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基础情况调查
环境状况评价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与核定
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规划
污染防治工程
管理能力建设工程
工程投资效益评估
点 治源 工污 程染 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面 治源 工污 程染 防
建 设 工 程
生 态 恢 复 与
系 建 设 工 程
预 警 监 控 体
应 设急 工能 程力 建
管 设理 工能 程力 建
典型区技术示范 规划技术支撑 成果输出
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2、县级市集中供水水源地环境质量调查
已经开展日常监测的县级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同城市 集中水源地要求。
没有开展日常监测的县级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选择PH 值、硬度、溶解性总固体、CODMn 、NH3-N、氯化物、氟 化物、硫酸盐、挥发酚、砷、Hg、Cr、Fe、Mn、Cd、Pb、 大肠菌总数、细菌总数等主要指标,开展补充监测。
点源污染调查
主要调查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的污染排放情况,包括工业企业、 居民生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污水排放口。此外,还应关注其 他可能造成污染的固定点源,如垃圾转运站、垃圾填埋场、油库 等违章建筑物或建设项目。其中,水源地违章建筑和建设项目的 确定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为依据。 1、违章建筑情况调查
(1)饮用水水源地基础信息调查。包括水源地名 称、地理位置及地理坐标、水源类型(如地表水 (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取水量等。
(2)饮用水水源地运行状况。包括水源地类型、 建设时间、工程设计采水量、实际取水量、采水方 式等;水源地类型中是否属于应急水源进行注明。
水源地基础状况调查
水源地基础情况
规划原则
实事求是的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全面规划、重点深入的原则
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与流域污染控制相协调的原则
公众参与的原则
规划范围和目标
规划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 县级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
规划期限
基准年为2005年,总体规划期为2006~2020年。分 为近、中、远期三个阶段,其中近期为规划的重点阶 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近期):2006~2010年; 第二阶段(中期):2011~2015年; 第三阶段(远期):2016~2020年。
2.
饮用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
基本要求 社会经济基础情况调查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调查 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基本要求
工作的基本要求
1.调查成果分级分类反映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 保护基础情况,满足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 划的需求。 2.调查突出可操作性,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 以国家、省市总体指导,以县级市为单位,向 地级市、省、全国汇总。 3.充分利用现有资料,适当补充监测。
(3)水土流失情况,包括水源地周边采石场、 裸地面积,坡耕地面积及其占耕地面积比例,水土 流失及治理面积,土壤侵蚀模数等参数。
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调查方法 水源地流域土地利用状况调查,以收集现 状土地利用的图件为主,如果没有可利用的 图件可以SPOT卫星影像数据遥感数据为信息 源。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 空间分析技术,对调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遥感分类解译。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
化肥农药使用造成的农田径流污染、农村生活污 水及固体废弃物、畜禽养殖等污染负荷计算方法 参见讲义附件三源强系数及其应用。
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主要针对中小型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生态 环境保护相关的指标调查。 (1)水源地流域土地利用情况调查,包括工业、 交通用地,城镇、农村居民用地,农业种植用地。 (2)水源涵养林、护岸林和自然湿地的面积及 维护情况。
社会经济基础信息调查
城市供水及用水状况
城市供水及用水状况用以掌握城市供水及用水结构、用 水水平等。城市用水调查包括城市所有用水活动的用水情 况,即包括生活用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用水和生态用 水。城市供水调查包括向城市供水的所有水源,即包括集 中式、分散式供水。具体调查内容包括:
(1)居民家庭用水总量、用水价格。 (2)集中供水量、供水人口,分散式供水量、供水人 口。 (3)生产运行用水、用水价格。生产用水包括工业及 建筑业用水,循环使用率。
1.
总论
工作背景 规划原则 规划范围与目标 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工作背景
我国由于水源地污染而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突出,饮 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 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 决定》,明确提出: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 点,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 国家环保总局会同有关部委开展《全国饮用水源地环 境保护规划》工作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
面源污染调查
针对中、小型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源地流域,开展面源污染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城镇地表径流、化肥农药使用、农村生活污水及固体废 弃物、分散式畜禽养殖等。
农村生活污水及固体废弃物需调查农村社会综合用水量(包括乡镇 企业用水量)和排水量、农业人口数量、散养式畜禽养殖数量; 化肥农药使用造成的农田径流污染需调查农田面积、坡度、农作物 类型、土壤类型、年降雨量、轮作方式、化肥施用量等;
城市社会经济基础信息调查
城市社会、经济状况
城市社会、经济基础情况调查以城市为基本 单元,调查统计分析与城市用水活动密切相关的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市供水及用水状况,水 源地基础情况等方面。
社会经济基础信息调查
城市社会、经济状况
1、行政区域划分,城市人口数量、结构及分布,行政区的 国内生产总值(GDP),产业结构及布局,自来水普及率, 管网漏失率等方面的现状。 2、与饮用水源水质密切相关的疾病发病情况,并说明其危 害。调查各区域癌症发病率,其中,重点调查消化系统 癌症发病率。 3、城镇总体发展、社会、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相关规划; 行政区划图、产业布局图。
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3、水源地流域土地开发利用状况评价 根据资料调查或遥感调查的结果,从以下方面对 水源地流域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评价: (1)城市建设用地,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占保护 区面积的比例,包括道路、交通用地面积、长度等进 行评价,对一级保护区内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评价。 (2)水土流失强度,主要是从裸露土地的水土流 失、矿山开采面积比例等方面对保护区的水土流失状 况进行评价。 (3)不合理农业开发,包括陡坡种植以及一级水 源保护区内种植情况等。
城镇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计算可采用单位负荷法。对某一城 市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上的年污染负荷量可按下式计算:
Li=aiFiriP
式中:Li—污染物年流失量(kg/km2/a);ai—污染物浓 度参数(kg/cm/km2 )(见参数表);Fi—人口密度参数择: ri—扫街频率参数 ;P—年降水量(cm/a)
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1、地级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调查
收集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常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属 于地表水水源:包括目前已经进行监测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中表1、表2和表3种各项指标。此外,湖泊、水库水源地, 补充总磷、总氮、叶绿素a和透明度四项指标。 属于地下水水源:包括目前已经进行监测的地下水质量 标准中各项指标。 时间:2005年各月数据。
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1、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体系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体系可分为:工业用地、 交通用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用地,农业种植用 地5大类。 2、遥感解译结果 利用遥感调查结果对土地覆盖分类进行解译和统 计,分析各种使用功能的土地面积和其在水源地流 域所占的比例,从用地结构的角度分析现状水源地 流域土地利用的合理性。
已划定保护区的,主要调查一、二级保护区内违章建筑物和建 设项目的名称、占地面积、所属单位、建设时间、建筑物功能、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等内容。
未划定保护区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取水口周围半径500 -1000米范围内进行调查。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
2、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和污染源调查:已划定保护区 的,调查仅限于水源一级、二级及准保护区内;未划 定保护区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查对取水口水质有直 接影响的排污口和污染源。 3、排污口调查包括排污口名称、排入水源地污水量、 污染物量、污染源类型(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 污染源位置。其中,污染源位置指明与水源地取水口 的距离和相对方位。主要污染物以各类污染源的特征 污染物为主。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技术培训讲义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3-8-15
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总论 饮用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 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价 饮用水水源地污染负荷控制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核定与补充划分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典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示范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技术支撑体系 工作成果提交
规划范围和目标
规划目标
第一阶段(近期):全部取缔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 排污口,基本遏制饮用水水源地环
境质量下降的趋势。
第二阶段(中期):不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排污总量大幅 削减,水源地水质得到一定改善。 第三阶段(远期):饮用水水源水质明显改善,稳定达 标。
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基础工作
规 划 技 术 路 线
(3)对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包括所在水系或河流湖 库自然属性的调查,如面积、长度、流量、水位、水深、 蓄水量、降雨量等水文数据;所在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图、 地形地貌及土壤分布图。 (4)对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调查其水文地质条件, 包括地下水位、岩性、地层、构造、包气带厚度、含水层 及包气带、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情况。 (5)饮用水水源地所在水系及其编码。城市饮用水水 源地编码统一采用全国环境系统水系编码、行政编码、水 源类型编码及序号等四层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