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弥漫性实质性肺病详解

弥漫性实质性肺病详解


OP
LIP
不能明确诊断的IIP


第一步:必须明确是否DPLD 第二步:需要排除那些可能 找到原因的DPLD;如果属于 原因不明的DPLD,又必须先 排除那些虽然原因不明,但 属于特殊的独立疾病的DPLD 第三步:然后在IIP的范围内, 再划分UIP或non—UIP; non—UIP还需进一步分型, 才能得到最后诊断。

DPLD指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一组肺部
弥漫性疾病。累及范围几乎包括所有肺部组织,但除外细
支气管以上的各级支气管。
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特点
磨玻璃样阴影(肺泡炎)
双肺弥漫性斑点结节状、网状或网状结节状阴影
蜂窝肺

已知病因的DPLD:药物等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7类 肉芽肿性DPLD:结节病、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Wegener肉芽肿等 其他少见的DPLD,如肺泡蛋白质沉积症、肺出血-肾炎 综合征、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 胞增多症、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特发性肺含铁 血黄素沉着症
符合任一特定病理类型的IIP,预后较好,对皮质激素 等治疗反应佳。

NSIP大多为炎症型,也可表现为纤维化型或混合型,
病变均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NSIP有相当多表现为 CD8+淋巴细胞增多为主 。

不同程度的间质性炎症或纤维化,不具有UIP、 COP、DIP或LIP的特征;纤维化改变均一,无 成纤维细胞灶;肺泡隔以淋巴细胞、肥大细胞 浸润为主,但不及LIP密集;无OP、DAD和透明 膜形成;无或极少嗜酸细胞 诊断用排除法,病理定为NSIP后,应再次评估 病情,除外胶原血管病等已知病因的NSIP



职业/环境:无机粉尘包括二氧化硅、石棉、滑石、铍、煤、铁 等引起尘肺;有机粉尘吸人导致EAA(霉草、蘑菇肺、蔗尘、伺鸽 肺等)。 药物:抗肿瘤药物(博莱霉素、甲氨蝶呤等);心血管药物(胺碘 酮等);抗癫痫药(苯妥英钠等);其他(呋喃妥因、口服避孕药、 口服降糖药等)。 治疗诱发:放射线照射、氧中毒等治疗因素。 感染:TB、病毒、细菌、真菌、PCP、寄生虫等。 恶性肿瘤:癌性淋巴管炎、肺泡细胞癌、转移性肺癌等。 慢性心脏病所致肺淤血、急性左心衰导致肺水肿等。 其他:慢性肾功能不全、移植排斥反应等。 结缔组织病相关的ILD: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RA)、全身性硬化 症(PP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 干燥综合征(Sjogren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强直 性脊柱炎(AS)等。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 肺炎(BOOP),称为隐源性机 化性肺(COP)。COP可与一些 基础疾病相关联,如感染、 结缔组织病、误吸、移植排 异和毒性气体吸人等,但多 数原因不明。 在病理上,COP的特征是细支 气管以下的气道内炎症渗出 物机化后形成肉芽组织。COP 对皮质激素反应很好。


肺功能异常:包括限制性通气障碍和(或)换气功能障碍; 普通胸片或高分辩CT(HRCT)示两肺基底部、周边部的网状阴影。需要 说明的是:第一,在UIP/IPF早期,肺功能和肺部影像上可能正常或 仅有轻微损害;第二,吸烟者可能同时存在COPD,因此,其肺功能和 胸部影像学变化可能不典型。

NSIP在1994年由Katzen·stein和Fiorelli提出,指不
病理为机化型弥漫性肺泡损伤(DAD),弥漫
性,轻重不一;急性期渗出为主,肺泡壁水肿
增厚,透明膜形成(组织学标志,与UIP、NSIP
和COP鉴别),间质炎症;机化期肺泡隔纤维组
织增生,肺小动脉血栓形成;终末期为蜂窝肺

Liebow等原认为肺泡腔充填脱落的肺泡上皮 细胞,定名DIP,现已证明是肺泡巨噬细胞。
肺淋巴管肌瘤 病
结节病
肺泡癌:双肺弥漫性、多发结 节
DPB:双肺多发小叶 中央性结节、粘液栓
IIP
IPF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是弥漫性实 质性肺疾病(DPLD) 中病因不 明的一个亚群。
美国胸科学会/ 欧洲呼吸学会 共识声明中列出的7种间质性 肺炎 IPF是最常见的特发性间质性 肺炎, 且预后差于其他大部 分间质性肺病。
HRCT 能明确诊断 IPF ,并且有典型 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无典型 的 IPF 表 现 或 HRCT不典型 TBLB或 BALF ? 外科肺活检
具有诊断另一种 DPLD 的特征,如 肉芽肿性DPLD 如果无诊 断意义
怀疑其他 DPLD
TBLB, BALF 或 其它相关检查
UIP
NSIP
RB
DIP
DAD

明显纤维化 / 结构破坏,伴或 不伴有胸膜下/间隔周围蜂 窝样改变 肺实质呈现斑片状纤维化 出现成纤维母细胞灶 缺乏不支持UIP诊断的特征


IIP诊断标准
• 仅IPF有临床诊断标准
• 其余IIP均需要依靠病理

组织病理学表现为UIP特点; 除外其他已知病因所致的间质性肺疾病(ILDs),如药物、环境因素和 胶原血管疾病所致的肺纤维化。

早在50多年前,Hamman和Rich描述了4例死 于原因不明的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病例,他 们的病程在4—24周。这种急性起病,病情 凶险的特征与常见的呈慢性进展病程的UIP 有着明显的差异。 Hamman—Rich病在现在的分类中被称为 AIP0岁,与吸烟无关,往往先 有病毒性上感史 畏寒、发热、肌痛、关节痛、乏力 数日后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 肺实变征及广泛湿罗音 迅速出现低氧血症,呼衰,需MV维持 多数病人符合ARDS诊断,病死率>50%,12 月内死亡
性肺气肿。
全部有磨玻璃影,下肺野73%,周围59%,
均一18%,局限于肺底的线、网状影59%, 蜂窝状影<1/3。

远端肺泡大量巨噬细胞聚集;肺泡隔增厚 并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与RB-ILD 的区别无细支气管中心性改变。
LIP由Liebow和Carrington于1969年提 出,不少学者视LIP为淋巴增殖性疾病, 尽管有争论,LIP仍归属于IIPs,表现






石棉肺者如有肺实质内的纤维条带和胸膜斑块出现,则易于与UIP/ IPF鉴别。 亚急性或慢性过敏性肺炎可出现与UIP/IPF相似的网状阴影或蜂窝肺, 但缺乏UIP/IPF两肺基底部为主的特点。 结节病或COP也有类似UIP/IPF的CT表现。 CT上表现为广泛的毛玻璃阴影(≥30%的肺受累)应考虑其他诊断,而 不是UIP/IPF,尤其是DIP。 具有相似的毛玻璃影,但并不以基底部和周边为主,则应考虑呼吸性 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RBILD)、过敏性肺炎、COP或非特异性间质 性肺炎(NSIP)。 如果以小叶中央结节、中上肺野为主,缺乏蜂窝肺改变,则倾向于过 敏性肺炎非UIP/IPF。 最重要的是,CT特征必须结合临床来全面评价。
RBILD这个名称来源于呼吸性细支气管炎(RB),因为 这种病理改变常见于吸烟者,所以也称为吸烟者细 支气管炎。RBILD被认为是DIP的一种,以描述那些 病变局限于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的DIP。90% 的DIP和几乎所有的RBILD有吸烟史,提示吸烟或其 他环境因素在DIP/RBILD 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作用。 DIP和RBILD的诊断主要依赖病理诊断。

特征性表现为分布于两肺周边、基底部和胸膜下的网状阴 影,是UIP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在受累严重的区域,常 有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和细支气管扩张,和(或)胸膜下的蜂
窝样改变。毛玻璃影有限。

有经验的医生通过HRCT诊断UIP的正确性约为90%,还有 约1/3的UIP仅靠HRCT则可能被漏诊。HRCT的主要作用是 将典型的UIP与non—UIP区分开来。

IPF 被定义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致纤维化间质性肺炎,局限于肺部, 病因未明,外科手术活检(开胸或胸腔镜肺活检) 呈现有UIP 的组织 学改变。 UIP组织学表现:“轻重不一,新老并存”是其特点。低倍镜下表现 为不均匀分布的正常肺组织、间质炎症、纤维化和蜂窝样改变。即成 纤维细胞灶、伴胶原沉积的疤痕化和蜂窝变不同时相病变共同构成诊 断UIP的重要特征,也是与其他IIP 相区别组成的的关键鉴别点。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急性间质性肺炎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 病 脱屑性间质性肺病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病
病史、体格检查、胸部 X 线检查和肺功能测定
不是 IIP 如:可能与胶元血管疾病 、环境、应用药物有关
可能是IIP HRCT



实验室检查:
常规实验室检查对疑及UIP/IPF病人 的诊断无帮助,但可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 弥漫性肺疾病。可出现血沉增快、高丙球 蛋白血症、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血清血 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10 %~20 %的患 者显示抗核抗体(ANA)和类风湿因子(RF) 阳性。

UIP/IPF典型的肺功能改变为限制性通气障碍。 弥散功能受损,一氧化氮弥散量(DLco)下降,且多早于肺 容积的减少。肺容积缩小。 静息时动脉血气可能正常或有低氧血症(继发于通气/灌 流比例失调)、呼吸性碱中毒等,可在用力后出现或加重, 因此,运动时的气体交换是监测临床过程的敏感参数 。


IPF 确切的发病率尚不清楚,估计约为3~
5P10 万人,占所有ILD 的65%左右。 IPF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尚无 特效治疗,平均5年存活率与肺癌相似。


多发生于中年以上人群,发病年龄为50~70 岁,男女比 例为2 ∶ 1 。 常发病隐袭,逐渐出现干咳和气促。气促常更明显,多数 进行性加重。干咳呈阵发性,镇咳药疗效不佳。 体检:80 %以上的患者可闻及呼吸性爆裂音,以双肺底部 最为明显,25 %~50 %的患者可见杵状指。此外,发绀、 心肺损伤、右心室肥大和水肿等在疾病晚期也可出现。不 发生肺外受累。可出现体重下降、不适、疲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