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政治思想》PPT课件

《孔子政治思想》PPT课件

第一讲 孔子政治思想
一、儒家学派的若干特点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 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艺之中,留意 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 仲尼。
(班固:《汉书·艺文志》) 儒家的基本特点:
第一,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
第二,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崇尚仁义;
第三,以孔子为师。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 沛必于是。”(《里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 仁。”(《卫灵公》)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为政》)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学而》)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 矣。” “恭、宽、信、敏、惠。” “恭则 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阳货》)
“礼”的外在形式,包括祭祀、军旅、冠婚丧 葬、朝聘、会盟等等方面的礼节仪式。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理则葸,勇而无礼 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泰伯》)
“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 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仲之 器小哉”,“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八佾》)“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 礼。”(《八佾》) “博学于文,约之以 礼。”(《颜渊》)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 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 田里。……刑仁讲让示民有常……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中庸
孔子的“中庸”思想,既具有哲学方 法论的意义,又具有品德修养的意义。 就方法论来说,其要点有二:一是 “中”,二是“和”。
孔子所谓“中”,不是折衷与调和,而是指在 认识和处理客观事物时,要做到“适度”、 “恰如其分”,而“适度”和“恰如其分”的 基础就是从实际出发。
“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 众。”(《子罕》)
孔子关于礼的关键性的内容就是正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 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 路》)

“仁”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包括仁的的 基础,为仁的方法,仁的内容,为仁德成就。
“礼”所讲的行为准则,也具有教化性 质,要义是要求人们通过加强修养, 自觉地约束自己,达到人际关系的协 调,因而在精神上与“仁”“德”互 相渗透贯通,所以孔子明确地把二者 结合起来 。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 下归仁焉。”(《颜渊》)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 政》)
孔子崇奉、维护周礼,但并非泥古不 化,而是根据情况变化,对周礼有所 损益。
出仕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见用于鲁,被任为中 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 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
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 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 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 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 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 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 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归鲁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 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 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 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 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 上。
(二)孔子思想

“礼”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由来已久。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为政》)
二、孔子思想 (一)生平
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 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
求学并授徒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
孔子到过齐国,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 “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 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其时 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 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 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 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仁者爱人。”(《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雍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学而》) “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博 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仁” 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 必须遵循的原则。
周游列国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 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 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 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 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 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 宋 郑 陈 蔡 楚
“允执其中。”(《尧曰》
“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又问:“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先进》)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
“礼”的内在精神是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及相应的各种伦 理关系。
“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 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 《礼记·哀公问》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
孔子在倡导“仁”、“德”的基础上,进而提出 了一种“大同”的社会理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 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孔子退而提出“小康”社会的理想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