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的器官系统
皮 肤 的 构 造
(二)皮肤衍生物
皮肤衍生的坚硬构造:毛、爪、蹄、指甲 角(表皮和真皮共同特化) 皮肤腺:皮脂腺 汗腺 乳腺 气味腺
二、 运动系统
功能:运动、支持身体和保护内脏 组成:由骨骼、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骨骼是运动的杠杆,关节是支点,肌肉是运 动的动力
肱二头 肱三头 肌 肌
(一)骨骼
• 在集合管中,通过Na离子浓度变化的控制,滤出液逐 步浓缩成高浓度的含氮废物—尿液
七、神经系统
• 功能:神经系统是机体内的主导系统, 它调节着机体内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生理 活动,以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 分类:神经系统依所在位置和功能的不 同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脑
中枢神经系统
植物性神经
(一)中枢神经系统
1. 脑
是中枢神经系统前端膨大的部分,位于颅腔内。 由后向前依次为: 大脑 间脑 延脑(延髓) 丘脑 小脑 下丘脑 胼胝体 中脑 脑下垂体 间脑 大脑
脑干 中脑 脑桥 延脑 小脑 人脑纵切
• 延髓(延脑) 直接与脊髓相连。具有调节呼吸、吞咽和心搏等活动的中 枢。“活命中枢” • 小脑 位于延脑背侧,高等哺乳动物分为左右两个小脑半球。是 身体平衡和运动的中枢。 • 中脑 位于脑桥和间脑之间。是视觉的反射中枢。 • 间脑 位于中脑前上方,分为:丘脑和下丘脑两部分 丘脑:传入神经冲动的转换站。全身的感受器的神经纤维, 除嗅觉外全部在丘脑更换神经元,然后才投射到大脑 皮层。是大脑皮层以下最高级的感觉中枢。 下丘脑:①内脏机能的控制中心:饥饿、口渴、冷、热、疼 痛、体温; ②情绪的控制中心:喜、怒、哀、乐、紧张等; ③分泌激素:抗利尿激素、催产素、生长激素等;
1.食物的消化过程
食物的消化方式 物理性消化(机械消化):食物在消化道 内被磨碎,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不断向 消化道下方运行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营养物质在消化酶的作用下 被化学分解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两种消化活动同时进行, 相互协调。
2、营养物质的吸收 吸收部位:小肠绒毛
糖—单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甘油、脂肪酸 大肠不能吸收有机食 物,只能吸收水分、无 机盐类和某些维生素。
神 经 系 统
脊髓 脑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由位于脑、脊髓内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组成, 新鲜标本呈暗灰色。 白质:由位于脑、脊髓内神经纤维集聚而成,新鲜 标本呈白色 。
灰质 白质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神经核:脑、脊髓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 胞体和树突集聚成的灰质团块。 神经节: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 集而成的灰质团块。如脊神经节、脑神经节和 植物性神经节。 运动神经(传出神经):负责将脑和脊髓发出的 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官活动 的神经。 感觉神经(传入神经):将神经刺激由受体或感 觉器官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
四、循环系统
动物体内供血液和淋 巴液流通的封闭管道
系统。
组成: 心血管系统 淋巴管系统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的功能
运输:把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 氧以及激素等运输到全身各部位的组织细胞, 同时把组织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 代谢废物等运送到肺、肾和皮肤等处排出体外。 免疫:血液中的各种白细胞、抗体等能吞噬、 抵抗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外来微生物、病毒及衰 老细胞。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人的胃
小肠:肌肉发达,能做有节律的蠕动,使食
物与消化液混匀。是主要消化和吸收 器官。可分为: 十二指肠:通常形成“C”形弯曲;是胆总管和胰管 的 共同开口。 曲折盘旋于腹腔 空肠: 回肠:
大肠: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3部分。 主要功能:消化纤维素、分泌大肠 液、回收水分盐类和维生素,形成 粪便。 盲肠:盲肠是单胃草食性动物消化 纤维素的唯一场所。如马、兔等。 阑尾:盲肠顶端的指状附属物。 结肠:介于盲肠和直肠之间,是大 肠的主要部分。 直肠:直肠末端以肛门直接通体外。
脊髓
灰质
(神经元细胞体 和树突组成)
白质
(成束的纵行神 经纤维)
脊髓的功能
• 传导功能:
感觉神经冲动
脊髓白质
脑(产生感觉);
骨骼肌、平滑肌、腺体;
运动神经冲动(脑) 脊髓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反射功能:
脊髓灰质内存在低级反射中枢, 如:排尿反射、排便反射、 立毛反射、膝跳反射。正常情况下这些反射都是受大脑控制 的。
55
大脑皮层背面观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躯体运动中枢
(管理身体对侧骨胳肌的运动)
中央沟 躯体感觉中枢
(接受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的 刺激,使人产生感觉)
语言中枢
语言中枢
(与说话、 书写、阅读和理解 语言有关,为人类特有)
语言中枢
听觉中枢
视觉中枢
2. 脊 髓
位于椎管内,前端与延髓相连;后端延伸 至荐骨中部。
鼻、咽、喉、 气管、支气管
功能
输送气体和温暖、 湿润、净化吸入 的气体。
2.呼吸部
肺内支气管 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导气部
呼吸部
(二)呼吸的动力和过程
呼吸:动物体摄入O2,把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排放 出去,这一O2和CO2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 整个呼吸过程分为: 外呼吸: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呼吸)
背根(感觉神经) (来自皮肤和内脏) 腹根(运动神经) (分布到肌肉和腺体)
脊神经(背根和腹根 在椎间孔处汇集而成, 属混合神经)
3.植物性神经(自主神经)
是指分布到内脏器官、血管平滑肌、心肌和腺 体上的传出神经。植物性神经不受意志支配,故 又称自主神经。
植物性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区别
植物性神经 支配的对象 发出的部位 神经元个数 意识支配程度 平滑肌、心肌、腺体 躯体运动神经 骨骼肌
(二)血液循环的过程
1.肺循环
心脏收缩时,缺氧血由右心室射 出,经肺动脉进入肺,在肺泡毛细血 管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 入氧,再经肺静脉返回左心房。
2.体循环 心脏收缩时,含氧血液由左心室 射出,注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分支, 流入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进 行氧和物质交换,把氧和营养物质供 给组织细胞,带走其新陈代谢产生的 废物,而后经各级静脉返回右心房。
气体运输
内呼吸: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组 织呼吸)
呼吸动力及运动
肋间肌 橫膈膜 收缩下降 肋骨架 上升 胸腔 变大 胸压 肺內气压< 外界气压 肺 膨胀
吸 气
呼 气
收缩
舒张
舒张上升
下降
变小
肺內气压> 外界气压
缩小
O2
肺中
气
血液
体
交 换
心脏
组织
CO2
六、泌尿系统
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 和尿道
(二)消化腺 壁内腺 散在于消化管壁内的一些小腺体;如食 管腺、胃腺、肠腺等
壁外腺 唾液腺、肝、胰腺等
1.唾液腺 成分:水分、唾液淀粉酶、 粘蛋白、溶菌酶
功能:浸润食物、分解淀 粉、杀菌和清洁口腔 组成:腮腺、颌下腺、舌 下腺
2.胰腺
功能:分泌胰液,参 与消化食物中的蛋白 质、脂肪和糖等物质
胰腺内有胰岛,分泌: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功能: 生成、贮存和排泄 尿液,对调节水盐平 衡和酸碱平衡、维持 体内正常内环境非常 重要。
1.肾脏
被膜(纤维膜)
皮质(分布肾小体) 实质 髓质(分布肾锥体)
肾单位
是肾脏的基本功能结构。 人肾单位100多万/每肾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近曲小管 髓袢 远曲小管
2.输尿管 细长的肌肉质管。 3.膀胱 伸缩性很大的肌性囊,为储存尿液的器官。 4.尿道 将尿液排出的管道。
脑干、第1胸椎-第3、4腰椎和荐部脊髓 脑干和全长脊髓 2个(从中枢到外周效应器要经过2个神 1个 经元) 一定程度上不受意识直接控制,有相对 一般都受意识支配 自主性。
根据形态和机能不同,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是相反的。 器官一般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3.肝脏 是动物体内最大的 消化腺。分泌黄褐 色胆汁。 分左、右二叶
人肝脏
肝脏的功能
分泌胆汁,消化脂肪和脂 溶性物质
参与多种生物代谢
贮存营养物质 解毒和防御 胚胎时期有造血功能
(三)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消化:食物在消 化道内的分解过 程。 吸收:食物被消 化后,经消化道 的粘膜上皮细胞 进入血液和淋巴 的过程。
颅骨 头骨 咽骨 中轴骨
胸骨
躯干骨 肋骨
骨骼
肢骨 附肢骨
脊柱
前肢 后肢
带骨 肩带骨 腰带骨
(二)骨骼的连接 1、直接连接
• 指相邻骨骼借结缔组织或软骨连接,中 间无腔隙,活动范围很小或不活动。
2、间接连接(关节连接)
骨外膜 关节窝
两骨借膜性囊
连接,其间具有
关节软骨
关节腔
纤维囊
腔隙(关节腔), 活动性较大。
(二)尿的形成和排泄
肾小球
滤过
肾小管(原尿)
重吸收 血液
终尿
• 近曲小管的重吸收,原尿中葡萄糖、维生素和大量的 NaCl在内消耗大量能量(ATP)情况下经主动运输后通 过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并转运到附近的血管中; • 在远曲小管处,血液中的K、H、NH4和HCO3等分泌到滤 液中,血红素降解产物、各种代谢废物及毒物等也从 血液中随分泌过程移到远曲小管的滤出液中;
(二)周围神经系统
由联系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器官之间的神 经纤维和神经节所组成,包括脑神经、脊神经 和植物性神经。
1.脑神经
人的脑神经共12对,发自脑部腹面的不同 部位,绝大部分分布到头部的感觉器官以及面 部皮肤和肌肉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