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信支付是钱包,支付宝则是银行

微信支付是钱包,支付宝则是银行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微信支付是钱包,支付宝则是银行
最近微信开始越来越多地尝试支付领域,从添加了微信支付功能以后,它更多地涉足生活方方面面 ,想尽办法让大家把银行卡绑定到微信上。 上一周,我本人首先是尝试了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司机与客户各让利十元的烧钱举动着实吸引了 一大批用户(支付宝与快的打车在本城市似乎宣传不够广,使用较少)。同时我询问了一些上了年 纪的司机师傅,也都觉得微信支付和嘀嘀打车结合非常易用,无论是出于赚钱还是方便,他们都会 向客户推荐使用。 然后,我在公司看到了很多新设立的自动贩卖机,而且都提供了微信支付功能,并且使用就送小 商品。尝试之后发现这部分更多还是接入了第三方接口,需要注册新的账户,相对比较烦琐,但也 是一个发展的趋势。 最后,就是大家热衷的微信红包。手气群红包一下子把之前沉寂的几个群给点燃了,好友之间也几 十整百地赠送一些红包,非常有趣也非常接地气,放在新年之际真的再合适不过了。 支付宝在安全和信用领域一直走在前列,阿里金融在近几年也是渗透到了行业的方方面面,随 着12306对支付宝的开放,余额宝的兴起,都为阿里赚取了大量的用户和金钱。转账、淘宝购物、 机票和火车票的购买,我们都会使用支付宝,这也正是越来越多人关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之间竞争 关系的原因。 就目前的态势而言,我做个不是非常恰当的比喻,即微信比作钱包,支付宝比作银行。 『钱包』和『银行』两个概念是非常明晰的,都用来装钱,但是功能上却又大相近庭。一般而言我 们会经常把钱包带在身上,在小卖部买东西、打车付钱、找零等我们都会用到钱包。而大宗金额我
们总会存到银行里,一方面保管安全,另一方面还能获得利息或者其他增值服务。怎么样,是不是 很熟悉? 微信的社交属性决定了它的钱包性质。 微信建立在好友关系的联络上,我相信目前国内 App 中在使用时间方面没有超过微信的,就连很多 大公司和学校都开始使用微信群发通知与消息,我们每天花了大量时间在沟通朋友和朋友圈晒照上 ,这都是微信的社交属性表现,也是腾讯从 Q Q 开始的基因延续。红包功能应该说是支付宝首创, 但是在用户中推广起来,微信反而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社交属性下的功能黏性也许会不足,比如 红包功能的『热』并不会持续到新年之后太久,但是社交的病毒式传播使得这类产品的用户数量得 以迅速积累,为核心功能铺垫道路。 在 O2O 领域我认为微信会更有优势,通常 O2O 不会有大宗的金额交易,而小额支付则是『钱包 』的性质,是社交产品容易实现和传播的功能。阿里近几年都开始控制旗下各款应用的体积和复 杂度,我们会发现淘宝、支付宝等产品本身实在是太庞大了,以至于使用起来经常发生卡顿。但是 微信近几年的更新在流畅度方面改进很明显,并且微信支付无论在 UI 设计还是交互上都很清新便捷 ,支付流程也更加简单(仅需要一个支付密码,安全性有待验证)。 可以预见,未来我们在小卖部购物就可以使用微信扫码支付,打车则已经实现了这样的功能,结合 订餐、影院直接付费,都是微信支付要显得方便快捷一些,尽管这些功能目前已经通过支付宝实 现了。 支付宝的金融属性决定了它的银行性质。 支付宝一方面要依托来往在小额领域和微信竞争(但目前来往以错过最佳发展时期,处于绝对 劣势),另一方面则应该强化自身的金融特性。大额转账、金融理财,这都是『银行』的任务,而 在线支付本身也是网上银行功能的替代和延续。阿里尽快实现『银行牌照』可能才是一锤定音的 举措,让它的金融属性更加明显。 2013年阿里推出余额宝并收购天弘基金,同时又注资新浪微博打开流量入口,以及地铁火车站等铺 天盖地的广告宣传,都是为了获取用户和资金。而阿里花重金开发、推广来往,结合快的打车抢夺 打车业务,都是和微信支付的正面交锋。只能说阿里在这部分目前还处于一定的劣势,想要追赶恐 怕还要花费想当的精力。 不管怎么说,2014 年,国内互联网三足鼎立的局面会更加明显,而在支付和金融领域走不可差之分毫, 用户才是最后的裁判,谁让用户收获利益和便捷,谁就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本文由本站专栏作者 @窒息红Leon投稿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自人人都是产品及并注明链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