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宗教问题的几点思考
------以新时期我国宗教问题为例
我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信仰不同以及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形成我国特有的民族宗教格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繁荣发展,但在其中也存在着一定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民族宗教的现状、特点、原因等多方面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我国民族宗教问题的对策。
一,当前,我国面临的民族宗教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 冷战结束后出现的民族分离、宗教狂热开始退潮, 国际上民族矛盾、民族冲突出现了缓和的趋势, 各国少数民族和多数民族关系的新体系正在形成, 少数民族群体争取民族权益的斗争开始由武装冲突向一般的政治斗争转变, 由争取民族分离向民族自治转变。
我国的周边环境开始改善, 我国同周边国家在反对民族分离主义, 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方面取得广泛共识, 这为妥善处理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的民族、宗教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当前, 我国民族问题可分为三种:
1.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 部分群众生活困难, 少数民族群众迫切要求应加快经济、文化发展的步伐,这是我国民族问题中的主要矛盾, 它不具有对抗性, 属人民内部矛盾范畴;
2. 因风俗习惯、文化和民族心理差异及民族之间缺少相互了解和必要的尊重而引发的民族冲和纠纷, 它尽管具有一定的对抗性, 但只要妥善处理, 问题都能解决, 仍属人民内部矛盾范畴;
3. 受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分化活动的影响, 部分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思想波动, 社会秩序受到影响。
我国的宗教问题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方面: 1. 宗教事务中还存在一些同社会主义社会不完全适应的问题, 宗教事务管理有待改善和加强; 2. 一些邪教组织屡禁不止, 时隐时现, 个别邪教屡打不散, 邪教肆虐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3. 正常宗教中的一些非法宗教组织同国外宗教组织里应外合, 同合法组织争夺信众;
4. 一些民族分离主义分子以宗教为掩护, 进行分裂国家的活动, 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 宗教成为分离主义分子进行思想渗透的工具。
近年来, 西方敌对势力为达到对我/ 西化分的目的, 以/宗教为武器, 频频向我施压, 出现了/ 台独/ 藏独、疆独邪教组织、民运分五毒合流的趋势, 他们和着西方敌对势力的节拍, 汇成反共、反华大合唱。
宗教问题政治化、民族问题国际化, 这是我们处理民族、宗教问题不得不面临的客观现状, 这不利于我国民族、宗教问题的解决。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 这也让人民群众认清了西方/ 民主自由的本质, 撕下了/五毒的伪装, 对教育人民群众、提高人民群众辨别是非的能力, 大有好处
二,产生民族宗教问题的原因。
( 一) 受西方民族国家理论的影响近代以来, 西方国家不但垄断了政治霸权、经济霸权、军事霸权, 他们还垄断了思想霸权、文化霸权和话语霸权, 西方的思想、理论、观点、方法渗透进我国, 左右人们的思想, 对我们的民族、宗教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民族这一词汇就是从西方国家引入的,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 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民族是多元一格局, 各民族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对中华文明的发展都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根本就不存在什么/ 民族自决权的问题。
但一小撮民族分离主义分子捡拾洋人的牙慧, 鼓噪什么/公民投票民族自决0 只能说明他们对中国历史和本民族历史的无知。
从国际上来看, 随着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 人口在国际间的流动日益增强, 单一民族国家越来越少, 再鼓吹单一民族国家就是漠视国际时代潮流, 这是不合时宜的。
( 二) 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是产生我国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原因我国有55 个少数民族, 其中50 个少数民族聚居在西部地区, 占我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
由于交
通、生态环境、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经济生活条件的差异使民族间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存在很大的差别, 影响了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感情沟通。
( 四) 由于民族、宗教工作指导思想的/左右摇摆, 影响了国家法律、政策的权威。
时至今日, 在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如何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 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现实问题。
( 五) 腐败和官僚主义成为引发民族、宗教矛盾的重要因素
正义不昌, 群众的意见、意志表达渠道不畅的时候, 他们就会到宗教世界中去寻求安慰。
群众的朴素的宗教感情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我国历史上宗教思潮泛滥与政治秩序周期性动荡的高度同步性, 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三、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对策。
第一、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特色发展模式定位区域发展阶段逐步缩小发展差距. 完善资源开发利益共享分享的制度实现“重大工程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
第二、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 高举“四个维护”的旗帜,坚决依法打击民族分裂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四个维护: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b. 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运用法律手段处理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状态;c. 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坚持和完善“四项基本教育”, 增强“四个认同”。
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的“四项基本教育”活动“四个认同”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第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民族域自治制度;a.按照依法治国的方略,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
b.建立健全同自治法相配套的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和管理权限 c.进一步加大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力度,保证数量,提高素质,改善结构。
第四、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a.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加强学习,深入调研。
c. 夯实基础,健全组织。
d. 转变作风,狠抓落实。
1、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长期以来我们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我国实际相结合而确立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既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解决当前宗教领域存在问题的治本之策,必须全面准确的领会、不折不扣地落实。
(1)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根本要求。
加强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教育引导,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是在宗教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2)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是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
要把信教群众工作作为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尊重和保护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坚决纠正排斥歧视信教群众的错误行为,引导信教群众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增强党在信教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帮助信教群众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坚持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
总之,民族宗教无小事。