、官署、 装饰与结构的 府第等木构 建筑所使用 统一 的方法 建筑生产管理 的严密性
姓名:
目录
宋代建筑——简介
宋代建筑——技艺 宋代建筑——园林 宋代建筑——王陵 宋代建筑——宗教 宋代建筑——建筑文献 宋代建筑——影响意义
宋代建筑——总结
时代
风格
代表建筑
宋代
晋祠内的正 一改唐代雄浑 殿及鱼沼飞梁, 的特点,变得 浙江杭州灵 纤巧秀丽、注 隐寺塔, 重装饰。 河北赵县的 永通桥
铁塔内部
铁塔成等边八角形,共十三层,高55.88米,底层每面阔 为4.16米,向上逐层递减。塔身遍砌花纹砖,上有飞天、麒 麟、菩萨、乐伎、狮子等花纹图案50余种,造型优美,神态 生动,堪称宋代砖雕艺术杰作。 塔高居我国现存琉璃塔之首。 铁塔层层建有明窗,一层向 北,二层向南,三层向西,四层向东,以上雷同,其它如盲 窗。明窗具有透光、通风、瞭望、减轻强风对塔身的冲击力 等多种功能。建塔所用的砖,是专门烧制的各种形状的琉璃 结构砖,砖有20多种,规格各异,有榫有眼,砌成塔身,恰 到好处,坚固美观。 铁塔外面的铁色琉璃砖,砖面花纹图案达50余种,其中 有波涛样云、飞天、仙姑、云龙、坐佛、菩萨、伎乐、僧人、 麒麟、狮子、花卉等,每块琉璃砖都是艺术品。
方面
代表建筑
特点
南宋木构建筑,屋顶正中是 三清殿 铁铸的三根戟,表示平升三级 之意,两端的龙头是宋代雕刻。
宗教 建筑
繁塔
塔身遍砌花纹砖,上有飞天、 麒麟、菩萨、乐伎、狮子等花 纹图案50余种,造型优美,神 态生动 古朴的门窗、富有变化的塔檐 和纤巧挺拔的塔身,使人感到 庄严大方中不失玲珑奇巧
辟支塔
宋代建筑-影响意义
进行审美教育,提高视觉素养 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唤醒文化自觉意识
建筑设计的理念的借鉴作用
各个方面
作用
影响
满足物质功能的同时, 也进一步讲究其满足精 神功能与艺术功能
美观实用,注重住宅庭院的 传统住宅 绿化和美化 顶棚 能使空间显得更加整齐 斗拱纤细柔弱,装饰作用日 益突出
体现出来结构美
方面
陵区
陵墓
特点
永安陵、永 中央是个截断塔顶 昌陵、永熙 党项羌 金字塔式的陵墓, 陵、永定陵、 陵墓 族西夏 由四堵墙壁,四个 永昭陵、永 陵墓 置中的大门和四座 厚陵、永裕 角楼包围着 陵、永泰陵
宋代建筑-王陵建筑
北宋皇陵位於河南巩义市一带的高原上,内有超过1000个 陵墓,包括了皇帝陵墓、皇后陵墓、太子公主的陵墓、配偶的 陵墓与其他亲属的陵墓,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陵墓群。当中的帝 陵区有21座陪葬皇后陵,15座亲王墓,7座大臣墓。 党项羌族西夏陵墓群中 皇陵通道两侧的仪仗石像 央是个截断塔顶金字塔式的 陵墓,由四堵墙壁,四个置 中的大门和四座角楼包围着。 有一个被妥善地发掘出来的 白沙宋墓,是宋朝地下古墓 建筑的佼佼者,其古墓内的 石雕从门窗、梁柱、斗拱到 内墙都是模仿木构建筑。 白 沙宋墓内有两个墓室,其锥 形天花板与指引着地下墓室 入口的大。
三清殿作为南宋时代的木结构建筑,不仅在江南地区 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也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和山东曲 阜的大成殿可与之相比,所以称之为国宝也是当之无愧的。 由于三清殿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1982年被国 务院列为人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封佑 国寺的“铁 塔”也是宋 朝著名建筑。 佑国寺,始 建於北齐天 保十年 (559年)。 初名独居。
总 结
斗拱
华丽 样式多
建筑物用 宫殿为白石台基,红墙、红 色 柱,黄色或绿色琉璃瓦屋顶 彩画是柱子装饰的最主要的 手段,雕刻柱子还偶有出现。 柱子装饰 其他金玉、珠翠、锦绣等几 乎不再用于柱子装饰
增强了建筑物阴影 中色彩冷暖的对比
典雅平易
宋代建筑——总结
传统住宅方面
《清明上河图》农舍
宋代著 名的《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农 村 草舍、城市瓦屋等住宅的 多种形式。城市住宅多为四合布 局,歇山、悬山屋顶,有的加前 檐后厦,有的有转角十字,有的 开设开窗。有的建筑细部栏杆, 梁架,美观实用,那时人们已经 开始注意住宅庭院的绿化和美化, 这表明人们在使住宅建筑在满足 物质功能的同时,也在进一步讲 究其满足精神功能与艺术功能。
辟支塔 挺立于千佛殿西 北。此塔始建于宋代,塔高 54米,是八角九层的楼阁式 砖砌建筑。 造型奇特,塔身上下 不一。一至三层是重檐,四 至九层为单檐。古朴的门窗、 富有变化的塔檐和纤巧挺拔 的塔身,使人感到庄严大方 中不失玲珑奇巧。它的主要 特点是有重檐、属密檐楼阁 式,其建筑风格可能是密檐 阁式塔的开例 。
文献
朝代
对以后的影响
元朝
水利工程技术中关於筑城部分 的规定,差不多和《营造法式》 的规定完全相同
也吸取了其中很多内容 所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则 例》中以「斗口」为模数是根 据《营造法式》中「材」的模 数制度发展出来的。
营造 法式
明朝
清雍正十 二年
宋代建筑-建筑文献
《营造法式》是中国古 代建筑学最重要的专著之 一,作者为李诫。 根据《营造法式》, 宋朝的殿堂建筑结构都以 横向铺排垂直的屋架为主。 每个屋架均由纵柱、横梁 椽襻以卯榫方式组合而成, 柱顶铺作斗拱。厅堂结构, 由於规模比较小,不需铺 作,故称为柱梁作。
宋代建筑——技艺
宋代建筑屋顶坡度加大,大胆使用减柱法,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 柔和灿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覆斗井
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和 土朱刷饰三类 ,此时期出现了乌头门,房屋的门窗 有板门, 落地长窗,格子门,格门栏槛钩窗等。 栏杆的较明清式样纤细,残留有木栏杆的形象。的 艺术处理
宋代砖石建筑的水平不断提高,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是佛 塔和桥梁。浙江杭州灵隐寺塔、河南开封繁塔及河北赵县的 永通桥等均是宋代砖石建筑的典范。
宋代
技艺
住宅
园林
王陵
宗教建筑
宋代建筑——简介
宋代,中国经济社会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注重意境 的园林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中国古典园林重在写意, 融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以建筑和人工建造的家用山 水、岩壑、花木等一同表现某种艺术境界。较有代表性 的宋代园林包括苏舜钦的沧浪亭和司马光的独乐园。宋 代颁行了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 这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术专著。此书的颁行反映了这一 时期,中国建筑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新的 水平。
《营造法式》涵盖了建 筑法规和条例、会计信息, 建材和不同类别的手工艺品。 全书共34章,勾画出度量与 护城河和要塞的建筑、石雕、 大木作、小木作,包括了斗 拱、梁柱接合点、雕作制度、 旋作制度、锯作制度、竹作 制度、砖作、窑作、建材剪 裁、砖瓦、墙、彩画和装饰、 装饰涂料、砂浆混合比例等 等各方面的制作图解与施工 规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