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种植规程

玉米种植规程

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玉米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环境、整地、选用品种、种子处理、播种、种植密度、施肥、田间管理与收获。

本规程适用于江阴市威特凯鸽业有限公司绿色食品饲料生产基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NY/T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3选地
3.1产地环境
根据NY/T391的要求,江阴市威特凯鸽业有限公司绿色食品饲用玉米生产基地位于江苏省启东市。

3.2土壤
要求土壤土层深厚、疏松,保水、透水力适中,保肥能力强,农药残留量低,并具有较高的土壤肥力。

3.3茬口
玉米对茬口要求不严格,各种作物茬口对玉米均无不良作用,但以豆科作物茬口为好。

4整地、开沟和施基肥
4.1整地
在前作收获后立即灭茬,结合施基肥进行早秋耕。

耕地深度18cm~20cm,耕后立即耙耢。

结合施基肥进行翻耕,并做到翻、耙、压连续作业。

4.2开沟:开好环田沟、中间沟深30~35厘米,沟沟相通,以利排渍水。

4.3 施基肥
4.3.1 肥料施用应符合NY/T394要求,优先选用绿色食品专用肥料。

4.3.2 每亩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1500kg~2000kg。

若土壤缺磷或钾,可配合施用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硫酸钾等,一般每亩施用磷肥10kg~30kg,钾肥5kg~10kg。

氮肥,以尿素计,每亩总量不超过20kg,其中25%~30%用于基肥或种肥。

5选用品种及种子处理
5.1 品种
鲁单981。

5.2种子质量
要求籽粒饱满,整齐一致,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6%。

种子不得携带检疫对象。

5.3 种子播前处理
播前,将种子在阳光下晒2d~3d。

或采用温汤浸种灭菌,用55℃~57℃温水,浸泡4h~5h。

6播种
6. 1 播种期
根据基地气候条件,适期足墒播种,播种时间一般在6月12-2 3日。

6. 2 播种方法
采用机械播种,平播。

6.3种植密度
行距55cm~60cm,株距31cm~35cm。

6.4 播种量
每亩用种2.5kg~3.5kg。

6.5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以3cm~5cm为宜,土干深些,土湿浅些。

覆土厚薄一致,播后进行镇压。

7田间管理
7.1苗期管理
7.1.1查田补苗
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查苗。

缺苗严重时要及时补种,不严重时可采用就近多留苗或移栽补苗。

7.1.2 适时间苗、定苗
玉米间苗宜早,间苗次数一般依田间出苗率、病虫害危害程度掌握。

一次间苗、定苗,可在幼苗4片~5片叶时进行。

二次间苗,第一次在3片~4片叶时疏苗,第二次在4片~5片叶时定苗。

7.1.3 中耕除草
8.1.3.1 中耕
铲趟要适时及早进行。

定苗前和拔节前各铲趟一次。

要将苗眼和苗旁的杂草铲净,铲后即趟地。

7.1.3.2 杂草综合防治
严格执行杂草检疫制度,控制杂草传播;清选种子、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清除灌溉水中的杂草种子,防止杂草种子入田。

7.1.3.3 除草剂使用
下列除草剂可任选一种。

7.1.3.3.1 每亩用麦草畏(百草敌dicamba)48%水剂25ml~4 0ml,在玉米4叶~6叶期,对水喷雾。

有风天不要施药。

7.1.3.3.2 每亩用二甲戊乐灵(除草通pendimethalin )33%乳油150ml~200ml,在播种后或出苗前5d 对水喷施在土壤表面。

7.1.3.3.3 每亩用乙草胺(acetochlor)50%乳油100ml~160ml ,在播种后或出苗前对水喷施在土壤表面。

乙草胺对已出土杂草无效。

7.2 穗期管理
7.2.1 追肥
若玉米植株生长较弱,应在拔节后追肥;若玉米植株生长旺盛,则在大喇叭口期追攻穗肥。

每亩可追尿素10kg~15kg。

追肥部位为离植株8cm-12cm,深度10cm-15cm的土壤内。

7.2.2 灌水
抽穗开花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每亩不超过50m3。

7.2.3 中耕培土
在施入攻秆肥或攻穗肥后,要随即进行中耕培土。

8病虫害防治
农药使用应符合NY/T393的要求。

8.1病害防治
以选择抗病品种最为有效。

其他措施包括及时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残株;清除地头和田间杂草;避免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

8.1.1玉米丝黑穗病
20%粉锈宁乳剂200ml拌50kg种子。

8.1.2玉米茎基腐病
播种前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0.2%拌种。

8.1.3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灰斑病、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可在玉米心叶末期到抽穗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8.2 虫害防治
8.2.1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
8.2.1.1 农艺措施
通过耕翻、清除杂草上的虫卵和幼虫等。

8.2.1.2 化学防治
下列方法可任选一种。

8.2.1.2.1 用50%辛硫磷(phoxim)乳油50ml,对水500g拌玉米种子40kg~50kg,堆放3h~4h后再播种。

拌种在遮光条件下操作。

8.2.1.2.2 施毒土,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ml,加水500g,拌入20kg细干土中,施入垄沟中。

8.2.2玉米螟
8.2.2.1 农艺措施
选用抗虫品种;处理越冬寄主,在5月中旬以前对寄生有玉米螟的秸秆、根茬等用100g/m3白僵菌粉剂封垛。

8.2.2.2 物理防治
玉米螟趋光性强,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于玉米螟成虫羽化初期开始,每晚9h到次日4h开灯。

8.2.2.3白僵菌施用
将含40亿/g~80亿/g孢子的菌粉1份,拌颗粒10份~20份,于玉米心叶期以每亩1.5kg~2kg施在玉米顶叶内侧。

8.2.2.4BT乳剂施用
在玉米喇叭口末期每公顷用0.15kg-0.2kg的BT乳剂制成颗粒剂撒施或对水450kg喷雾。

8.2.3粘虫(夜盗虫)
8.2.3.1 药剂防治
每亩用80%敌敌畏(dichlorvos)乳油100ml~150ml,对水稀释1000倍~1500倍液喷雾。

8.2.3.2诱蛾采卵
在田间插草把(谷草把、稻草把、玉米干叶把)诱蛾产卵,将卵集中消灭。

9 收获
9.1 收获期
当植株基部叶片变黄、苞叶呈黄白色而松散、籽粒变硬呈固有粒形和粒色时,及时收获。

9.2 收获方法
采用站秆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不可地面堆放,单收、单运、单放、单贮,防止与非绿色食品饲用玉米混杂。

9.3 产品质量
收获后及时进行晾晒。

籽粒含水量达到20%以下时脱粒,脱粒后进行清选。

产品质量达到NY/T418的要求。

10 其他
绿色食品饲用玉米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